新闻传播在职研究生 Apps品牌传播研究



     中国手机应用用户整体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以18-35岁年龄群体为主的消费者成为最早的戏水者和忠实的拥趸,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装备。

  据统计,79%的智能手机用户安装了Apps,而在使用时长方面,45%的智能手机用户表示每天使用Apps 1小时以上,21%的用户使用2小时以上,有7%的重度使用者每天使用Apps长达5小时以上(数据来源:艾瑞咨询)。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Apps必定是移动互联网的兵家必争之地。

  从Apps的安装和使用数量看,中国智能手机用户人均安装41个Apps,比去年同期的32个增长了28%(数据来源:易观咨询);50% 的智能机用户每周使用3-8个Apps(数据来源:慧聪研究)。

  以上调查数据反映出中国18-35岁年轻手机用户对Apps与日俱增的依赖性。对于他们而言,手机是第一媒介,Apps也因此成为第一媒体。

  竞立消费者洞察团队(MediaCom Insight)联合中国青年志,通过对14个18-30岁年轻人的人类学深度访问以及对三个行业的专家进行访问,历时近一年完成了此项研究。

  Apps不是孤立的媒体,而是整合了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各种媒体形式。并且,Apps不仅作为内容,同时也是作为现实世界的过程和延伸。它作为连接器和催化剂,使用实时传感器和数据,强化现实世界的、实时的体验。而将Apps进行类别区分的也不是时间和空间,而是需求和场合。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已经被Apps改变,根据个人需求和情景设计品牌传播策划是必需的思路。

  目前,包括汽车业、高端奢侈品、金融服务业、电子业、商业服务业在内的2300个品牌拥有自己的Apps。在平台选择方面,86%的品牌倾向于选择iPhone,66%的品牌青睐于iPad,59%的品牌对Android格外垂青。从用户的使用情况看,80%的智能手机用户表示下载过品牌Apps。一组数字表明,在吸引用户下载品牌Apps的最大原因中,有趣的小游戏占43.8%,有帮助的小工具占37.2%,而喜欢该品牌占23.1%。如果按品牌Apps的类别划分,用户对餐饮/美食、数码/电器和服饰/美容类的品牌Apps最感兴趣,希望获取品牌的产品信息和优惠信息(数据来源:易观咨询)。

  根据中国年轻人对信息和媒体使用的需求特征,我们分类出3种核心需求:

  (1)社交和表达的需求。年轻人通过内容表达和媒体选择,制造身份标签,用媒体维持、寻找、构建联系群体活动,用媒体发起群组间的谈话。

  (2)学习的需求。年轻人通过选择媒体作为知识和信息的来源,解决问题或拓展兴趣,即通过媒体获得答案或者解决方案,用媒体深入探索某个兴趣爱好。

  (3)娱乐的需求。媒体给年轻人提供享受和消遣的内容选择。通常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通过媒体寻找乐趣或丰富多彩的内容体验,或者通过媒体寻求无目的的内容消遣。

  Apps是媒体的一种,同样具有这三个核心的使用需求。如果结合消费者的消费阶段审视品牌Apps,我们觉得独立的品牌Apps更适合在认知和体验分享阶段出现,这两个阶段通常具有娱乐、社交的特征,是品牌作为一个虚拟人物和年轻人进行生活化沟通、建立关系的节点。而在购买、比较等阶段,基于现有SNS Apps 上的信息传递,更有助于品牌达成传播目的。

  在认知、分享阶段,消费者的应用需求是消遣

  消遣型情境应用应该提供探索(exploration)、定制化(customization)、分享途径(sharability)、相关性(relevance)等功能。碎片化时间,加上解闷、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得抢夺消费者注意力变得极具挑战。在这两个阶段,娱乐和社交是关键词,品牌Apps面临的挑战是帮助完成品牌认知以及体验工作。

  因此对于品牌而言,应该考虑消费者在社交和娱乐需求上,有什么未被满足的情景,同时找到与产品类别和品牌文化的契合点,为消费者提供满足该情境下潜在需求的手机应用;在这些节点上,品牌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传递出去,对品牌管理者和传播者,是个巨大的沟通平台。

  例如,约会等待的过程就是一个常见的消遣型情境。DHL曾通过Facebook开放的API,制作活动网站、手机Apps、平板电脑Apps,用户上网登记要快递的好友,也可以用手机Apps的定位功能即时获取好友的位置信息,当好友收到快递后,工作人员用iPad客户端让用户“签收”。

  在计划、寻找、体验阶段,

  消费者的应用需求转化为信息获取和学习

 新闻传播在职研究生 Apps品牌传播研究
  计划型情境指的是,消费者在进行一些目的明确的活动时, 比如健身或者买衣服,通过下载应用帮助他们实现这些目标。计划型情境的应用可以通过提高便利性(convenience)、成就感(achievement)、条理性(structure)和相关支持(support)等功能,让年轻人完成目标更容易、效果更好。

  信息获取和学习成为这些场景下的关键词,Apps的挑战则转变为以模拟生活场景的使用培养产品、品牌喜好。关键在于让年轻人通过使用手机应用,围绕特定的需求形成习惯,逐渐构建起品牌忠诚度。

  大众汽车在2010年发布“蓝·创未来”全球性战略。“蓝·创未来”体现了大众汽车的目标:创造环保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鼓励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共同创建一个可持续的未来。2011年,大众汽车发布“蓝·创未来- 蓝色驱动”,通过时间、速度、距离、加速、减速等数据分析,帮助用户了解驾驶方式是否环保,为用户提供节能建议,让用户在省钱的同时为拯救北极熊出一份力。“蓝色驱动”Apps将大众汽车一以贯之的“蓝·创未来”精神和移动应用结合起来,采用娱乐性和个人诉求结合的方式,帮助驾驶者形成环保行为模式。短短4个月内,“蓝色驱动”Apps下载1,008,700人次,在传递大众汽车环保理念的同时,其品牌形象显著提升。

  到了购买、体验阶段,

  应用需求面临的场景是问题场景

  智能手机用户在面临困难或者障碍的时候,希望借助手机应用做出快速反应,在短时间内及时获取所需的帮助。问题型情境应用提供多任务操作(multitasking)、快速反应(fast reaction)、多项选择(alternate choices)和新视角(new perspectives),为消费者解决问题,并创造更顺利的体验。

  消费者一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想起问题型情境应用。不一定会定期使用,但是一旦有问题发生时,他们会万分感激这些应用提供帮助。因此生活管理和工具构筑起这两个阶段的关键词,帮助解决购物最后时刻的临门一脚成为Apps面临的挑战的生动注脚。品牌需要思考在购买阶段,有何方式能让年轻人通过Apps减少购买障碍。

  星巴克曾在圣诞节期间与街旁网开展“Let’s Merry徽章有礼”圣诞体验活动。街旁网用户签到江、浙、沪任意一家星巴克,上传圣诞心愿即可获得街旁网虚拟徽章。当虚拟徽章派送达到一定数目时,徽章功能被激活,在规定的时间内凭徽章到星巴克门店获得星巴克咖啡免费升杯。除了虚拟签到外,活动期间内置街旁网NFC芯片的圣诞明信片出现在江、浙、沪200余家星巴克门店内,消费者使用支持NFC的智能手机触碰明信片即可快速签到获得虚拟徽章。目前NFC(近距离通讯)是一项比较新的技术应用,它与LBS结合确保签到的真实性,能够保证营销方案的精准性。通过此项活动,星巴克把移动用户转化为实体店的消费者。

  我们留意到,“体验需求”几乎包含在Apps和消费者沟通的每个节点。这也是Apps传播的关键词:在购买的每个场景,糅合娱乐、学习、社交、表达等内容提供品牌文化和产品特征,购买刺激的体验。

  因此,以此总结基于Apps平台进行传播设计之前,品牌要回答五个问题:

  Influence:我希望这个Apps重点加强品牌购买路径中哪一块的影响力?为什么它可以帮助提升这块的体验影响力?

  Who:我想针对什么消费者?他们具有怎样的生活特征和购买特点?对我的品牌有何看法?

  Where:我希望消费者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情境下用?满足他们怎样的需求?

  Experience:我希望他们用完这个Apps之后,对我这个品牌产生怎样的体验?

  Stickiness:为什么他们对我这个品牌Apps有黏性而不是其他Apps?

  明确了这几个问题后,开发出让消费者接受的Apps。那么,如何在消费者中推广品牌Apps呢?

  调查显示,66%的智能手机用户因为周围人的推荐而下载Apps(数据来源:尼尔森),不带有明显广告企图的Apps普遍受到消费者青睐。然而,智能机用户仍然是一个过于笼统的群体,要实现事半功倍的精准传播,品牌必须辨识专家、主流人群和滞后者三种典型的用户,而每一类型用户在Apps的推广中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专家

  对于专家而言,Apps在生活中的角色是“改变生活”,他们更热衷于将Apps应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咨询和娱乐的开放资源,那些优化功能显著、令手机运行更为顺畅的Apps一向是专家孜孜以求的不二之选。

  对于如何发现特定的Apps,专家自有一套独特的行为准则:

  首先,在搜索Apps时保持高度的客观性,对特定品类的Apps研究透彻。

  其次,出于兴趣、爱好或活动需求而首先尝试特定领域的Apps。

  而对于Apps的使用,专家的衡量标准显得更为理性和实用,只要该Apps还是解决特定问题的最佳选择,他们便会是长期的忠实用户。

  那么对于Apps而言,专家的作用又在何处呢?

  在测试Apps性能和搜集用户意见改善需求时,专家的使用评价都极有参考价值。

  让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有影响力的人物认证某个特定的Apps,无疑是提升Apps关注度的有效途径。

  因为专家想从Apps中获得完美的解决方案,所以他愿意和Apps开发者一起完善该应用。当专家发现一款Apps值得推荐时,他会通过以下方式传播:浏览Apps集市、论坛、博客和相关的门户网站,为某款Apps写篇评论;向有着相同需求的用户推荐此Apps;向自己社交圈以外的人传播。

  既然专家对品牌Apps推广至关重要,品牌怎样才能发掘出专家呢?

  找到他们线上或线下的据点,定位其中的主要人物并邀请他们参与Apps开发。

  品牌要充分利用专家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帮助自己发布Apps。

  主流人群

  对于主流人群而言,Apps在生活中的角色更着重于“改善生活”。在他们手中,Apps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娱乐和信息的主要来源;以一些简捷的方式和知识来方便他们的生活;重要的社交资本。

  主流人群如何发现特定的Apps?他们经常浏览Apps排行榜,不拘于Apps的品类。微博上限时发布的免费Apps往往让他们趋之若鹜。

  在主流人群看来,Apps的使用期间取决于它能否持续带来新的体验并且具有社交价值。那么,执着于“尝鲜”、“逐新”的主流人群想从Apps中获得什么呢?

  其一,是乐趣,是眼前一亮的全新体验和高度的社交构成。

  其二,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不会等着某个Apps改善更新,而是直奔下一个。

  主流人群乐于分享,他们对Apps的作用无疑在于其强大的传播力,他们传播新Apps的方式是与圈中好友分享。

  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流人群一旦认定一款应用,他们会自告奋勇地成为得力的“推广能手”。与专家相比,他们对Apps的认识更加情绪化。那么,品牌如何才能将他们招募到品牌Apps的卫队中呢?

  基于主流人群对Apps排行榜单的信任,进入主流的Apps排行榜前十名以及主流的Apps排名博客和网站。

  专家的意见对主流人群有很大的影响,应用的星级越高、权威性越强,越能受到主流人群追捧。

  品牌应该积极采取一些奖励性的措施,博得主流人群的芳心,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成为线下传播者。

  滞后者

  对于滞后者而言,Apps在他们的生活中只是一味调剂,不在真实生活中发挥作用。

  这些对新科技兴味索然的用户仅仅将Apps用于电脑的备胎和简化版。因此,滞后者在发现特定的Apps时显得更为被动,他们很少主动寻找新的Apps,更习惯于朋友推荐后使用。作为最晚使用Apps的人,滞后者对Apps无增益。

  从某种意义上讲,滞后者使用Apps只是希望显得自己酷一些,在与周围人谈及某款Apps时有话可说。在Apps扩散方面,他们从不会主动推荐给他人。因此,对于这群“消极”的智能手机用户,品牌只有主动出击才能发掘出他们。给他们一个已经装好Apps的文件夹,把Apps直接预装进他们的手机。

  手机应用可以改变消费者行为,这为市场营销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可能性。品牌手机应用的特殊优势在于,它们建立消费者与产品以及购买体验之间的联系。品牌手机应用与消费者连接的机会在于:找到那些对消费者来说与品牌具有相关性的重要时刻,或者找到消费者与品牌之间已有的互动,通过手机应用让体验变得更好。这需要品牌深入了解消费者的生活习性,了解年轻人使用手机应用的不同情境,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方便、有效地与朋友分享他们的体验。总之,有效地利用手机应用的独特优势,就能够为品牌创造独特的价值。

  (竞立媒体鸣谢中国青年志在本次研究中做出的贡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8022.html

更多阅读

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的区别 在职研究生是全日制吗

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的区别——简介如今很多有志之士都会考虑提升自己的学历,也期望学历的提升有助于今后工作待遇提高,于是部分已工作几年的人士想读在职研究生。不少人认为:在职研究生是花钱买文凭。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另外:全日制

北京物资学院在职研究生有哪些好专业? 北京物资学院转专业

  北京物资学院是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以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主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高等院校。在职研究生教育方面,因师资优秀、课程含金量高、通过率高,而深受在职人员的欢迎。在此,育路教育网在职研究生频道小编推荐

关于在职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小马推荐) 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

小马说:一直想工作后再去考个在职研究生,但只拿到硕士学位证,而没有硕士研究生学历,针对这样的情况,不知道有学位,没学历到底对我帮助有多大,或者说和全日制的双证研究生比,有多大的区别,在公司企业的认可度如何,在薪资待遇以及个人以后的发展

展江:战争与早期新闻传播的渊源

【内容提要】自古以来,在东西方战争舞台上,敌对民族之间在残酷厮杀的同时,也不自觉地传播着各自优秀的文明成果。民族战争和宗教战争尤其具有文明扩散功能。战争不仅是推进科技传播的火车头,而且催生了报业,并促使报业积极参与战事。战争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界定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

谭天 刘云飞 丁卯 【内容摘要】新闻定义的考究和争论一直没有断过,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人们更要重新认识“什么是新闻”。本文以客观、发展、全面的视角来探讨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定义,笔者认为新闻是一个相对模

声明:《新闻传播在职研究生 Apps品牌传播研究》为网友掏粪男孩该吃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