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初中进入新课改已是第四个年头,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也已经试行了三年多。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现行初中新教材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但如何切实地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每一位历史教师深思的。现行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在内容、形式上与之前的教科书有很大的不同,除正文外还增加了导言框、大量图片、历史资料、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许多板块,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与启发性。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把这些小板块利用好了,能够较好、较快的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借助历史课堂,真正落实新课改的要求与理念。在本文中笔者分别从教材的新增各板块着手分析,谈谈如何利用这些板块来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一、“导言框”的取舍选择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每上一课,都会涉及到新课的导入,这是一节课的门面,有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导入的方式也有很多种,直接导入、复习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直观导入等等,大概每个老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关键是用什么导,材料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现行初中历史新教材每篇都会设一个导言框,里面有有趣的传说故事,成语故事,有生动的文物信息资料,有启发式的小问题等等,笔者认为这些都可以根据实际操作情况选择一部分,用来作为导入新课的材料。例如在讲到“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时,笔者遇到了这样的困难:一方面因为内容比较散,不容易抓住中心来导入;另一方面如果按照对高中生授课的方式,从政治经济等社会发展的大角度入手,初中小朋友肯定很难接受。恰好文中的导言框给了很好的启发,其中提到宇宙中有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你知道为什么吗?这种问题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心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问题导入新课。受之启发也可以设计类似的问题,例如笔者在讲授这一课时先提问:“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智力游戏,给你三根小棍子,你能用它们拼出一个比三大比四小的数来吗?”有的同学早知道答案面露微笑,有的同学则拿起铅笔在桌上比画,等到最后公布答案“∏”(派)才恍然大悟,课堂的气氛被很好的调动起来,笔者这时候在乘机引出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自然而然的就导入到新课中去了。

  二、历史图片资料的有效运用

  历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直观教学手段不论是在传统教学时代还是在现今改革时代都是不可或缺的。新教材《中国历史》(古代史)中附有很多历史图片资料,有些是想象图,有些是历史实物,既形象又生动,教者认为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这些图片,因为再优美的语言描述没有这些图片资料的配合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加之初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形象具体的图片比抽象空洞的文字记忆更为深刻,兴趣也更为浓厚,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片资料来辅助讲解,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制作幻灯片课件,配以音乐动画,会有不错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昌盛的秦汉文化》(科技篇)时,会讲到纸的发明和蔡伦改

  进造纸术。好奇的学生会提这样的问题:“纸到底是怎样造出来的呢?它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教师当然不是造纸专家,这时就需要很好的利用书上所提供的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大致描绘了造纸的几道程序,教师自己可以先行研究,在讲解过程中设置情境使学生有如亲临造纸现场,兴趣马上就提上来了。

  三、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运用文献资料

  新教材里几乎每一课都会有一条文献资料,有的出自《史记》,有的出自《汉书》,有的是诸子百家的名言警句,有的是著名文人的诗词。这些文献资料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增加历史的真实感。让学生在史料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分析史料的能力,培养他们在史料中挖掘信息的能力。现在与新教材配套的有很多教学参考书,上面设计了许多以史料为主的材料解析题,而且从近几年的中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把史料介绍给学生,加深他们对所学历史史实的理解,帮助他们区分正史与野史,辨别历史和虚构。

  例如讲到《三国鼎立》时,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是《三国演义》,讲起来头头是道,以为那就是真实的历史。记得在上那课时,我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赤壁之战的事情,他站起来将《三国演义》中关于这一段的描写背得滴水不漏,浑然不知有些内容纯粹是夸张虚构,笔者不得不将他的话打断,提醒大家要注意区分历史与小说的差别。前不久在一本历史杂志上看到一位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谁是“草船借箭”的真正主人》,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原本我们都以为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诸葛亮,都认为故事中的诸葛亮神奇无比。实际上草船借箭的真正主人是孙权,《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明确记载了这件事。这段证史资料教师的参考书上是有的,教师了解起来很方便,也可以直接就告诉学生。但学生能不能够自己去发现错误呢?

  四、灵活地利用“活动与探究”与“动脑筋”

  一改以往的传统提问法,新教材中每一课都设计了新颖独特的“活动与探究”,“动脑筋”栏目,内容设计贴近学生实际,很有启发性,也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专门空出一部分时间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些问题。例如《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活动与探究”设计的题目是“成语故事会”,笔者特别空出一个课时组织了一次成语竞赛,将全班同学分为南北两组,在黑板上一分为二比赛写成语。规则是范围限于春秋战国时段,写错别字不算,重复别组的不算,两组互相监督,写的最多,质量最高的获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高涨,非常积极的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在活动的过程不仅可以扩大大家的知识面,还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了这次经历,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掌握得特别牢,在以后的练习、考试中,碰到了几次有关成语配对的题目,同学们发挥得游刃有余。现在中学历史教学在对学生的考核中,主观题开始占据一部分地位,要求学生对某一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求观点正确,只要求合理、能自圆其说。这对学生的能力是一种考验,平时就应该注重训练。教材中设计的“动脑筋”、“判断”、“说一说”、“议一议”等等都是很好的题目,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有效的利用起来,比如说可以安排不同观点的同学展开辩论。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如果得到科学引导的话,完全可以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新课改的成功实施,不仅要求教师观念的转变也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上进行彻底变革,现行初中新教材给我们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很大的活动舞台。在教学活动中那么多板块内容有没有利用起来,利用的效果如何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的,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总结起来,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专此为文,不成熟处还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7781.html

更多阅读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二年级语文词语积累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言的积累包括许多方面,如“课文中优美词语的积累”、“精彩句段的积累”、“背诵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听到有的教师感叹:“教学真难,教师费这么多的心血,学生的成绩却提不上去。”这种情况在中学教学中确实存在,但原因究竟出在哪里?我想,除教师教法有问题外,更主要的还是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浅谈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几点思考 结构思考力运用

浅谈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几点思考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特别是电化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和重要。信息技术作为学科重要辅助工具,对师生解决学科上的难点和重点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信息技术的运用,

声明:《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网友含笑戏红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