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踩油门还是踩刹车?
什么是踩油门和踩刹车?
在销售层面上,踩油门就是加大渠道拓展和走货速度,积累漂亮的销售数据,从而取得不错的自然搜索流量、参加淘宝活动的机会,以及获取更多为自己卖命的网络分销商等等。
但是,快速走量,前期难免会牺牲价格和利润,甚至是不赚钱“做慈善",先积累自己的基石,等待熬出头了,再期盼赚取正数现金流。
如果有时间,可以去淘宝的类目里,观察一下畅销top100商品,我们会发现,往往这些排名靠前的商品,都是所谓的踩油门的“爆款"。懂行的人掐指一算,扣除淘宝佣金、广告费用、商品成本、人员开销等,基本都不会赚什么钱,至于其他的相关商品是否有销售,或者更赚钱,只能说冷暖自知。
反过来说,踩刹车是什么呢?
踩刹车就是在我们盲目钻进这些爆款俱乐部的红海之前,有没有在自己的三分地上,真正深根细作,有没有通盘考虑和谨慎部署,有没有做好营销规划、视觉营销、顾客的CRM管理、网络品牌传播等慢工出细活的内功修炼。
如果没有,那么引进来的爆款顾客,都是疯抢特价的饿狼,席卷而来,席卷而去。
我们需要对淘宝这个大世界,以及淘宝外的主要平台,包括京东、当当等,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要对品牌、价格、竞争、渠道和消费者心理有深入洞悉,才能准确拿捏踩油门和踩刹车的分寸。
踩油门与踩刹车看起来相悖,其实,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两者都是手段而已。只有想清楚二者关系,并在以下六大揪心痛处找到药方,电商之路才能走得更远更快。
抛弃商品品牌,走情感品牌
有的卖家经常说:我的商品很不错,都是为国外品牌代工的,设计也是一流,价格都是知名品牌的三折,为什么就是卖不动?为什么转化率那么低?
其实,你的商品是不是有吸引力,不是你说了算,而是顾客说了算。顾客是否喜欢你的商品,决定因素在于那些超越商品无生命属性的(比如材质、功能、工艺等)之上的情感消费,这种情感消费不仅要回答可以满足顾客什么显性需求,还要满足顾客那些隐形的冲动!所以,只卖商品本身没用!中国不缺货。
所以,不管在网络卖什么商品,简单的一个摄影专员加一个美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首先对品牌定位、核心价值、表现形式、品牌营销战略等,要有清晰的把握和判断。如果你定位准确,能够深入人心,顾客是会买账的,而且是高溢价买账。
有人说,网络只有图片和文章,品牌情感的承载度不够。其实,网络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比如:顾客的评论,时尚杂志的采访报道,微博行销,知名人士的现身说法,制作精美的EDM和彩信,APP营销……就算只是图片和文字,也可以玩出花招。
现在的网络商品,全部都是千篇一律地将商品拍得漂亮,但大多数都是没有灵魂,都是漂亮图片的东施效颦和无谓堆砌,一件简单的连衣裙,硬是让模特在街头拍出50张雷同的搔首弄姿的图片,详情页面整出7米长,毫无创意。
这个世界不缺漂亮的东西,只是缺打动人心的表达。
我相信,在网络上做情感品牌,不久一定会成为一门成熟学科。
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就品牌价值
千万不要认为顾客是傻子,顾客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成就品牌,有一条最关键的法宝——持之以恒,坚持自己的主张,保持品牌的一致性。你坚持了几年,保守自己的品牌价值和定价,顾客慢慢也会认同;如果朝令夕改,就会丧失顾客信任。
我记得上次我做的一个宝宝内衣品牌,刚开始的时候,定价比较高,淘宝的宝宝内衣平均价格是29元,而我定价69元,前期广告效果欠佳,但是坚持了1个月之后,交易额忽然开始上涨,而且顾客回头率特别高。后来恰逢季节交替,交易额下降,于是急功近利,将价格拉了下来,结果,交易额上涨了几天之后,便开始猛降,幸好及时挽救,很长时间后才逐步恢复元气。可见,低价有时候就是饮鸩止渴。
品质这个东西也很难说。其实淘宝上不少产品的品质都是过关的,只是大家都自降身价,所以自然不会有顾客认同我们的品牌价值。如果我坚持说自己的品质是一流的,连续5年不降价,顾客自然就潜移默化地说:A品牌虽然价格贵点,但是东西还真的是蛮好的。这样,品牌溢价就形成了。
所以,品牌是熬出来的,不是砸出来的。
我曾经拜访了很多不同的大型工厂,大部分都在为国外知名品牌代工。自有的国货品牌,和国外品牌的品质没有太多差异。品质这个东西,其实是有色眼镜,当我们内心认为它好的时候,我们会更宽容,即使有问题,也不会迁怒;而当我们内心就先入为主地认为它不好时,即使没有问题,也会处处挑剔。
折扣红海,不可深陷
在淘宝,不打折就活不下去,不打折就相当于拒绝了所有的淘宝活动,拒绝了大量的流量入口,那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浅尝则止,不可深陷其中。
我相信,成天到晚呆在聚划算和淘金币上面的顾客,很可能都是不打折不买的顾客,他们是否是我们品牌的目标客层?这就需要谨慎判断和数据分析,看看从聚划算来的顾客,到底有多少转化成我们的长期客户,还是仅仅是一夜情。
如果这些低价导入的顾客不是我们的目标客层,我们也不期望他们以后经常来购买,那么每次参加活动,就必须盈利(不管盈利多少),而不能亏损,不能希冀将来可以有衍生消费,来抵充我们参加活动的损失。
另外,网店的首页也没有必要红海一片,到处都是打折、淘宝活动、淘金币、今日特价等banner(广告条),这些活动可以隐形参加,不需要大张旗鼓、红灯高挂,好像不打折就没有面子一样。
树立招牌
有个成语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说桃花和梨花开得鲜艳,即使不宣传,那些纷至沓来的游人,会在树下走出一条路来。
对于网络品牌商来说,我们需要深根细作,把自己的基地整得像模像样,于是就有了招募更多分销商的招牌 :“看,我们旗舰店卖得这么好,分销商都在排队,我们只能提供5折出货,顶多给5%返利",这样才更主动,致人而不致于人。
渠道结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没有任何品牌商可以将网络渠道梳理得干干净净。在淘宝网输入任何品牌的名字,根据价格排序,一定有让品牌商吐血的价格,而且你很难惩罚它。它们就像小鬼,飘荡在淘宝这个生态里,你就是钟馗也抓不完。
所以,我们默认吧,而且这样的二元结构,不是坏事。
我们在旗舰店高屋建瓴,将品牌定位拉高,让顾客仰视和羡慕,让顾客时刻都想得到我们的商品,那么,有了大量的C城分销网店,我们就让他们去那里买吧,我们表面上三申五令,在旗舰店公布那些低价售卖我们商品的黑名单网店,实质上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顾客尽情地去买吧,我们暗自偷着乐——所谓黑脸白脸自己唱,实质上是旗舰店和C城分销,定位分工不同而已,赚的钱都是入自己的口袋。
但是要说明的是:我们在旗舰店是踩刹车,全力以赴做好每一个细节,美轮美奂就如国际大牌,但是在二级分销市场却是踩油门,其实,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其实并不矛盾,顾客认为我们傻,没有能力管控渠道,其实,聪明的还是你。
老顾客要比新顾客更重要
事实上,针对一个网络品牌来说,前期肯定是靠广告宣传,吸引流量,但是随着网店的发展,广告的占比一定会逐渐降低,最后维持在10%~30%的平均水平。
那么,其他的流量是哪里来的?除了自然搜索的积累、淘宝活动、渠道分销的流量,更多的就是老顾客的频繁购买,特别是针对重复购买性很强的商品和行业来说,CRM至关重要。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当顾客的数据积累到一定的阶段,我们还是需要购买更高阶的CRM软件,对顾客进行精细分级管理,以及互动营销的规划——比如,即时消息的互动,逢年过节的问候式行销,生日的小礼物,再或是更加高阶的,还是对顾客相关购物的统计分析,从而针对性地向顾客推荐新品等。
综上所述,做电商,其实踩油门和踩刹车并不矛盾:
踩油门和踩刹车有时候是一种分工,目标都一样;偶尔踩油门,会让顾客更认同我们的踩刹车;经常踩刹车,让能养精蓄锐,踩油门才有爆发力。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做电商也是如此。
更多阅读
陈少明:心安,还是理得?——对《论语•阳货》“问三年之丧
陈少明:心安,还是理得?——对《论语·阳货》“问三年之丧章”的解读标签: 论语思想史上有些意义深远的观点,不一定是以长篇大论的形式,或者是在庄严圣洁的殿堂发表的。有时候,一些日常性问题或者偶发性事件所引起的反应甚至感慨,也可能导
埃博拉病毒爆发的启示:变冷还是变暖?
埃博拉病毒爆发的启示:变冷还是变暖? 杨学祥,杨冬红西非地区自2014年2月陆续出现的埃博拉病毒越演越烈,世界卫生组织9月9日发布埃博拉疫情最新通报说,疫情已经造成近2300人丧生。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等国肆虐的埃
零售电商:促成客户签单的八大“锦囊”
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中国零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模式。据网上有关资料显示,58%的中国消费者表示会通过数字化渠道购买产品,91%的中国消费者认为线上购物更实惠。粉丝经济,参与感,用户至上,免费模式,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名词,不仅正
电商:扎堆营销危机四伏
电商陷入了一窝蜂群仿式扎堆营销的怪圈。三八阿里被百度提前拦截,此番又以年中大促的方式提前一天拦截了京东店庆。阿里、京东、国美、苏宁们、1号店们打的热热闹闹,出尽风头的却是比价软件,小试牛刀,测出了88万件商品先涨后促,为网民热
商业地产与电商:不是你死我活,而是相得益彰
商业地产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天花板隐忧: 一方面,随着商业地产项目的井喷,土地成本逐渐增大、溢价幅度减少、去化速度降低,导致“现金流滚资产”模式不可持续。不少商业地产项目的滞销势头和招商难题初显,部分区域的结构化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