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风险防范问题探析 开发性金融定位下的信用风险管理对策探析



     1.建立适用于开发性金融定位的治理结构与机制

  建立适用于开发银行新定位的治理结构和机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推动开发银行所有权结构的调整。目前,开发银行可以考虑吸引地方政府出资直接纳入开发银行总行的实收资本中,同时相应增加出资政府所在地方的开发银行分行的可支配资金规模。在市场机制建设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再吸引战略投资者投资开发银行,达到改善管理体制、建立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目的,将开发银行建成一个“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

  其次是完善以监事会、理事会和高级管理主体为框架的的治理结构。第一,监事会可以作为国务院向开发银行派出的监督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对资产质量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及各方面的合规操作实施监督,不参与不干预其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第二,理事会可以考虑由国家有关经济财政部门、地方政府、公司及出资机构等成员组成,代表国家对开发银行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和保障国家权益负责。主要职责是研究确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经营方针和融资重点;审议批准年度工作计划及报告;审议年度预算决算方案;对增加注册资本金做出决议;修改章程。

  通过上述措施,从而使国家开发银行建立起现代银行制度,防止“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出现,形成合理的决策执行体系和有效的监督机构,从而弥补国家丌发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架构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强化国家开发银行持续改进信用风险管理的动因。

  2.建立独立统一的风险管理构架和能有效制衡各部门的内控制度

  完善的内控制度和独立的管理构架是风险管理目标战略得以落实、实施的保障。针对开发银行的现状,其需要构建独立的、专业化的、全员的、全过程的和全新方法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完善的风险管理构架。一个好的风险管理体系需要一个具备前瞻性的基础架构。银行风险管理的动力来自于银行董事会,开发银行管理高层将风险管理目标与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设定一个风险可承受范围,配置相应经济资本,沿着从上至下的方式,层层分解后灌输到各岗位,并使组织中的每位成员对本岗位的风险接受程度予以理解,并自觉落实到业务的具体经营和管理细节中,确保银行的整体风险不超出所确定的范围。最高管理层要对风险管理进行严格监管,并对风险政策的制定和审批承担主要责任。

  内控机制的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是从内控开始的,内控机制是银行风险控制和量化管理的基础。内控制度应以合理分工、权力制衡为主要原则。具体内容包括: 合理的授权分责制度。银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各个部门、各个局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授予相应人员一定的职责权限,并在此权限内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 业务的制约和监督制度。对于经营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业务活动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员独立完成,而应在彼此独立、又彼此制约的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监督下完成以保证信息的准确、可靠; 规范的岗位管理制度。银行应根据各个岗位的特点,确保相应的职权和责任的一致性,并制定严格的业务操作程序和明确的工作考核标准,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

  3、有效的风险报告流程并进行信贷组合管理

  信贷组合管理部门与经营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将带给银行更有效的贷款结构和更加有吸引力的风险/收益分布。首先,信贷组合管理部门具备对信用市场进行分析的基本素质,信贷组合管理部门是最有可能和最早能对某一贷款产品恶化进行分析的部门;其次,信贷组合管理部门凭借对市场的经验和直觉能协助经营部门对一些不符合银行总体风险分布,或竞争对手超出银行预期等特定情况下的经营进行分析判断;第三,信贷组合管理部门因为有不同行业的信用损失教训,有利于协助经营者进行分析和选择精确标准,进行信用损失尽可能小条件下的经营决策。

  4.不断加强以信用建设为主线的风险控制手段

  治理结构建设。构建有效治理结构的关键在于明确而合理地配置公司所有者、董事会、经理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其有效的制衡关系。激励的目的是为了使代理人有积极性为投资人的利益而努力工作,为了激励,就要使代理人有职、有权、有利;约束的目的是为了使代理人不至于由于自利而损害投资人的利益。为了约束,就要使代理人的职位、权力、利益时刻受到监控、威胁;二者之间的制衡成为公司治理结构有效与否的关键。失去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只有两个结果,一是代理人成为傀儡,二是内部人控制失控,二者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法人建设。法人建设可以是从无到有一新组建法人,也可以是在现有法人的基础上予以构建完善,其核心内容是建立一个机制,通过组织设计、职能界定、权责划分、政府授权、政府承诺等方式,使外部(政府)信用转化或叠加为企业信用,促进法人信用的增长,同时将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转化为经营优势,通过市场运作,达到立足、成长、成熟的目的,获得资产的升级和盈利,实现政府信用与法人信用的融合,形成更大的信用,从而实现融资主体和融资体制的成功。

  现金流建设。现金流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政府通过制度安排,将政府协调优势转化为企业经营优势,使其信用主体获得建设、经营专属权或专营权,培育企业“内部现金流”,同时通过财政补偿机制,适时适度将财政资金转化为其信用主体的“外部现金流”,在增强企业的“造血”机能的同时,完善政府对其的“输血”机制。

  信用结构建设。信用结构在内容上包括了企业信用(借款法人和担保人)、政府信用和市场信用三个方面,是利用与信用主体有关的全部信用资源覆盖风险的一种机制,不仅要利用抵押、质押、保证等企业信用,而且要利用包括政府协调功能和财力资源的政府信用,同时还要利用资本市场的偿还和退出机制。信用结构建设不仅是一种风险缓解技术,而且信用结构建设的过程也是推动信用建设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程 鹏,吴冲锋等.信用风险度量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上海金融,2000.08

 工程风险防范问题探析 开发性金融定位下的信用风险管理对策探析
  [2]程 鹏,吴冲锋,李为冰.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方法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2.0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748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金融危机下的产物——观《职业丑人沉浮记》有感 宦海沉浮

原文地址:金融危机下的产物——观《职业丑人沉浮记》有感作者:憩园主还记得08年的金融危机吗,一些企业为了保证正常运转,就想大规模裁员,可是面对一些有背景和不想失去工作的员工,使负责人束手无策,这时”职业丑人“就应运而生了,他们顾名思

孤岛危机1无限能量 金融危机下的品牌能量与市场机会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抓住了趋势,然后实施定位准确的品牌传播,才能产生品牌势能和聚焦效应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更要学会过冬,不能依靠削减品牌投资来过冬       在金融危机来的

冯仑: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野蛮生长”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中国的房地产界有几门“大炮”,任志强是,潘石屹是,冯仑也是。  身为万通地产董事局主席的冯仑还有一个称号——“地产界的思想家”。这位“思想家”很直率,说话很直白。在很多场合,无论是什么话题,冯仑总是能用一

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下的网店掌柜们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当人们纷纷捂紧钱袋子时,商家明显感到“寒意逼人”。但是,精打细算的“低成本生活”却让网店业如火如荼。大大小小的网店“掌柜”们在“寒冬”中“嗅”到了商机……   金融危机下 网购从

产业链金融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茶产业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此次世界金融危机中给我国的茶叶出口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然而危机乃危险中的机会,面对眼下的金融危机,我国的茶业如何在此次危机中杀出重围,力挽狂澜.同时又如何从此次危机寻求发展机会,是眼下我国茶

声明:《工程风险防范问题探析 开发性金融定位下的信用风险管理对策探析》为网友钢铁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