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设计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校在各科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性教育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越来越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即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这就为学校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

  1.在音乐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为此,中学音乐教学必须贴近这一时代主旋律,把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选择那些歌唱祖国、歌唱党、歌唱社会主义的优秀歌曲进行教学。比如,通过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懂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民族的心声,“起来,起来”的呼声不仅是先辈们昨天战斗的号角,也是我们今天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军号。此外还有些歌唱祖国的歌曲,比如《我爱你,中国》《祖国颂》《长江之歌》等;有歌颂党、歌颂工农红军的,比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星歌》等;有歌唱民族英雄的,比如《打起手鼓唱新歌》《牧歌》等。通过对这些歌曲的欣,可以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此同时,通过学习《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校园,知识的摇篮》等歌曲,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振兴而献身。

  贯穿着以爱国主义为中心内容的音乐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通过音乐的审美作用陶冶青少年的道德情操,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人生信念和远大理想。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把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德育内容贯穿到音乐教育中去,从而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服务。2.在音乐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

  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是通过音乐的审美功能潜移默化地进行的。比如《保卫黄河》以跳动起伏、生气勃勃的战斗精神构成它的声调特征,音乐形象非常鲜明、生动、有力,表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英雄儿女斗志昂扬地奔赴抗日救国战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巨浪的热烈场面,生动地刻画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再如在优美的《牧歌》声中,人们不知不觉地增添了对家乡牧场的热爱。这些教育的效果,都不是在长篇大论的说理,而是在歌唱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情体验,既获得了美的享受,也从中受到了难忘而深刻的教育,其效果往往高于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

  加强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渗透?。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选一些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和歌颂美好生活的歌曲。通过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词曲作者的生平事迹、歌曲内容和风格等,让学生懂得歌曲的深刻含义,然后通过知识讲解和歌曲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增强学生对歌曲丰富内涵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对歌曲艺术的欣赏水平。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的双向交流。为此,要注意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好的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谴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心灵净化。

  注重课外活动的德育渗透。青少年的课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注意在课外活动中增加德育教育的内容。比如,组织中学生合唱队,举办歌咏比赛和校园革命歌曲演唱会等,把具有时代主旋律的歌曲和音乐作品贯穿到音乐活动中去,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培养他们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在校园的音乐氛围中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和情感教育。

  随着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育工作者更应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特别是音乐的审美功能,其作用不仅在于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怎样把精神文明建设贯彻到艺术实践中去,就是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作为学校音乐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而且担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任务。在轰轰烈烈、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社会性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音乐教师必须始终把德育贯穿到每一项具体活动中去。比如在纪念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社会各界都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广大音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此项活动,教育广大青少年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从而进一步理解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正确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进一步净化音乐教育环境

  学校的音乐教育必须坚持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的原则,达到育人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高的音乐作品不断涌现出来,给人们以鼓舞、教育和美的享受。但与此同时,一些格调不高、庸俗的歌曲也随之而来,给学校音乐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致使一些学生面对教材中的优秀音乐作品充耳不闻,却整天沉醉于那些格调不高、庸俗的歌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学生举止轻佻放荡、思想消沉等,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污染了社会文化环境。引起音乐教师高度重视,针对学生作深入细致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作有效的、较长时期的纠偏和音乐审美的启迪。

  面对一些庸俗音乐的猛烈冲击,学校的音乐教育必须明确担负起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不要忘记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四有”新人的大目标。必须通过严肃认真的音乐课教学,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水平。应以大量优秀、高雅的民族音乐精品去教育学生,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对比分析,加强民族音乐的修养,自觉抵制不健康音乐的侵蚀。优化音乐文化环境,除了以学校教育为阵地外,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要我们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坚定不移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不渝地把弘扬时代主旋律作为我们的中心任务,再加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完成社会和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7381.html

更多阅读

律动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幼儿园音乐律动的作用

一、律动在幼儿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律动是以儿童身体动作为基础,以节奏训练为中心的综合性艺术活动。律动具有游戏性、表演性和反复性的特点,是儿童表达情绪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也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律动以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儿童

声明:《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设计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为网友等我变成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