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对andy赌博的态度 “坑爹”的神话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邓女士最近可谓是纠结加担忧,“我现在总是在担心,是否会因为我的跟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且我现在最纠结的是,应该听谁的!”邓女士满面愁云。

 神话对andy赌博的态度 “坑爹”的神话
  邓女士是一个三岁女孩的母亲,她自怀孕后,就一直在医生的建议下,补充复合维生素、铁剂及钙剂,孩子出生后刚满月,也开始补钙和鱼肝油。“大家都在补,母乳喂养的妈妈在补,吃母乳的孩子在补,吃奶粉的孩子也在补,没觉得哪里不对。我认识的每个孕妇、每个婴儿都是这样补的。可最近我看到很多营养学专家说,这样是不对的,存在很多隐患。为此我专门咨询了国外的同学,他们所在的国家居然都不提倡补钙。这我就纳闷了,即使现在,我带孩子去北京各家医院,大夫还说应该继续补呢。我该听谁的?”

  事实上,让邓女士纠结的还不仅仅是补钙的问题,相比于钙的问题,牛初乳则更让她担忧。“孩子5、6个月的时候得过一次秋季腹泻,然后转肠炎,拉了一个多月,接着便发烧,跑了无数趟医院还好不彻底。当时有大夫建议我说,牛初乳能增强孩子的抵抗力。我当时还查了相关资料,厂家在网上的宣传中提到,《外科杂志》中说,‘牛初乳对腹泻,尤其是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我一看,立马就花好几百买了一瓶,孩子吃了后的确慢慢壮实了起来。当时,导购人员告诉我,三岁以内的孩子抵抗力差,应该加点。这不,我女儿整整吃了三年。可今年4月,卫生部说,婴儿奶粉将禁添牛初乳。这对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为孩子好别再害了孩子。我和爱人在网上一查,说什么的都有,最可怕的却是‘5岁女孩喝了牛初乳来了月经初潮’的新闻报道。如果真这么可怕,牛初乳作为婴儿食品卖了这么多年了,我们的监管部门哪里去了?如果真有问题,那对孩子的伤害谁来负责?谁又负得了责?”

  中国有无数神话,保健品广告把钙变成了神话,这个神话造就了中国的全民补钙运动;商家的大力宣传将牛初乳变成了神话,这个神话创造了牛初乳“万能”的奇迹;奶粉广告将奶粉变成了神话,这个神话带来了中国式奶粉及牛奶的信任危机??无数的神话遍布在中国人的生活里,但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却成了唯一没有变为神话的东西。

  牛奶VS钙片

  许多人都知道,在二战以后,日本政府提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通过立法,推行学生营养餐加奶计划。事实证明,日本的牛奶工程是成功的,日本战后的一代人,14岁的孩子因此平均身高增长了十多厘米,人均寿命增加了二十多岁。同样在青少年中推行牛奶工程的泰国在二十多年后,18岁男青年平均身高增长了4厘米,女青年的平均身高增长了3厘米。

  毫无疑问,牛奶作为“最接近完美的食物”,已成为提升国民尤其是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物质保障,许多国家都将“牛奶运动”作为“富国强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日本、印度、芬兰等三十多个国家甚至专门立法推进全民饮奶,以促进公众营养与民族体质的提升,“三杯奶运动”、“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白色革命”已成为公众营养史上耳熟能详的牛奶运动。

  牛奶运动之所以如此轰轰烈烈,是因为牛乳是营养学家最为推荐补充钙的最佳来源,其所含的二十多种氨基酸中有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并且奶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都是溶解状态,各种矿物质的含量比例,特别是钙、磷的比例较为合适,吸收率很高。

  1992年,卫生部公布了第三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卫生》,其中提到了中国人钙摄取不足。遗憾的是,中国的乳业并没有从此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每日食谱,但钙片却在广告传媒的推动下敲开了国人的大门。自此开始,从刚出生的婴儿到耄耋老人一直坚持全民补钙。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院在近日完成的调查显示,在北京,86%的家长在孩子不到6个月时便开始为婴儿补钙。似乎“中国人全民缺钙,中国人也在全民补钙。”即使家住甘肃山区农村的谭先生也在给怀有身孕的妻子补钙,“卫生院的大夫给开的,说吃这个将来娃长得结实,我还给我大大(父亲)买了一瓶,吃这个总是不会有坏处的。”

  相对于国人对补钙的高昂热情,牛奶工程就显得有点单薄。目前世界人均饮奶量约为每年106公斤,发达国家的人均饮奶量更达到每年300公斤。相比而言,我国的饮奶现状却并不乐观。据悉,我国有2.4亿儿童,他们的饮奶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而在农村的数千万儿童,每天喝的牛奶不到一两,许多孩子一年的饮奶量甚至不及一个普通美国小学生每天喝到的牛奶。

  兰州的钟阳先生表示自己和家人很少喝奶,“不是我不信任我们的牛奶企业,我只是很怀疑那些牛奶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中国现存多少牧场大家都很清楚,可以养活多少头牛一换算就出来了。那么能产多少奶也八九不离十。可现实却是所产出的奶不仅可以供给我们13亿人口喝,而且牛奶企业还有余力在广告上吆喝,这很让人费解,是我们喝得太少还是他们产量增多了?”

  据FAO统计,1996年,中国的牛奶产量是661万吨,到2006年时已达到3,225万吨,跃升为世界第三大牛奶生产国。据最新预测,2012年中国牛奶产量将达3,340万吨,可即便如此,人均年牛奶占有量也仅为不到26公斤,平均每日不到2两。可事实上,我们对牛奶并不是很重视。

  民众体检中心的健康部主管、营养师梦梅表示,“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及成人,如果每日按照膳食宝塔摄入饮食,并保证每天两袋牛奶,每天晒太阳,其实是不需要补钙的。钙质补充过量了也不见得是好事,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

  然而,家住石景山的王先生表示,“我女儿打从娘胎里就开始补钙,我老婆、双方父母也都在不同程度地补钙。其实,我也提出过疑问,我们每天保证喝点牛奶能不能替代钙片。但无论是医院的大夫,还是健康机构的营养师,甚至周围的朋友都在推崇补钙的重要性,都认为吃点钙片还是必要的。事实上,平时向我们灌输补钙理念最多的还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和推销保健品的电话销售,他们的说辞就显得非常夸张、非常玄乎。而牛奶则显得可有可无。”

  钙,纠结的钙

  1989年,国家就提出“全民补钙刻不容缓”的口号;1999年至2000年间,众多商家通过电视广告投放和明星推介,引发了全民“补钙运动”。各种钙制品也是蜂涌市场,短短几年时间,我国补钙类产品就有一百多个品牌。

  1992年,全国营养状况调查结果发现,城市中51%男性和60%女性的钙摄入量没达到人体所需要量的一半,能达到标准的还不到10%;2004年10月12日,由卫生部、科技部、国家统计局共同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指出,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据有关方面报导,全国缺钙的人数已高达9亿人,严重缺钙者有3.2亿人。

  官方不断刷新的国人缺钙程度数据,不仅震撼了普通老百姓,同时也唤醒了众多商家对庞大商机的渴望。于是,在国外钙制剂大张旗鼓进军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内的钙制剂厂家也在不遗余力地研发开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国内仅以钙产品为主导产品的企业就有68家。健康网首席研究员吴惠芳女士曾说过,全国13亿人口中,如果有十分之一的人补钙、每人每年的补钙消费100元,那么全国的钙市场就达到130亿元。

  于是,与钙相关的产业正以极快的速度扩张,钙已不再仅是钙片,而出现了高钙奶、高钙饼干、高钙零食,甚至高钙蔬菜,任何进嘴的东西,只要与“钙”挂上勾,似乎都要贵一些,好销一些。

  钙除了是骨骼发育的基本原料,直接影响身高外,还在体内具有其他重要的生理功能。这些功能对维护机体的健康,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四川省骨科医院的张挥武医生表示,“补充一点钙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容易骨质疏松的老人和更年期的妇女,由于之前我国的生活水平并不很高,造成了现如今这个群体的普遍缺钙。还有一些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也会存在缺钙的问题。但目前确实存在着很多盲目补钙的问题,补钙过量与缺钙同样具有危害。”

  而兰州市某医院骨科的陈医生对于“全民缺钙,全民补钙”的态度就显得非常明确,“我非常不认可这种全民补钙行为。这种现象是非常不理智也是非常不健康的。这与媒体及医院的导向性与人们对补钙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卫生部当年的调查显示中国人大部分都缺钙。但已经过去这么多年,相比1998年、1992年、2004年,我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成倍提高,我们从饮食中摄取的钙也在不断增加。当年缺钙并不代表现在还缺钙,补钙并不是越多越好。”

  然而,面对全民补钙的火热场面,消费者很难冷静地看到事情的本质。许多钙剂制品的销售人员都在强调,“补钙要趁早,宝宝出生15天就要开始补钙了,这是营养学界和医学界都公认的。”

  从新加坡留学归来的郑先生在接受《中国新时代》采访时说,“怎么国内孩子都在补钙?新加坡没听说要给孩子补钙,我每次带儿子去医院体检都说正常。可回国每次去医院,大夫都会问‘补没补钙’,而且一致认为我儿子缺钙,应该补钙。刚开始我还挺淡定的,但说的人多了,我都有点含糊,孩子到底要不要补钙?”

  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了明确的摄入标准,根据其《婴幼儿营养指南》,婴幼儿0-6个月时每天应摄入300毫克钙,而母乳能为婴儿提供充足的膳食钙;并且欧洲儿科营养学会(ESPGHAN)公布的全球婴儿配方奶标准则显示,每1,000ml配方奶应含330-940mg钙。这意味着,只要小孩消化吸收正常,奶粉合格,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均没有任何必要再额外补充钙剂。“吃母乳再补钙,那是荒天下之大谬。”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教授李可基说,“全世界恐怕只有中国出现这种情况。”

  李可基表示,国人补钙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有些人还会抱有“突击补钙”的错误想法,觉得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但营养素的摄入并非越多越好,缺乏对健康不利,过量也对健康有害。如果摄入过多的钙,可能会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还可能导致高钙血症、软组织钙化、肾结石、便秘,甚至增加心梗、前列腺癌风险。

  去年11月3日,山东泰安市的陈先生家一岁多的宝宝患上了肾结石,医生说喝奶粉喝的,不过不是因为三聚氰胺,而是因为高钙奶粉加上维生素D,让宝宝补钙过头了。

  今年4月6日,家住四川广安邻水县的余先生刚出生的千金被诊断为狭颅症,即婴儿的颅骨骨缝过早闭合,颅腔不能长大,导致大脑组织发育受限,若不治疗,将导致颅内压力增高,引起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如精神障碍、智力低下等,只有通过手术人造骨缝,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成长。原因可能是因为其母亲孕期过量补钙。

  在美国,曾有3.6万名50-70岁停经妇女在日均钙摄入量为1,100毫克的条件下,每天补充1,000毫克钙和400IU维生素D,干预9年后,干预组肾结石发病风险增加了17%,心肌梗塞和中风的风险增加13%和22%。而美国心脏病协会的一项研究分析综述了1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有1.2万老年对象,发现在基础膳食钙达到每天800-1,000毫克后,每天补钙1,000毫克,心肌梗塞风险会增加31%。

  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主席埃特尔·西丽认为,通常医生“认为它没坏处,这就是医生习惯性地给人们开出用钙片建议的原因”。这种不管人们食物中吃了什么,就让所有女性都补钙的做法并不正确。她的建议是,医生只应该让那些确实没有摄入足够钙元素的女性补充钙质。

  缅因州骨质疏松研究和教育中心主任克利福德·罗森说,医生建议每人都服用钙片和维生素D,而现在发现这种做法对大多数人没用或作用甚微,还可能引发更多的肾结石,人们要警醒了。

  神话,何时破灭?

  即使生活水平大踏步地提升、全民都在营养过剩,中国人始终全民“缺钙”,且补钙大潮经久不息花样翻新。而这场如火如荼的全民补钙运动除了造就了120亿元的补钙产业外,也给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安全隐患。

  在北京某图书公司上班的张女士在女儿刚出生选择钙制剂时就听了多方意见,有朋友和医生推荐初乳钙。事实上,张女士周围吃初乳钙的孩子不少,商家说,既可以补钙,又能增强免疫力,这样的广告语吸引了很多人,包括爱女心切的张女士。

  母牛产犊后3天内的乳汁与普通牛乳明显不同,称之为牛初乳。牛初乳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和糖含量较低。近几年以初乳钙、初乳奶粉为代表的牛初乳及其制品在儿童营养品市场上异军突起,成为备受婴幼儿家长青睐的保健食品。牛初乳产品外包装大多宣称:“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调整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刺激骨骼、肌肉和神经细胞生长”等等,只差写上“包治百病”的字样了。

  有关专家指出:某些生产厂商大肆吹嘘牛初乳能包治百病的神奇功效,实际是一种以最大限度攫取商业利益为目的的概念炒作,其中很多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北京朝阳区的胡女士经周围的朋友推荐,决定找在澳洲的朋友给6个月的女儿买点牛初乳吃,“我原本以为作为源产地,澳洲的初乳产品应该跟国内一样,至少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可朋友的答复却吓了我一跳,朋友说,澳洲的初乳只有一种,而且只能在药店才能买到,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问我确定要买吗?”胡女士最后请在澳洲的朋友问了当地的营养师,他们并不赞成胡女士给女儿服用。

  2012年4月,卫生部表示,婴儿奶粉将禁添牛初乳,该新规将于2012年9月1日起执行。对此,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制定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的首要原则是安全性,牛初乳对婴幼儿不是传统食品,也不是必需食品,目前缺乏牛初乳作为婴幼儿配方食品原料的安全性资料。

  邓海华指出,我国进口的牛初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澳大利亚将牛初乳作为补充类药物管理,新西兰规定添加牛初乳的膳食补充剂类食品不得用于0-6个月婴儿。邓海华说,根据以上情况,从审慎原则考虑,卫生部作出了婴幼儿配方食品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的乳制品的规定。

  听到此消息,胡女士暗自庆幸。可孙女士就显得相当郁闷,因为从小就被诊断出患有呼吸道高敏反应的女儿,已经整整吃了牛初乳产品四年。孙女士上网查了一下,吓了一跳,网站上铺天盖地的讨论牛初乳的言论中,说“牛初乳激素超标,会导致性早熟”的最多。孙女士赶紧上英文网站上仔细查了下,也发现有很多专家在探讨牛初乳是否含有激素的问题。

  然而新西兰天然产品协会却说,“在新西兰,牛初乳是普通食品,牛初乳的采集比普通牛奶采集更严谨。新西兰法规是0-4个月婴儿不可以食用膳食营养补充剂,所以新西兰当地也不建议将牛初乳粉加入0-4个月婴儿的配方食品中。但性早熟这一说法是无稽之谈,牛初乳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亚洲、欧洲等许多国家已有多年研究和应用,在许多国家,牛初乳已经成为注册的膳食营养补充品,受到各国相应的膳食营养补充品法规或保健食品法规所管理。”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主任医师单毓芬表示,在临床医学上,通常会建议坚持用母乳喂养新生儿,针对那些体质较弱,反复因呼吸道感染而生病或腹泻的婴幼儿及儿童,会建议他们吃些牛初乳,增强免疫力。

  然而,这些解释并不能消除孙女士的顾虑,“谁知道是不是为了保护一个产业的利益而大事化小。我都不知道该信谁,当初说孩子吃初乳好,现在又禁止给孩子加,同时又说初乳没问题,谁信?当初说补钙好,现在又说不好,可不好,那为什么医院还给开?广告还是铺天盖地,那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不好的话为什么不停下来?而要一错再错?既然有错,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弄清楚了再普及?我们的专家究竟在干什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经说过,“我有一个梦,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但是,目前看来,在我们国家要想实现这一计划,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7297.html

更多阅读

坑爸诈骗犯攻略 坑爹诈骗犯下载

看到这个游戏名,本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不是坑爹吗”。呵呵相信大家也会有这样的感受,什么时候“老爸”变成诈骗犯了郁闷。 坑爸诈骗犯一款益智小游戏,这款游戏让我最深刻的不是游戏的难度,而是游戏开头的那句话:“这不是欺骗,只是物理

极坑爹的哲学小游戏攻略攻略 极坑爹的哲学小游戏

极坑爹的哲学小游戏攻略攻略——简介 今天带来一款RPG小游戏,极坑爹的哲学小游戏。游戏就像它的名字,处处是搞笑的对话,无语的陷阱。游戏有多种结局,你是否有耐心打通关呢?极坑爹的哲学小游戏攻略攻略——工具/原料单机游戏下载:极坑爹的

九种很坑爹的绕口令哦 坑爹绕口令

我搜集了很长时间的坑爹的绕口令哦,可以在很多游戏时间玩哦,当他或她在最快的时间去读出来这些文字,如果不熟悉他一定会读错的时候,肯定会造成很多的笑话哦!比如说二种绕口令当读快的时候就会变成我爹是我儿了……还有很多好心的事情哦,当

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二、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态度从性质上来说。一般都能分成相互对立的两面,正面的态度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负面的态度则有阻碍作用。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态度(积极与消极)与英语水平的关系。学习态度有积

声明:《神话对andy赌博的态度 “坑爹”的神话》为网友碾压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