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无所不知 《从8万到200万》 第3章 这世上并没有无所不知的人



     让金融"专家"和"专业"见鬼去吧

杰克·格鲁伯曼作为国际金融公司所罗门美邦国际(Salomon Smith Barney)(所罗门美邦公司现已不存在,业务已被拆分成日兴所罗门美邦和花旗环球 金融有限公司。──译者注)顶级电信类股票分析师,每年年薪高达2 000万美元。格鲁伯曼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数理统计专业,并取得了理学硕士文凭,《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甚至《纽约时报》都曾经报道过他。

2001年3月,格鲁伯曼发表了一份长达28页的报告,报告称:"未来12~18个月后,投资人回过头看看现在股票市场领跑的那几只股票价格,会后悔当初没有在这个价位及时买进。"1 而仅仅1年相隔,他所选择的10家公司,其中有5家还继续在以低于每股1美元的价位进行股票交易,另外5家中的3家已经宣告破产。

市场调查网站MarketPerform.com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络CNNMoney.com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如果有人从1999年2月开始根据格鲁伯曼的建议买进股票,并在他认为股票等级下降时卖出,那么将会遭受74.5%的损失。

2001年10月,杰克·格鲁伯曼失去了他作为机构投资人王牌电信服务分析师的头衔,但神奇的是,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他居然还是保住了所罗门美邦国际分析师的工作,在这段时期,他所选择的股票依然被公司13 000多名经纪人推荐给数百万的客户。

这世上有两份工作是我们做梦也想得到的:华尔街分析师和洛杉矶或拉斯维加斯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员。("……明天,又是一个艳阳天!")有了这两份工作,就算你一无是处,但只要你看起来不错,听起来足够好,你依然能拿到相当不错的薪水。2

美国小说家、编剧、两次奥斯卡最佳编剧获得者威廉·戈德曼写道:"最重要的是,这可能适用于整个电影产业,无所不知的人是不存在的……整个电影产业中没人能确定什么真正管用。每次都是靠猜,如果你是个受过教育的幸运儿。"3

我不能肯定那些话对于好莱坞来说是不是千真万确,但对于华尔街来说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杰克·格鲁伯曼的故事真的只能算是普通。即使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股权,有工商管理级别的超级智囊团以及近一个世纪以来所积累的专业投资知识,股东每年从职业经理人所管理的股票基金中所取得的平均回报还是会比股票市场总回报低两个百分点。4

想象一下如果每个赌徒在赌场里都付钱委托专业人员来帮他们下赌注,让别人来帮他们决定拉哪台老虎机,押红筹还是黑筹,这不是很滑稽吗?同样,花钱请别人来帮你选彩票号码也一样不可思议。我们为他人所提供的透明等价服务而支付报酬──产品也好,服务也罢。但对于前面所提到的赌博游戏,从概率上来说,一个职业中间人通过数据分析算出来的结果和你自己随便选的结果不会有什么很大的差别,唯一不同的是,如果有中间人,你得为此付给他费用和报酬,你的钱包会遭受额外的损失。

专业化管理的投资基金和投资组合,尽管增加了很多人为股票分析的痕迹,但总的看来其实际表现能力比随便选出来的等值股票组合还要差──这简直是贻笑大方,你花了钱,却只买来少赚钱的特权。

2004~2008年,投资标准普尔500指数(这个投资谁都能做,而且不用支付任何手续费)可能会让你比72%由专业人员管理的大盘股公共基金赚得还要多,这些专业人员的唯一工作就是对标准普尔500指数中他们认为表现最为出色的股票进行挑选,从而收取选股票的费用。5

由美国400家中等大小上市公司组成的标准普尔中型股400指数,超过了76%投资于中型企业的专业管理基金;由美国600家小型企业组成的标准普尔600指数,超过了86%投资于小公司的专业管理基金。6

2004~2008年5年间的标准普尔指数与1999~2003年5年间的投资基金记分卡结果相似。已经发表的研究表明:这两个5年期内国际股票和债券基金的结果均很类似。

专业基金经理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有能力保护资产,这种看法已经被证明为名不副实。"熊市需要有力的专业管理,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标准普尔指数服务全球研究与设计部门的主管斯里康特·戴许如是说,"大多数投资基金,无论什么基金品种(积极成长型、价值型、收益型等)在2008年下行的市场形势中,都表现得不好。"7 2000~2002年的熊市结果也是如此。有个例子可以对这种情况进行恰当的说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全世界最富有的大学──哈佛大学,尽管有数不尽的金融智者和天才资源,其名下370亿美元的基金还是损失了110亿美元,该基金由一群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用于一个投资组合的日常运作,基金收入维系着全校35%的运作预算。哈佛部分学位课程需要学校基金收入来维持其50%以上的费用支出。

基金的损失使哈佛不得不削减成本,学校选择取消大多数宿舍的热早餐供应,取消部分大学运动代表队的运动服,还要求教授的学术会议不再提供茶点。其实他们有个更适宜的成本削减举措,那就是减少学校金融市场相关课程,或者最起码减少金融类导师的数量。

华尔街聚集着世上最聪明的人,拥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但就是这样一个华尔街,却在别人花钱寄希望于他们的这唯一一件事情上,表现如此糟糕,这怎么可能呢?那些人可是接受过常春藤高等教育,在华尔街最具盛名的公司拿着百万年薪的职业金融"专家"!他们能做的难道就只是选些不怎么样的股票吗?如果真是这样,那这样一个与金融相关的职业,为什么市场表现这么差,还能在市场中稳当当地站着,而我们这些其他方面都很精明的投资人还心甘情愿地受他们控制呢?不管怎样,要不是有我们辛苦赚来的钱养着,华尔街的这些经纪人早就不复存在了。

关于职业选股人的一个小故事

让一个没有医师资格证的人来给自己或者家人动手术,这么傻的事情你是想也不会去想的。同样,要是你卷入了一场民事或刑事诉讼案件,你一定会找你所能请得起的最好的律师来帮你打官司。在这些情况下,很明显,医学或法律专业教育背景所能提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增加取得积极结果的可能性。

当然,最好我们永远也不需要他们的服务,不过医师和律师的价值,在过去几个世纪里已经得到充分的验证。远在公元7世纪初,古阿拉伯国家的人们就开始学习医学,规模化的法律教学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伊斯兰教的大学教育机构。

然而,金融市场学术研究的历史要简短得多。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为世界上首家股票公开上市的公司,而全球第一所商业学校,巴黎高等商业学校(Ecole Superieure de Commerce de Paris,现在称ESCP 欧洲)直到1819年才成立,迄今不足200年。1881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成立后,现代金融市场的研究生研究才正式开始,这使源自美国的金融分析和投资管理步入了一个高潮。

1900年的华尔街,金融行业已经初步显现且已小具规模,这时候的市场里充斥着强盗式资本家、无所不能的银行家、保险公司以及专业托管人。由于缺乏市场和政府的监管,这一时期的华尔街狂野不羁,投资专业人员因利益矛盾而引起的冲突此消彼长、四处蔓延。

在相当长的几十年里,一小部分财力雄厚的金融大亨一直扮演着美国资本市场独家守门人的角色。他们主宰着客户的投资决策,经常使客户投入高风险的私募项目,而这一切的初衷就是为了能够中饱私囊。在当时,权力的滥用被认为是行业快速发展的附属品,是行业不可避免的弊端。

早期最有名的大亨之一J. P. 摩根曾出资购买美国陆军出售的废弃步枪,当时每支废弃步枪的售价仅为3.5美元,摩根的合作伙伴对这些枪支进行加工修整后,以每支33美元的价格,又重新卖给了美国陆军。后来这些枪支被发现有质量问题,有时能把使用者的拇指打飞。8这个故事现在看起来可能不可思议,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19世纪末期,强盗式资本家对权力的滥用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为防止这一陋习进一步蔓延,1912年,路易斯安那州民主党众议员阿色涅·普约得到授权,组建了一个内务委员会,目的是对"货币信托"进行调查,调查范围正是那一小部分华尔街银行家。9该委员会揭露了银行家们滥用公众信托、强暴国家金融的事实。由此取得的民众支持使得1913年新增了国家所得税相关政策的《美国宪法第十六修正案》顺利通过。该税法起到了刺激投资的作用,因为美国那些富人都希望能够利用投资收益来填补他们所损失的收入。

几年后,美国开始发行战争债券,也叫自由公债。截至1919年,美国已经有超过1 100万爱国人士投资自由公债,其中很多都是通过华尔街JP摩根和美林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完成交易的。这些公司很快便发现,自由公债对它们来说是个绝好的机会,借此它们可以和成千上万有志于上升到中产阶级而又无任何投资经验的人士建立客户关系。

但美国人真正开始对投资感兴趣还是到20世纪20年代。即便如此,投资美国公司还是被看做是要担负很高风险的一件事。创业投资顾问特德·斯卡德曾说过:"企业道德是如此之低,所有公开发行普通股的公司根本都是在投机。"10

万事俱备。新财富的无穷诱惑,加上动荡的股票市场以及对金融了解甚微的首次投资者无比高涨的投资热情,后面所有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此后的几十年,沃顿商学院和其他步其后尘的商学院创建了一个神化了的选股专业产业,这些专家打着专业金融分析师、顾问和基金经理的幌子,从世界经济中赚取了数以万亿美元的所谓服务费,但除了些统计活儿,他们对客户的金融状况什么忙也没帮上。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刚萌芽的金融服务职业就迅速蔓延至现代美国社会的每个角落并落地开花,总资产甚至超出了全国总资产的2.5%。

那么华尔街用这些钱都在干什么呢?事实表明,华尔街的金融专家们并不仅仅在股票这一种东西上大肆挥霍。他们还有着其他方面的兴趣,2008年年初,美林证券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亚历山大·赛恩,这位曾引领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高盛高管,花费122万美元公款来对他的办公室进行装修。根据美国财经频道CNBC的报道,赛恩先生办公室改造所购买的物品清单及费用如下: 

装饰地毯 87 784美元

红木台座式桌子 25 713美元

19世纪书柜 68 179美元

吊灯家具 19 751美元

4幅窗帘 28 091美元

1对客椅 87 784美元

乔治四世椅子 18 468美元

6支壁式烛台 2 741美元

羊皮纸污物罐 1 405美元

罗马布料 10 967美元

罗马窗帘 7 315美元

咖啡桌 5 852美元

带腿的古董便盆 35 115美元

有资料记载,这122万美元中的大部分──80万美元都付给了知名室内设计师迈克尔·史密斯,他曾经承接了很多名人的室内设计工作,这些人包括著名电影导演、编剧和电影制作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著名电影女演员米歇尔·法伊弗,名模辛迪·克劳馥以及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由此可见,华尔街滥用公司资金的情况已经达到无可复加的地步。

如果不是金融市场的"产品化"(像大众消费品一样对概念化投资策略进行"包装"和"营销")经营,现今华尔街骄奢淫逸的情况也不可能出现。20世纪初,政府批准的战争债券使得美国普通民众第一次品尝到投资的滋味,20世纪后50年中,另一股政府推行的投资项目燃起了美国大众采用"投资产品"的热情,这是前所未料的。

401(k)计划

华尔街毒药

1978年,美国国会修订了《美国税收法典》,新法增设了第401(k)章,该条款规定员工无须为自己选择作为递延酬劳的、公司拿来赞助退休计划部分的收入交税。该法于1980年1月1日生效,到2003年已有438 000家美国公司加入401(k)计划。因为有了401(k)计划,如今美国52%以上的家庭都拥有共同基金,其中许多人都是因为公司参与的401(k)计划而完成其首次投资。

只要花5分钟听听戴维·拉姆齐、苏兹·奥尔曼、珍·查特斯基或其他任何金融咨询顾问说的话,你很有可能会听到他们在大肆宣扬401(k)计划有多么好,吹捧401(k)计划是你投资的最佳场所──那当然,得在你还清信用卡账单之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条建议在大多数时候是绝对正确的,而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却又是不幸的所在。

如同很多大中型美国公司,我所在的公司也提供401(k)计划,对于这一计划我已经做了9年的贡献。每个月,我所在的公司都会按比率缴纳我对该计划所贡献的部分──这是公司参与的401(k)计划的典型特征。与我退休金以外部分的投资不同,我的401(k)计划可以让我以税前金额进行投资,而所有的税收在几十年后再付清(这甚至还包括我在股票上所赚取的收益),在我退休后,处于一个较低税收水平的时候,我开始从401(k)计划拿钱,这不是很棒吗?

有公司配合以及延迟税收这两把利器,401(k)计划无往不胜,很快便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工具,但有一点除外,而这恰恰是最关键的地方。对于所有公司赞助的退休金计划,员工的投资选择只局限于很少一部分的收费型共同基金,也就是员工所在公司的投资顾问与其所签协议的投资公司选择的那些基金品种。那些成功打入你所在公司人力资源部或财务部门的投资公司也就成为你公司401(k)计划的顾问,他们由此轻松一举取得大群忠实的客户,这其中包括你和你的同事。这种可以控制整个企业及其雇员的能力使得401(k)计划成为金融机构参与收费型投资管理最具诱惑力的金融投资工具之一。

我们公司的退休金计划提供给我们9种共同基金的选择机会。每种都标榜为"无佣金"基金,也就是说该基金的运作不需要任何手续费,而事实是,他们每年都在收取年费,也叫"软费用",一般是1~3个百分点。以30年期计算,2个百分点的年费会使你的退休金组合市值减少超过50%。对这些重复发生的费用基金营销资料中通常情况下会有一些说明,但这些说明总是晦涩难懂,业余投资者根本理解不了。这已然是公共基金行业不能说的秘密了。

不同于"硬"预付佣金,"软费用"并不直接向投资者收费,而是从基金投资组合中扣除。比如一个1亿美元"软"费率为2%的基金,取得了8%的年投资回报,那么基金公司会直接从800万美元的投资回报中扣除200万美元的费用,报告给你的收入仅表现为所投资金的6%,而不是实际产生的8%。同样,如果基金损失了8%,它还会在800万美元投资损失中增加200万美元的费用。比如说你在基金上投了1万美元,你的报表会显示10%的损失,或者1 000美元的损失,而实际上是25%,或者说1 000美元中的250美元是因为基金管理支出所造成的损失。

"软费用"就是这种他们并不会在你的账目清单上单独显示出来的费用。除非你自己计算,否则你根本不知道你到底付了多少钱。

我对401(k)计划的几乎所有贡献、那些构成我退休金组合的由专业人员管理的基金, 在过去9年中的表现一直低于整个市场的行情。而就为这差强人意的表现,我得支付2万美元的基金管理费,这笔费用还得由我自己来算。极具讽刺的是,这2万美元正好几乎等同于这些年来我老板为我的401(k)计划所支付的费用。长此以往,共同基金费用的复合效应就会抵销掉401(k)计划中就算不是全部也会是大部分的收益。

 军师无所不知 《从8万到200万》 第3章 这世上并没有无所不知的人
即便如此,现在401(k)计划还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欢迎。大概5 000万美国在职人员都参加了401(k)类型的计划。现在401(k)账户结余的平均值大约是2.3万美元,乘以行业基金年费中值1%,我们就能得出仅公司赞助的401(k)计划费用一项就可达115亿美元(即50 000 000×23 000×1%)。

更令人吃惊的是,这115亿美元给我们这些投资者退休账户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每年对股东少于2%的低于股票市场的回报,专业基金经理每年在我们退休账户上抹去了230亿美元(即50 000 000×23 000×2%)。如果对投资者所持退休账户以外的近10万亿美元的共同基金部分进行相应计算,你会发现,这一数字增长了近10倍,更别提花在"硬"基金费用上的数十亿美元。这是个独一无二的行业,他们拿着数百亿美元的报酬却让他们的客户损失数千万美元,即便如此,他们却毛发无伤,并且能始终如一、年复一年,理直气壮地持续存在着。

在提交给国会的证词中,管理财务的参议院小组委员会主席、前参议员彼得·菲茨杰拉德这样描述7万亿美元的美国共同基金事业:"世界上最凶狠的搜刮。"这话从一位政治家嘴里说出来,实在是再真实不过了。

从咆哮的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中期的美国资本黄金时代,再到更近一些的科技大发展时期,恐惧的行为效应,特别是这种恐惧──贪婪(定义为"害怕缺少")的效应,使得一批穿着考究、言语得体、拥有高学位和所谓股票选择专业知识的专家从中获利,而这一切要以牺牲这些美国人的收益为代价:他们想要参与到所在时代的金融大繁荣活动中,而经济又比较窘迫。

即便如此,数据表明这些金融顾问、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的选股并不成功,他们和我们这些天真的投资者一样,只是金融产业机构利润和方法论之间矛盾冲突的无辜副产品。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努力工作的好员工,每天他们都代表其所在公司的客户,尽他们所能地把时间花费在考察堆积如山的金融报表和数据上。他们从没意识到正是他们所受的教育、培训以及左脑思维,这些使他们能够取得这份高薪职位的诸多要素影响了他们成功选择股票的能力。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我如何有惊无险地逃离成为华尔街平庸之辈的命运

正是因为12岁那年第一次的股票交易,后来我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去华尔街工作,在那里,我的工作就是专门选股票。我的命运注定如此,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如果不是因为迈克尔·克劳克特,我可能永远也不知道经纪人房间里是什么样子。克劳克特是我的室友,也是我在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最好的朋友,该校是一所位于美国南部的私立大学,以专门培养研究信托基金的学生而闻名。克劳克特,一个拿全额奖学金的在职学生,和其他人可不一样。他是一个在得克萨斯州西部荒凉小镇长大的孩子,性情冷酷而又略带些邪恶的小聪明──这个嘴里嚼着烟叶的得州辩论冠军,居然觉得在我们卧室地毯上随便吐痰根本就像眨眼呼吸睡觉一样稀松平常。

在南方卫理公会大学上三年级的时候,克劳克特帮我找到了第一份需要穿西装的工作,和他一起在迪安-威特尔投资公司(现在是摩根士丹利的一部分)做销售实习生,我们的工作是给潜在用户打电话,如果发现对方有意向,就把他们的相关信息转给公司高级经纪人。这工作简直让人痛不欲生。

作为实习生,每天下午放学后上班前的那段时间,我们就在附近街区四处闲逛,然后记录下那些车道上有新型汽车人家的地址。尽管这方法并不十分靠谱,但是发现新车很容易,门口有新车,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的经济状况。然后再根据公司地址簿,我们就能轻松查到这些地址所对应的住户姓名和电话号码。

如果运气好,我大概能从所打出的50个电话中成功赢得一位客户。克劳克特和我的情况可是大不相同,他每打两个电话基本就可以拿到一个客户。这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不管他的电话那头是种土豆的农民、电脑工程师还是退休老兵,克劳克特就是有这种让任何行业的人都愿意拿起电话和他唠嗑的能力。要是有人能让迈克尔·乔丹接听这种电话,那这人一定是克劳克特。

我很快便发现这家公司并不怎么重视股票选择,它只是一个销售和市场营销组织。实际上,公司那些成功的经纪人也并没真的选出几只什么好股票。这里的每个人,无论男女,都有着自己的位置,这些位置是公司精心规划的。

我们这些实习生和销售培训生的职责就是专门为经纪人提供潜在客户,这些经纪人再把潜在客户转化为他们所在分部的新客户。客户所提供的最大份额的基金被放置在"管理金"账户里,由执行基金经理,也就是公司华尔街总部那些所谓的股票选择"专家"统一进行管理。

华尔街正是我最想要去的地方──虽然最后不是我,而是克劳克特在参加高盛最具盛名的培训项目时完成了这一梦想。我后来也得到作为关于选择股票的培训,尽管这和传统的培训有点大相径庭,并且和华尔街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我长时间培养起来的投资直觉并不会受头顶天资和经验光环的那些投资专家和专业人员所影响。这完全没问题,因为我很幸运,能够在很早的时候便了解到,华尔街和好莱坞一样,"无所不知的人是不存在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7070.html

更多阅读

百家讲坛 《从司马到司马》(全十五集) 百家讲坛从司马到司马

雨中笠翁欢迎您! 更多精彩请您欣赏:收藏分类100大项800余子项,主要有:影音曲舞、宗教神学、文化艺术、民风民俗、植物动物、美女靓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异域风情、书画旅游、花鸟鱼宠、娱乐八卦、幽默搞笑、人生哲学、职场创业、饮

年终总结前言 《投资组合管理:动态过程》 前言

  《投资组合管理:动态过程》迎来第3版,前两版已在全球的投资专家中赢得了诸多读者。一如既往,本书的目标是想要探讨目前市场中最好的投资组合管理实践。考虑到这一过程由一套互相协调的操作构成,对这个话题的探讨也按照非常缜密的投资

声明:《军师无所不知 《从8万到200万》 第3章 这世上并没有无所不知的人》为网友大众情侣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