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 《红楼人物心理分析与情感世界》 第1章 爱情心理分析 林黛玉



     林黛玉

《红楼梦》中称之为林妹妹,为林如海与贾敏之女,贾母的亲外孙女。林妹妹"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两弯烟眉,一双含露目,动静交融,风流袅娜,乃真正"绝倒天下之裙钗"(《红楼梦脂评校录》p147,第八回甲戌夹,朱一玄编辑(1986年),齐鲁书社。)的世外仙姝;而且文采风流,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可谓"颦儿才貌世应稀"。但林妹妹也并非完人,而是一个形象丰满又不乏缺点的贵族女子,既令人惊艳又不失可爱。林妹妹最大的缺点,就是其性格不豁达、敏感多疑,这导致了她多次的无理取闹。

林黛玉的取闹无常

林妹妹作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自然是不折不扣的大家千金,她也不负所望,言行举止自然得体,不失家门风范,但是唯有对一个人,林妹妹失去了平日里那份超尘脱俗,而变成了一个"小性儿"、"多心"、"不让人"的女子,这个人就是林妹妹心心念念的宝哥哥—贾宝玉。

黛玉对宝玉常常是处处苛刻,经常和宝玉怄气斗嘴,容不得一丝玩笑之言,连贾母也感慨她和宝玉是"两个小冤家"、"不是冤家不聚头"。

首先,黛玉的无理取闹表现为对宝玉的无端猜疑。《红楼梦》第十八回中写道,黛玉怀疑宝玉把自己赠送的香袋给了别人,未见皂白,就莽撞地剪了正做给宝玉的香袋。其实香袋被宝玉珍藏衣内,宝玉见黛玉如此胡闹,就赌气将这荷包掷向黛玉怀中便走。黛玉越发气得声咽气堵,汪汪泪滚,拿起荷包又剪。宝玉忙回身抢住,笑道:"好妹妹,饶了他罢!"不想黛玉将剪子一摔,拭泪说道:"你不用同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这当了什么。"说着赌气上床,面向里倒下拭泪。宝玉禁不住上来"妹妹"长"妹妹"短地赔不是。在香袋这件事上,猜疑的是黛玉,生气的也是黛玉,黛玉对宝玉并不信任,误会解除后又不肯认错,反而因为宝玉的一时赌气而更加生气,如此纠结折腾,不仅苦了宝玉,也苦了自己。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众人看戏时见到一位九岁的小旦,众人都觉得这小旦活像一个人,湘云不藏话,脱口而出"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宝玉忙向湘云使眼色,但这事还是传到黛玉耳中了。宝玉去找黛玉,却被黛玉推了出来。宝玉大惑不解,黛玉指责宝玉"拿我比戏子取笑"。宝玉说他没有比,更没有笑。黛玉说:"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宝玉无话可说。黛玉又道:"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一般的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黛玉此言未免太过不近情理,原本宝玉给湘云使眼色就是为了避免黛玉受到伤害,没想到反而惹来黛玉更多的猜疑,实在是落得个"两面不是人。"

其次,黛玉的无理取闹表现为对宝玉的苛责和借故任性。第二十六回,宝玉读了《西厢记》,调笑了黛玉一句"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黛玉登时撂下脸来:"你说什么?"宝玉笑道:"我何尝说什么?"黛玉便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一面哭,一面往外就走。宝玉心下慌了,忙赶上来说:"好妹妹,我一时该死,你别告诉去!我再要敢,嘴上就长个疔,烂了舌头。"宝玉就是痴性,也是对黛玉有情才随口而出,但黛玉心思过于细腻,非要宝玉又是发誓又是赔礼才行。

第二十八回,黛玉因宝玉的丫头们没给她开门,迁怒宝玉而避之不理,惹得宝玉只能讪讪道:"我也知道我如今不好了,但只任凭怎么不好,万不敢在妹妹跟前有错处。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几下,我都不灰心。"而对于金玉良缘,黛玉的态度是:"我没这么大福气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听得宝玉连连起誓:"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黛玉听他这话,便知他心里动了疑了,又略带抱怨地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黛玉的这些表现,既对金玉良缘非常介意,又不能坦然地表现出来,因而不自觉地闹些小别扭来刺探宝玉的真情,刺激其表白感情。

最后,黛玉的无理取闹还表现为故意曲解而赌气嘲讽宝玉。《红楼梦》第二十回,宝玉去了宝钗那里,黛玉冷笑说:"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宝玉笑言难道"只许同你顽",黛玉直言"可许你从此不理我",便赌气回房。宝玉忙跟了来问:"好好的又生气了?"黛玉道:"你管我呢!"宝玉赔笑道:"我自然不敢管你,只没有个看着你自己作践了身子呢。"黛玉道:"我作践坏了身子,我死,与你何干!"宝玉让黛玉正月里别说死,不吉利,黛玉道:"偏说死!我这会子就死!你怕死,你长命百岁的,如何?"宝玉笑道:"要象只管这样闹,我还怕死呢?倒不如死了干净。"黛玉忙道:"正是了,要是这样闹,不如死了干净。"黛玉的这些举止,完全是在胡搅蛮缠,且不说宝玉与宝钗是表亲关系,往来是最平常不过的事,黛玉却抓住不放,故意曲解宝玉的话,而每每遇此,宝玉免不了"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

黛玉对宝玉如此无理取闹,斤斤计较,究竟是为了什么?按照黛玉自己的话,她这般闹腾不是为了让宝玉远离其他姊妹,而"我为的是我的心"。她对宝玉越是痴心,越是担心"金玉良缘"之说,就越渴望宝玉珍惜自己,期待宝玉以平等自尊的方式对待她。然而她却采取了无理取闹这种消极片面的方式对待宝玉,反而引起了诸多矛盾,惹得两人的感情波澜不断,可悲可叹。

黛玉为何取闹无常

在与宝玉相处时,黛玉经常仗着宝玉的包容,无理取闹,蛮不讲理。

表面上看,这是因为黛玉是一个敏感而孤傲的人,容不得别人,尤其是宝玉的轻视,因此爱使个小性子;深层次看,这是由于黛玉对爱情没有安全感,一旦感觉失去宝玉的关注,或者宝玉与"金玉良缘"接触过近,她就会焦虑不安,失去平日的气度和理智,对宝玉斤斤计较,事事苛责。进一步说,黛玉对爱情焦虑的根源是其内心深处无法克制的自卑感。

在心理学中,自卑一般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长期的自卑会导致自卑情结,即一个人对自我价值、能力和成就等各方面的负面评估倾向。相比其他自卑类型,黛玉所患的自卑属于敏感型自卑,其显著特点在于敏感和对于细节的纠结,具体表现为:①心思细腻,觉察敏锐,常常纠结于细节不放,对小事过度猜疑;②常过分夸大自己的缺陷,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甚至毫无根据地臆造出许多弱点;③不能冷静地分析所受的挫折,不能平静地对待自己的过失,有时会迁怒于人,甚至觉得他人故意迫害自己;④信任度低,对他人经常疑心,不能客观地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红楼梦林黛玉 《红楼人物心理分析与情感世界》 第1章 爱情心理分析 林黛玉
爱情中的这种敏感型自卑直接导致了爱情中的"无理取闹",即指在恋爱关系中,一方由于对自身及未来的信心不足,对感情患得患失,对恋人挑刺责难,不断取闹折腾来唤起恋人的注意和关爱,以恋人的妥协退让作为心理安慰。

那么出身书香门第而又才貌双全的林妹妹为何会如此敏感自卑呢?

一来是家世变迁。黛玉本也是大家闺秀,父亲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荣国府中贾母之女,贾政之妹。黛玉是独女,深得父母之宠,其父在她年纪小小就请西席来教导黛玉。可惜好景不长,贾敏在黛玉年幼时离世,贾母念其孤苦,接来荣国府抚养。没多久父亲林如海也病故,黛玉就此长住荣国府,成"旅居客寄之人",甲戌本第三回回目为"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脂砚斋侧批:"收养"二字触目凄凉之至!寄居荣国府初期,黛玉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对心高气傲的黛玉而言,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

二来是性格折损。原本黛玉深得宠爱,自视甚高,然而父母相继去世后,对于她来说,除了荣国府,举目无亲,"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木"都要靠贾府提供,这使她非常没有安全感。此刻黛玉不得不谨小慎微,而她与宝玉的爱情之中情敌丛生,婚姻更是无人做主,因此变得敏感而压抑。如《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中,黛玉想到"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黛玉早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后是寄人篱下的孤儿,这种落差也时刻伤害着黛玉的自尊,令她更加消极地看待自己。黛玉的自卑情结使她常常表现得孤高疏离、多疑脆弱。

三来是缺少足够的关注度。黛玉虽是贾母的"心肝",宝玉的"知心人",但她身份上不如"四春",外戚姊妹中,林黛玉又比不得拥有百万家富的薛宝钗,甚至比不上同是父母早亡却又有叔婶抚养的史湘云。第二十二回,脂砚斋批语"最奇者黛玉乃贾母溺爱之人也,不闻为作生辰,却去特意与宝钗,实非人想得着之文也",贾母替宝钗热热闹闹地张罗生辰,对于黛玉的生辰却不过问。第四十回,刘姥姥游大观园,贾母对潇湘馆只说"这屋里窄",但到了蘅芜苑,贾母却将自己珍藏的连宝玉也不得见的"梯己"拿出来给宝钗,又亲自为宝钗设计布置屋子。甚至在抄检大观园之时,也是"断乎检抄不得"薛宝钗的屋子,却对林黛玉照抄不误。贾府一方面将黛玉作为"不是咱们贾家的人"、"亲戚"(袭人、王熙凤语),另一方面,待客之道又因人而异,对黛玉的待遇显然不如宝钗。

四来是容易被人看轻。第四十五回,黛玉解了心结,对宝钗坦言:"那些底下老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黛玉处境之难,一目了然,但她也是太过忧心忧虑,轻贱了自己。因此黛玉对别人的态度非常敏感,生怕别人看低她。

黛玉为了补偿心中的自卑感,她就要不断地寻求宝玉的关注和体贴,而且因为生怕受到宝玉的轻视和忽视,想要控制宝玉,将宝玉拴在自己身边。事实上,最轻视黛玉的恰恰是她自己。如第二十九回所写,"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我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事"。黛玉试探宝玉,是信不过宝玉的真心,更是对自己的不自信,使得她与宝玉的爱情之路走得异常曲折。黛玉甚至因为自卑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抑郁型人格障碍症,精神不振,常年病病恹恹,药不离口。

第三十四回,黛玉与宝玉"提帕定情",黛玉一时可喜、可悲、可笑、可叹、可愧,一时五内沸然,浑身火热,却不知病由此起。黛玉也表现得寡言少语,过分担忧,容易发怒,自感负担沉重、精力不济,对任何事情都感到困难重重、无能为力和难以预料结局,对生活的看法充满悲观愁情,感伤春花秋月,黛玉的《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就是最好的代表。第三十八回,众姊妹作诗,黛玉"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虽被李纨推为魁首,但也自认为"到底伤于纤巧些"。

纵观《红楼梦》,黛玉对爱情的焦虑本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她并非宝玉婚姻良配,比较林家家道中落,黛玉本身也身体孱弱,不具管理豪门贵族的能力。宝玉可选"金玉良缘"的薛宝钗,及有"金麒麟"的史湘云。她俩一个是有才、有貌、有家世,另一个也是才貌双全、性情乐观,两人都深得贾府长辈的喜爱,对黛玉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另一方面,宝玉自小成长于女儿堆里,有些心性未定,爱与其他人打打闹闹,而黛玉容易胡思乱想,却碍于女孩的矜持和自尊不便一再提点,因而更加焦虑不堪。

爱情本是一种平衡结构,其核心成分是自信。可悲的是,黛玉带着满腹的自卑展开与宝玉的爱情,一路下来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三日一小闹,五日一大闹,到头来把自己闹得抑郁,而原本甜美的爱情变成了折腾彼此的怨情。

巧解爱情中的"取闹无常"

有人说,无理取闹是女性的特权之一,但凡事都需掌握个分寸火候,偶尔闹腾一下,恋人之间会觉得回味无穷;但没完没了地折腾,任何人都会难以忍受。黛玉的无理取闹给今人最大的启示是:恋人之间小打小闹,收发自如,是爱之流露,但大打大闹,没完没了,则是爱之施虐。如何化解爱情中的"无理取闹"呢?

1. 小事不闹,大事小闹

在恋爱当中,偶尔蛮横无理可以给恋爱双方带来某种乐趣,维持爱情的新鲜感和紧张感,深化感情。但是面对感情的重要危机时,恋人须尽量保持理智,识大体,努力维持感情,不要动不动就放弃感情,如果此时耍性子互相威胁,则往往给人以小肚鸡肠、不懂为人处世的印象,反而弄巧成拙。

2. 闹过就忘,不算总账

女孩子可以在恋爱中耍些小性子,但要过了就忘,不要揪住不放。古人云,过犹不及,女孩子的闹腾也是如此。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偶尔的折腾和别扭无可厚非,也算得人之常情,但是频繁地折腾胡闹是任谁也吃不消的,人的容忍是有限度的,所以耍小性子也要适时适度,这也是恋爱的技巧之一。

3. 爱要自信,更要坦诚

爱情中的自信不仅有利于完善自我,更能推动爱情的长远发展,给对方携手未来的勇气和信心。而耍性子其实是隐秘的抗议行为,以求将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期望对方的关注。但是,与其耍性子让对方猜心思,不如直接明了地说出不满,以自己的坦诚换取对方的包容,而不要以闹别扭来获取对方的纵容。

4. 平等互信,心怀感恩

爱情不仅需要自信,更要互信,相信对方的承诺以及彼此感情的牢固度,尝试信任并依赖对方,感受被信任、被依赖的感觉,并体会自己的价值和影响力,感情需要两个人齐心协力经营,并非一个人努力。此外,不要认为对方对自己好是理所当然的,要学会感恩,感受人间大爱之所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7068.html

更多阅读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读后感 《哈利波特》全套阅读

《哈利波特》系列之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一本让我一读下去就停不下来的科幻小说。一个名叫哈利波特的小孩,一个一出生就注定不平凡的小孩,拥有着一个要与大反派伏地魔作斗争的标志——一道形如闪电的疤痕。那是一道死咒

声明:《红楼梦林黛玉 《红楼人物心理分析与情感世界》 第1章 爱情心理分析 林黛玉》为网友缺席情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