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在利益和机会的诱惑下,大家喜欢将眼光瞄向别人的领域,越来越不安于本分的工作。这种“错位”也许短期有利,但从长期来说,可能既破坏了良性的商业秩序,也妨碍自身的长期发展。

雷士事件一波三折,投资者和创始人的斗争,闹得渠道另立山头、员工停工,企业不得安宁。投资者的天职就是投资看好的企业,辅助其成长发展,获得利益后分成,而不是在成长很好的情况下驱逐创始人,以为自己是“天使”别人都是魔鬼。这样思维的结果必然使企业遭殃,两败俱伤。 因此,雷士最近的事态是投资者角色定位偏移造成的,这是问题之根。 再说说互联网的那些事儿。许多公司跨界进军手机行业,并以口水战营销,热闹非凡。 周鸿祎和雷军的骂战,引来众多关注。360、盛大、阿里巴巴、网易等一批互联网企业,看到诱人的“苹果”,纷纷涉足手机。然而,软件企业和硬件企业的文化完全不一样,家电企业做手机几乎全军覆没,即使有IT基因的联想做手机也是不温不火。生产如何智能化的手机那是手机厂家的事,互联网公司的本职是做好内容应用,如今手机不见火,也没产生出杀手级的应用。手机和互联网业,融合是必然,但只是相互的需要,想得太远或走得太远,会出大事。 本期我们举办了研讨会——“网络爆红你准备好了吗?”。与会专家们的观点是,网络营销的根本不在网络而在营销,网络只是工具,企业不要本末倒置,将精力花在如何炒作上,而要在踏实做好产品的同时,重心放在营销,营销的根本仍然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和理解。 在对话华帝总裁黄启均的过程中,他对专注本职工作有很好的诠释,他认为,CEO只不过是浓缩成职业经理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角色而已,事实上任何岗位都是职业经理人,企业的工人也是职业经理人,如果他不把工作干好,产品就会不合格。从另一个角度说,干好自己的事,自然也能获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本期特别策划“传统媒体裂变”,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媒体越来越萎靡。然而在一位资深媒体人看来,互联网的信息海量且分散,不能做深度调查,不能讲跌宕起伏的故事。有价值的东西是读者永远需要的,还得靠传统媒体的专业人才,因此加强原本擅长的事就能树立权威和影响,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