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企业曾风光无限,这个产业里有数几千万计的产业工人,人们需要家电,也需要用在家电企业里工作来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 但渐渐的,这个产业开始不那么风光。 过去的20年,是中国社会发生剧变的20年,无数财富神话诞生。在这20年里,上海的房地产上涨十倍有余,但中国的家电产业在近十年却像是一头老牛,沉重而步履蹒跚。 究其根源,这和中国家电制造的长期以来追求规模化而非利润化有关。中国家电制造业的利润有多薄,细看最新出炉的《福布斯》全球2000强企业,就知端倪。 我们在每个行业中挑选了最具代表的一家,中国家电企业虽然不是排名最后的,但就其利润率来说,却是最低的。即使是中国家电大佬格力,其利润率也不过6.29%;TCL的利润最薄,只有1.68%;家电连锁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看似风光,但利润率也不高,苏宁为5.34%,国美为3.87%;这样的利润都不排除上市公司为了将报表做的好看,里面多少有些水分。 稀薄的利润,企业必然没有可以永续经营的资本,存活在生死边缘,这是中国家电企业目前的现状,因而也不难理解美的的裁员风波。 造成企业利润稀薄的外部原因还有诸如:人力成本上升、贷款利率上升等,做实业的反而不如炒房可以贷到的款项多,这就导致中小企业的生存更为艰难。随便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能通过买一套房而从银行轻松获得动辄上百万元的贷款,但企业要想从银行贷到款,没有关系却是相当的难。很多小微企业主都感叹,“还不如当初买了房,都比做实业强。”

大企业何尝又不是如此呢。海尔、长虹、康佳、美的、格力、TCL、海信等均涉足房地产、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对此,业内专家表示,一般制造业利润在3%—5%,开发收回成本至少3年—5年,而房地产利润至少在10%以上,3年左右就有回报,制造业往往将从事房地产业作为投资平衡的一个手段。 虽然,家电企业多管齐下,以期扭转颓势,但截至7月25日,从30多家家电企业上市公司分别发布的上半年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和中报来看,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 除格力电器、老板电器业绩分别增长30.08%和20.63%外,大部分企业业绩堪忧。 伊立浦上市不久,业绩即出现亏损,亏损额度预计为500万元—900万元,降幅高达217.05%。蒙发利盈利下滑程度紧随其后,预计下降60%—90%。 三花股份上半年净利润18610.58万元,同比下降9.1%。而上市不久的集成灶股浙江美大,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423.3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72.5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仅为0.54%。 这一切都说明,一方面,在利润微薄的情况下,家电主业缺乏明晰的战略突围路径;另一方面,楼市前景不乐观也让家电巨头面临尴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