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人的需求 《神啦!万能的需求心理学》 一个脑袋,三个灵魂



      在尼日利亚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曾经有一对连体女子,即一个躯体、两个脑袋。26岁那年,她们遇见一位男人,其中,一个脑袋喜欢,另一个脑袋讨厌。然而,那个男人却得手了。这样,一个脑袋享受快乐,而另一个脑袋忍受痛苦。不久,女子怀孕了,一个脑袋想生下孩子,另一个脑袋想打掉孩子。为此,两个脑袋争吵不休,互不相让,最后分别请来了两位律师对簿公堂……

 心理学 人的需求 《神啦!万能的需求心理学》 一个脑袋,三个灵魂
 然而,常人又如何呢?虽然只有一个脑袋,但是却有三个灵魂。常人的灵魂和灵魂之间常常彼此吵架……

 当年,在游学途中,孔子口渴极了,有个学生找到一眼清泉,舀来一碗水,孔子一阵欢欣,正要一饮而尽,然而,听说泉名叫盗泉,觉得脏,便怎么都不愿喝了。为什么?因为,一个灵魂追求“快乐”,另一个灵魂追求“意义”。古人云: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渴了,只因泉水名字叫“盗泉”而不愿意饮用;热了,只因大树名字叫“恶木”而不愿意乘凉。

 2008年,比尔·盖茨退休了,赚了580亿美元,又捐了580亿美元。世上,没人比他更会赚钱,也没人比他更会撒钱。曾经,因为垄断,比尔·盖茨被冠以“黑暗王子”、“怪兽哥兹拉”等绰号。1998年,美国司法部曾对微软提出反托拉斯法诉讼。无疑,在人们的心目中,比尔·盖茨是一个“魔鬼”。然而,可曾想,一个“魔鬼”摇身一变又成了“天使”。比尔·盖茨,一个灵魂善于向里赚钱,追求“利益”;另一个灵魂善于向外撒钱,追求“意义”。

 快乐,是感性的;利益,是理性的;意义,是圣性的。感性的快乐、理性的利益和圣性的意义,是人类的三个灵魂,亦即三大需求。人类的任何行为和动机,虽然有千万种,但是都离不开三种需求,即快乐需求、利益需求和意义需求。

 人是“一个脑袋,三个灵魂”——感性的“趋乐避苦”、理性的“趋利避害”、圣性的“趋褒避贬”。三个灵魂,常常是统一的。赚钱,是“利益”;赔钱,是“弊害”。当然,赚了钱“快乐”,赔了钱“痛苦”。同时,赚了钱会受到社会的“褒扬”,赔了钱会受到社会的“贬抑”。如此,“趋乐避苦”、“趋利避害”和“趋褒避贬”三者是统一的。

 然而,三个灵魂,又往往是矛盾的。为了“趋褒避贬”,孔子只能“趋苦避乐”。比尔·盖茨,其前半生是“趋利避害”,但“趋贬避褒”;后半生是“趋褒避贬”,但“趋害避利”。当然,对比尔·盖茨来说,无论是“趋利避害”(赚钱)还是“趋害避利”(撒钱),都意味着快乐——“趋乐避苦”。

 美国前国务卿裴特瑞克·亨利在美国独立战争前夕曾说:“不自由,毋宁死!”为什么有人趋生避死——“只求活”,有人趋死避生——“宁愿死”?因为人类社会一直褒扬(利他主义的)“死”、贬抑(利己主义的)“生”——将“死”褒扬为“牺牲”、“就义”,将“生”贬抑为“苟活”、“偷生”。正如古人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孟子曾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所谓“舍生”,即“趋苦避乐”、“趋害避利”;所谓“取义”,即“趋褒避贬”。

 人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三种行为动力机制中的一种:如果不是“趋乐避苦”,那么一定是“趋利避害”;如果不是“趋利避害”,那么一定是“趋褒避贬”;如果不是“趋褒避贬”,那么一定是“趋乐避苦”。懒汉趋乐避苦,小偷趋利避害,但两者都趋贬避褒。与之相反,劳模趋褒避贬,然而,往往不是趋苦避乐就是趋害避利。

 美国有一部电影叫《一个头两个大》,该影片讲述一个罗德岛的州警,因被新娘抛弃而人格分裂。于是,吃药前,他是暴戾的“汉克”;吃药后,他是温驯的“查理”。以感性的“趋乐避苦”、理性的“趋利避害”和圣性的“趋褒避贬”为核心的《需求心理学》,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一个头三个大”——一个脑袋,三个灵魂。

 行医,从解剖人的生理结构开始,从生理上驾驭人;

 从商,从解剖人的心理结构开始,从心理上驾驭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5818.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心理学 人的需求 《神啦!万能的需求心理学》 一个脑袋,三个灵魂》为网友冇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