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人类在心理上形成了对利益和弊害反应和调控的固定模式,即情感。对“利益”的反应和调控是积极性情感,以快乐为中心,表现为自豪、惊喜和迷恋等;对“弊害”的反应和调控是消极性情感,以痛苦为中心,表现为羞愧、惊愕和厌恶等。 利益和弊害分为绝对的利益和弊害及相对的利益和弊害。前者比如,赚了,是利益;赔了,是弊害。后者是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中产生的。纵向比较为:过去赚得少,现在赚得多,是利益;过去赚得多,现在赚得少,是弊害。横向比较为:他赚得多,我赚得少,对他来说是利益,对我来说是弊害。反之亦然。 俗话说,恨人有,笑人无,指的就是因相对的利益和弊害而引发的情感。人既会因为“他有我无”而忌恨(妒忌)他,也会因为“我有他无”而嘲笑(鄙视)他。 如此,“好消息”或“坏消息”常常会引发各种各样的情感。“好消息”是有关人获取利益的报道,比如,升官、发财;“坏消息”是有关人遭遇弊害的报道,比如,失业、受灾。 “好消息”,50%的人喜欢看,因为他们习惯于“羡慕”——“说不定哪天我也会撞大运”;然而,50%的人讨厌看,因为他们习惯于“妒忌”——“有啥了不起,不就是靠拍马屁吗”。 “坏消息”,100%的人喜欢看,一半人是因为他们习惯于“同情”——“哎,多可怜哪”;一半人是因为他们习惯于“宽慰”——“原来他比我更糟糕呀”。网上流传着一句经典语录:“知道你过得不好,我也就安心了。”如今,草民最喜欢看的“坏消息”是:某个高官被逮了,然后被判了,最后被毙了! 对习惯于“羡慕”的人来说,他人的好消息就是自己的“好”消息; 对习惯于“妒忌”的人来说,他人的好消息就是自己的“坏”消息; 对习惯于“同情”的人来说,他人的坏消息就是自己的“坏”消息;
![情绪心理学第一章ppt 《神啦!万能的需求心理学》 第一篇 需求心理学 第一章 为什](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345869336427.jpeg)
对习惯于“宽慰”的人来说,他人的坏消息就是自己的“好”消息。 各种情感可以用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和弊害,或可放大对利益的快乐性感受,或可缩小对弊害的痛苦性感受。 心理需求分为六种:情感需求、乐趣需求、美感需求、友情需求、亲情需求和爱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