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理论基础 《利率市场化的全球经验》 第1章 理论基础 1.3 金融发展理论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陷入了这样一个循环推论:利率通过投资影响收入,而收入通过货币需求又影响利率;或者反过来说,收入依赖于利率,而利率又依赖于收入。希克斯(Hicks)和汉森(Hansen)发现这一理论缺陷后,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即IS-LM模型,用来解决循环推论的问题。如图1-4所示,IS曲线上每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IS曲线的斜率大小取决于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的斜率。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越大,表明投资对于利率变化越敏感,IS曲线越平坦。此外,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对IS曲线的斜率造成影响,边际消费倾向越大,IS曲线斜率越小。图1-4 IS-LM模型LM曲线上每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货币需求和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之所以称做LM曲线,是因为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所指示的利率和所对应的国民收入都会使货币供给(M)等于货币需求(L)。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比较稳定,因此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移动,会使LM曲线发生方向相反的移动;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移动,会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的移动;货币供给量移动,会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的移动。IS与LM的交点E代表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均衡点对应的利率和收入分别表示同时满足两个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IS-LM模型表明,利率是由投资、储蓄、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利率能够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进而影响国民收入。 1.2 利率传导理论利率市场化要求利率传导机制实现市场化,从而真正发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作用,缩短货币政策时滞,更好地服务于宏观经济平稳发展。利率传导能否实现市场化是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市场化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是利率市场化能否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利率传导理论为利率传导的市场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下面将深入剖析凯恩斯、托宾、布伦纳(Brenner)和梅尔泽(Melzer)、莫迪利亚尼的利率传导理论。凯恩斯对利率传导机制的研究基于流动性偏好的假设之下。他认为当投资和储蓄相当的时候,物价才能稳定,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利率正是调节投资和储蓄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利率政策的调整,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在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需求中,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对利率并不敏感,投机动机被视为利率的函数。结合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利率的传导机制为:货币供给影响利率水平,利率水平发生变化后通过投机动机影响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变化引起投资的变动,进而影响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具体而言,当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下降,投资需求增加,引起总需求增加,最终导致国民收入增加;当货币供给减少时,利率上升,投资需求减少,引起总需求减少,最终导致国民收入减少。托宾Q理论继承和发展了凯恩斯主义的利率传导理论,具体表现在:托宾继承了ISLM模型的一般均衡分析法和基本结论,将社会经济划分为真实经济和金融体系两大领域,肯定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决定作用;金融资产是多元的,资产之间不能够完全替代,打破了凯恩斯理论中资产仅包括货币与政府公债的假定;坚持利率是衡量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利率不再是ISLM模型假定的单一利率,而是各种利率的对比关系或作为真实投资的金融成本的某种利率组合。具体而言,当货币供给增加时,市场利率下降,企业市场价值与企业重置成本的比值上升且大于1,投资支出相应增加,最终国民收入随之增加。布伦纳和梅尔泽等货币学派代表认为,现代经济有四个市场,分别为新产品市场、已有的资本货物市场、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四个市场上存在三种价格:现期产品价格、资本货物价格、证券价格。中央银行下调利率导致证券价格上升,商业银行将出售有价证券,致使超额储备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将增加贷款投放,从而利率下降,真实资产价格上升,企业利润增加。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企业将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增加投资,扩大产品市场,促进国民收入增长。莫迪利亚尼则认为,利率传导机制通过财富变动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在他的生命周期理论中,消费不同于消费者支出。消费指消费者在非耐用品和服务上的开支,不包括在耐用消费品上的支出。消费者支出不仅包括消费支出,还包括在耐用消费品上的支出。决定消费者支出的是消费者毕生的资财。消费者毕生资财包括:人力资本、实物资本以及金融财富,其中,普通股是金融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可以被描述为M↑→i↓→Pe↑→FW↑→LR↑→C↑→Y↑式中,M为货币供应量;i为利率;Pe为金融资产价格(股票价格);FW为金融财富;LR为毕生资财;C为消费;Y为国民收入。
此外,有学者认为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通过金融机构的资产调整发挥作用,并创建了双资产模型,用于描述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假设存在两种金融资产,即货币和债券,且二者不能完全替代。作用机制可以被描述为:货币当局降低利率后,商业银行储备增加,银行体系派生存款能力提高,债券持有量增加,家庭将增持货币。经过价格的滞后调整,家庭发现持币量高于理想水平,随后资本市场真实利率下降,投资和耐用消费品开支上升,真实产出增加。虽然各学派对于利率和利率传导机制持有不同观点,但能够肯定的是,利率是由投资、储蓄、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社会平均利润率等内生变量决定的。反过来,利率的变化又会对上述经济变量产生影响。1.3 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发展理论以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金融自身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金融结构理论、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金融发展理论能够为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提供理论依据,是利率市场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麦金农和肖提出的金融抑制理论与金融深化理论是"市场主导论"的思想基础。该理论主张放松利率管制,缩小指导性信贷计划实施范围,促进金融同业竞争,放松汇率和资本流动的限制,由市场决定利率的变动。他们认为金融压制将阻碍一国经济发展,主张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即利率自由化、金融机构竞争自由化和汇率自由化等以促进经济发展;还认为发展中国家政府不正当的利率管制造成金融抑制,如实施利率汇率限制、高准备金率、信贷配给管制以及对金融中介的歧视性负担等扭曲了资金价格,金融资产的合理收益率被扭曲,未能有效地激励储蓄、鼓励投资。麦金农在后来发表的《经济市场化的次序》一书中,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到位、财政赤字消除,物价基本稳定。
更多阅读
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市场化的全球经验》 第1章 理论基础 1.1 利率决定理论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陷入了这样一个循环推论:利率通过投资影响收入,而收入通过货币需求又影响利率;或者反过来说,收入依赖于利率,而利率又依赖于收入。希克斯(Hicks)和汉森(Hansen)发现这一理论缺陷后,将商品市场和货币
利率市场化理论 《利率市场化的全球经验》 第1章 理论基础 1.2 利率传导理论
利率市场化要求利率传导机制实现市场化,从而真正发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作用,缩短货币政策时滞,更好地服务于宏观经济平稳发展。利率传导能否实现市场化是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市场化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是利率市场化能
利率市场化理论基础 《利率市场化的全球经验》 第1章 理论基础 1.3 金融发展理论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陷入了这样一个循环推论:利率通过投资影响收入,而收入通过货币需求又影响利率;或者反过来说,收入依赖于利率,而利率又依赖于收入。希克斯(Hicks)和汉森(Hansen)发现这一理论缺陷后,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
利率市场化的全球经验 《利率市场化的全球经验》 第1章 理论基础 1.3 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籍经济学家雷蒙德·戈德史密斯(Raymond Goldsmith),他主要研究金融发展的过程及规律。戈德史密斯把复杂的金融现象归纳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结构。金融工具是指对其他经济单位的债权凭证
利率市场化的全球经验 《利率市场化的全球经验》 第1章 理论基础 1.3 金融发展理论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陷入了这样一个循环推论:利率通过投资影响收入,而收入通过货币需求又影响利率;或者反过来说,收入依赖于利率,而利率又依赖于收入。希克斯(Hicks)和汉森(Hansen)发现这一理论缺陷后,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