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的十大理由 8月宏观数据出炉 政策调控走向成焦点



     国家统计局9月9日公布的8月经济数据显示,8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2.0%,其中食品价格涨3.4%;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降3.5%。其中,PPI创下34个月新低。

  在不少学者看来,这一组数据表明目前经济形势呈下滑趋势,“经济仍在筑底。”

  在物价反弹、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背景下,政策调控如何抉择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经济仍在筑底

  相对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数据而言,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冯涛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更为关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8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为49.2%。这是PMI指数自去年11月以来首度跌破50%,创9个月新低。“这一数据显示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冯涛说。

  数据显示,8月份PMI比7月下降0.9个百分点,跌破50%的荣枯分水岭。

  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只有生产指数略高于50%,其余指数或位于50%或在50%以下。其中,原材料库存指数降势较为明显,降幅超过3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6%,同7月持平。

  冯涛指出,8月份PMI指数继续下降而且降幅加大,绝对水平降到50%以下,“反映制造业处于收缩状态。”

  来自陕西省统计局的数据也验证了冯涛的看法。

  数据显示,1月-7月陕西省工业能耗及用电量增速双双回落。工业能耗方面,7月当月消费572.5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8%,为今年以来最低值。分行业看,7月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同比下降的行业有14个,其中,下降较快的行业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21%,增速较6月回落10.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1.3%,回落24.3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4.4%,回落19.6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下降3.3%,回落13.2个百分点。

  在第二季度经济增速为7.6%,已创三年来新低的情况下,多项重要经济数据的疲弱让市场不得不忧心经济继续下行风险。

  “预计第三季度GDP的增速可能会进一步下降,甚至有破7的可能。”冯涛说。

  在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马建飞看来,“当前经济仍在探底过程中,尤其对于实体经济来说。而且,短期内缺少新生动力。”

  马建飞认为,从经济发展通常规律来看,产业的革命和创新是走出危机的重要途径,“应对经济危机要靠创新,靠推动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来实现经济增长。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但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短期内没有产业革命和创新的迹象。这就意味着,目前世界经济还看不到复苏的动力。”

  其实,除了技术和产业创新之外,还面临着制度创新的问题。马建飞坦承,如果制度上的创新不能够解决,“在新一轮的投资热潮中,一些效率低下、建设重复的项目或许就会再次大规模上马。重要的是,这些项目不仅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无益,还会挤占大量的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的空间。”

  尽管依靠短期的大量投资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GDP的增长,“但从长远来看,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推动。”马建飞说,“从这些层面上看,中国的经济仍处在筑底过程。”

  8月下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广东调研时曾指出,今年以来,中央不断加大预调微调力度,特别是5月份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增强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增速企稳起到了较好作用。总体看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稳定经济增长有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但下半年影响向经济平稳运行的不利因素依然较多,稳增长的难度仍然较大。

  “这说明政府对经济走势有充分的估计和考虑。”西安朝华管理学院院长单元庄说。

  “事实上,政府层面对于创新推动也已经有充分的认识。”单元庄特别提出,在7月份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原因探析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经济持续下行的一个很大因素就是世界经济的疲软,但冯涛不认同这类观点。“事实上,目前中国经济的疲软有一部分世界经济的因素,但更多的是自身发展的问题。”

 宏观调控的十大理由 8月宏观数据出炉 政策调控走向成焦点
  冯涛说,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快速城镇化的发展期。“这两个‘快速’说明中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

  冯涛分析认为,世界经济疲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能占到30%左右,“主要是对外贸的影响较大。”

  在不少人士看来,金融政策之所以谨慎,是出于政策层对CPI和楼市可能会出现反弹的担忧,而8月份的CPI数据也使一部分人士认为CPI已经出现反弹。对此,马建飞指出,要在一个阶段内看CPI的走势,“而不是只看某一个或是某两个月份的曲线变化。从整体的走势看,CPI仍呈下降趋势,短期的回弹是季节、天气等其他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根据商务部、农业部和国家统计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进入8月份以来,受极端天气及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食品价格连续上涨,目前已经回到3月份的年内高位,并且食用农产品价格已连续6周上涨。

  与此同时,猪肉价格也连续数周出现反弹,进入9月以来,鸡蛋价格也再次冲高。“此外,受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等因素的影响,非食品价格同比与上月相比继续小幅上行。”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昭宁说。

  “从单项指标上看,这次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冯涛分析认为,中国的农副产品目前正处在一个价格体系调整的过程中,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而且,农副产品的价格如果过低,也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

  “但要注意的是PPI的价格已经在持续下滑,这说明目前工业低迷。”曾昭宁一针见血地指出。

  在他看来,实体经济下滑过快是我国目前面临的最主要宏观经济风险,“除了自身的因素外,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将使未来经济的走势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较过去几个月相比,当前物价的反弹无疑挤压了货币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但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尤甚,货币调控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央行如何出招,备受市场关注。

  走势

  “从7月和8月份国内经济表现来看,市场谨慎观望情绪渐浓,经济在短期内仍可能维持在低位徘徊。”马建飞说。

  针对未来宏观调控政策走向,马建飞指出,“8月数据显示经济继续下行,尤其是实体经济仍然在探底过程中,疲软态势将促使政府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降准、降息概率增加。同时,政策财政投资力度增大也在预期之中。”

  对于实体经济的走势,曾昭宁认为,近几个月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将会在今后持续显现,“但不排除一些外部影响带来的不确定性。”

  冯涛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应有过高的GDP增长率奢望。“但要充分调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通过政策调整释放这种需求。”

  单元庄说,针对这次经济危机,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提出把“再工业化”作为走出危机的一个途径,“事实上,这是通过再次工业化来带动需求,而中国目前正处在快速工业化的阶段,本身就有极大的需求。”

  “扩大内需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所在,但居民潜在消费力并非是靠短期经济政策变化可激发出来的,只能通过重大制度改革来实现。”单元庄表示,在通过政策的调整释放需求的同时,要把重点多放在经济体制改革上,“稳定渡过政策调整期,中国经济就没有太大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4751.html

更多阅读

微信不会收费的十大理由 宏观调控十大理由

微信不会收费的十大理由文/陈永东  关于微信是否应该收费的问题,最近似乎在中国闹得沸沸扬扬——收与不收的声音此起彼伏,难辨真伪。但是,笔者认为微信收费的理由十分不充分,不收费的理由倒至少有十条。

《宋城千古情》成功的十大理由 宋城千古情门票团购

按照公司安排,我有幸成为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的特约监场员,监督《宋城千古情》和户外各种表演的演出情况,原来曾在景区6年,三天两头看演出,近日,我以监督员的身份去景区看了一场演出,这是我调离景区4年来第一次看完整版《宋城千古情》,认

声明:《宏观调控的十大理由 8月宏观数据出炉 政策调控走向成焦点》为网友錢是王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