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高校新生入学,职场新人初入社会,面对全新的环境,接踵而来的各种不适应,令处在这个阶段的青年人备感压力,心理问题频发。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主任医师吴文源教授呼吁:“一定要重视青年人群的心理健康。高校新生、职场新人处于焦虑障碍的高发期,需要加强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出现症状尽早识别,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和药物治疗,以减少焦虑障碍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自身角色的转换和来自外界环境的变化常常会让高校新生和职场新人感到压力和紧张,出现偶尔的焦虑情绪无伤大雅。”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咨询部张海音主任指出,“如果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客观事件或处境不相称,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在大多数人不会紧张的情况或场所突然感到强烈恐惧,就可能是焦虑障碍的症兆了,需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精神专科就医。” 数据显示,80%—90%的焦虑障碍在患者35岁以前发病,其中,又以10岁—25岁是发病的高峰期。国内研究显示,59.1%的大学新生焦虑水平高于全国18岁—29岁青年的平均水平。高校新生既要承受学习的压力、又要学会独立应付日常起居,甚至还要面临情感上的困扰,焦虑抑郁时有发生。此外,刚刚结束校园生活,曾经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步入职场,紧张的工作节奏,复杂的人际关系接踵而至,职场新人也常常感到应接不暇。可见,高校新生和职场新人正处于焦虑障碍的高发时期,应该格外受到关注。 焦虑障碍,是一组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精神障碍,症状表现为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分为多个亚型,主要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惊恐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尽管每一种焦虑障碍在不同的患者身上的症状表现各异,但是它们都会引起极度的恐慌或担忧,从而干扰正常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我国报告的焦虑障碍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然而,日前发布的京、湘、沪三地公众知晓度调查显示,90%的公众对于焦虑障碍的认知仍然存在较大的偏差。由于对焦虑抑郁障碍是由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共同导致大脑内化学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一组精神疾病认识不足,焦虑患者常常就各种情绪相关的躯体症状反复求诊于临床各科室,在获得正确诊断前进行了许多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不仅增加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和经济压力,还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医疗资源浪费。
![焦虑性障碍 焦虑障碍悄袭高校新生和职场新人](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324663129910.jpeg)
因此,吴文源教授重申:“提高公众对于焦虑障碍的正确认知刻不容缓。了解焦虑障碍常见的症状,及早识别及早诊断,通过求诊正规医院的精神专科医生,获得专业的心理和药物治疗,将使患者本身家庭和社会各方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