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被广泛称为“史上最严交规”进入实施,才一天,媒体上便出现不同声音,在对新交规基本持好评的同时,对新规定的“闯黄灯扣6分”,提出了不少异议,有微博称这一规定违背“牛顿定律”,因为突如其来的黄灯让驾驶员防不胜防,即便前车及时停下,后车也极易追尾。此说不无调侃,但也确有道理。 中国进入汽车时代不久,甚至可以说尚未完全进入汽车时代,行车文明未及形成,各种违规行为层出不穷,已有的交通规则不被遵守,相互谦让更是谁信守,谁吃亏。如此情况下,才有交管部门痛下杀手,制定“史上最严交规”。 “闯黄灯”之所以成为这次新交规的重点整治目标,本来就因为太多的车主对黄灯视如无睹,不要说黄灯亮起时尚未越过停车线的继续加速行驶,就是红灯亮起之后,还有越过停车线闯灯而行的,最后不是因为拖尾,十字路口无法放空,东西向的车堵了南北向的道,就是抢道中频频发生紧急刹车或避让,险象环生。 可以说,只要驾驶员不服从交通灯的指挥,不要说黄灯,就是红灯也会导致违背“牛顿定律”,因为只要一味争抢,紧急刹车永远不可避免。 面对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从严管理确有必要,但如何从严还要有些讲究。
![闯黄灯扣分 “闯黄灯扣分”还是中国式治理](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31355519380.jpeg)
仍以“闯黄灯”为例。红绿灯之间设黄灯,本意是为信号转换作过渡,因为绿灯行,红灯停,信息虽然明确,但驾驶员根据信号调整行车状态需要时间,刹车也有一个制动的过程,网友所谓“牛顿定律”就是这个意思,即不要让绿灯与红灯的转换形成“悬崖效应”。 现在因为驾驶员自作主张,将过渡时间偷换为通行时间,延长绿灯而“蚕食红灯”,造成了交通乱象,所以,主管部门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采用“蚕食策略”,干脆将黄灯时间一起并入红灯时间,只要黄灯亮起,驾驶员再越过停车线就算违规。要知道,黄灯本意是提醒驾驶员注意车辆离停车线还有多少距离,到红灯亮起时,是否还来得及过停车线,不行,就可以开始刹车。黄灯时间通俗一点说,就是准备刹车时间。这点时间不多,但体现了对“牛顿定律”的尊重,体现了对科学管理的尊重。 然而,新交规规定“闯黄灯”也要扣分,虽则相比闯红灯会少扣几分,但在性质上等于取消了绿灯通行与红灯之间的过渡阶段,造成了约等于黄灯之间的“悬崖效应”。而只要“悬崖效应”仍在,设置黄灯的初衷体现不出来了。 过去,面对突然亮起的红灯要紧急刹车,现在面对突然亮起的黄灯同样需要紧急刹车,那还要黄灯何用?总不见得为了保留过渡,日后在绿灯与黄灯之间再设置一个“紫罗兰灯”,若干年之后,再规定“闯紫罗兰灯”也要扣分?如此循环往复,最后交通灯不成了节日彩灯? “乱世用重典”“矫枉需要过正”,中国传统的治理之道有其道理,在特定场合也确实发挥过作用,但都有共同的毛病,一是不讲科学,二是严重缺乏量化。 “乱世用重典”不仅需要明白往哪个方向上使力,如果方向错了,岂非“南辕而北辙”?还需要确定使力大小,如果用力过猛,不就成了“欲速则不达”? 无论立法机关还是执法机构,因为有强力在手,面对管理上的顽症,容易倾向于“加大治理力度”,这不难理解。但要是没有对“牛顿定律”的尊重,一味依仗强力,虽然可以收效于一时,但完全可能因为颠覆了管理的逻辑,而最后不得不“翻烧饼”。 在黄灯被虚化之后,国人殷殷期望中国未来交通灯不要真的成为“节日彩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