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升级 《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 推荐序二 转型升级需要信心,更

 企业转型升级 《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 推荐序二 转型升级需要信心,更


     麦伯良

深夜里,看完郑贤玲博士的这本书,掩卷回首,岁月已经逝去了30年。感谢郑博士,她以证券分析师的严谨和女性的细腻,帮助中集人对自己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呈现,她也以第三方的独特视角观察和思考,对中集提供了宝贵的建议。这本书也成为联结几代中集人,联结今天6万中集大家庭,联结客户、合作伙伴、政府和社会的一根纽带。

30年,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从改革开放前的发展落后到今天的经济奇迹。我也从刚入职时一名普通的集装箱设计工程师,成长为今天中集这家跨国公司的经理人。在经历角色转变的同时,我也在收获着人生的成长。

由于历史的原因,经历过苦难的我们这代经理人有很强的使命感,希望能为国家、民族,为人类做些贡献。改革开放,给了我们这代人改变历史的机会。和我有同样经历的人,同时期也在中国的各行各业、社会各界,通过智慧和努力在改变这个国家和世界。而这其中,就包含很多优秀的中集人。

我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一毕业就进入中集,从未离开,也从未想过离开。1982年进入中集后,我成为公司当时唯一的集装箱设计工程师,那时候,中集的总经理是丹麦人莫斯卡,我的直接上司是一个英国人,外方带来的不光是技术,还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国际化的视野。合资企业的平台,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市场经济,什么是国际惯例,什么是文化差异,什么是计划经济和官僚化的弊端。

1986年,由于国际航运市场萧条,中集濒临破产。我担负了裁员的重任。330多名朝夕相处的同事,只能留下59人。无奈、彷徨、争吵,这让我深刻地明白了人性,明白了人最朴素的需求。留下的59人生活在找米下锅的困境中,"抱团打天下","革命加拼命","国强民富、共同发展","君子爱才、取之有道"等文化,在团队的共同奋斗中逐步形成,成为中集"共同事业"文化的基础。

1987年,中集董事会邀请中远对公司进行重组。此后,中集重新进入集装箱行业。中远的加盟,不仅带来了宝贵的市场资源,而且中集为外界所称道的均衡持股的法人治理结构也发源于此,这个治理结构为公司后续战略上的一系列科学决策,为经理人的激励和约束奠定了制度性保障。可以说,这个制度是公司30年发展的根本。

进入20世纪90年代,预见并把握集装箱行业向中国转移的历史性机会,中集完美地实施了中国沿海全方位布局的扩张战略。1996年,中集取代韩国同行的霸主地位,为中国取得了一个世界第一。到1999年,在集装箱的品种、质量、技术等各方面,中集已经真正成为行业的领袖。在欢庆和喜悦的同时,我们反而感到了更大的压力,企业一定要发展,否则就将失去动力和活力。

进入21世纪,中集把使命提升为"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这个新的使命为中集人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002年,在举行集团20周年庆典的时候,我们也开启了新战略的征程,先后进军道路运输车辆行业、能源化工装备行业、海洋工程行业等。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让高歌猛进的中国制造业陷入谷底,让一路迅猛发展的中集遭遇了集装箱业务几乎14个月没有订单的境地。自1986年第一次陷入濒临倒闭的困境以来,中集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有过困难和挫折,有过业务探索上的失误,但都没有影响整个集团前进的步伐。而2009年,中集第一次遭遇了销售额的重挫,从接近500亿元掉落到200多亿元。但这个重挫,使我们彻底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产业的未来、公司的未来。

事实上,在2008年以前,我们已经深刻意识到转型升级的必要,在业务上进行了多元化的布局。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更加认识到挑战的严峻和复杂,我在《总裁工作报告》中有一个基本的观点:

时至今日,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到现在还没有结束。或者说,全球经济的转型、中国经济的转型仍然没有完成,甚至遭遇了很大的困难。为什么转型升级会如此艰难,这与触发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有关。人类过去的经济模式、商业模式、生活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人类必须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模式,才能够走出过往模式发展所形成的困局。世界是这样,我们的国家也是这样。通过30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已经站在一个很高的经济总量上,但也积累了很多深层次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做出根本性的转变。

2008年以后,中集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一是发展天然气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业务,发展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务,二是改造现有产业,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精细化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然而,产业升级并不容易,中国企业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在各种要素的比较优势中,已经习惯了依赖红利所带来的成功,习惯了大的经济趋势对我们有利。我们对于要素优势的丧失,对于经济和市场的逆转已经难以适应,我们甚至对短期的挫折也不能容忍,甚至备感焦虑。中集海工业务的亏损受到外界很多的不解,连很多中集人也难以接受。而这恰恰是产业升级严峻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体现。如果发展高端制造业很容易,可以一蹴而就,就不是高端制造了,更不需要产业升级了。中集人必须清楚,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30年来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迎接挑战没有捷径,要有坚定的信心,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必要的付出。

也是2008年前后,我们在发展新业务,发展国际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时候,开始感到后劲不足。我们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即组织能力对业务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局限,这些能力包括我们管理体系的缺陷、领导力的局限,以及我们深层次的文化局限。当然,也包括我自己作为企业领导人的局限。

因此,中集从2009年开始酝酿,从2010年开始正式启动"升级行动"。这个行动的目的就是突破组织能力瓶颈,"为中集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打造能力平台"。比之产业升级,组织变革的挑战更加艰巨,因为这个挑战来自于对过去成功路径的突破,来自于对自我的否定和超越,更触及到对责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这个变革,我们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套用,因为每个企业的文化不同、历史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这需要我和我的团队一起去摸索,去学习和借鉴,去做出牺牲和付出代价,去以点带面和稳扎稳打,去及时检讨和调整,去在推进过程中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和循序渐进地完成对自身的变革和超越。这个变革过程,也是中集人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一个过程。

通过三年的"学习型"变革过程,我们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更适应产业发展,内控体系建设加快了集团制度化管理进程,业务领军团队领导力的提升使集团逐步摆脱了对我个人的过度依赖,更使各业务发展后继有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给了更多人施展才华的机会,ONE精益体系建设为集团建立起可持续的改善机制,"以人为本,共同事业"的文化重塑调动起更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激活了人力资源的潜力。

这就是我们为迎接未来挑战所做的几项重要工作:优化业务组合、加快产业升级、变革管理体系、提升组织能力特别是领导力、重塑企业文化。

2002年,我在参加CCTV《对话》时,代表中集员工提出了"给我15年,还你一个世界级企业"的承诺。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个承诺,这个承诺也是中集人挑战新目标的动力,是中集人对自己文化的信心所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集人塑造了以"国强民富,共同发展"为核心的"共同事业"文化,这个文化在中集的"升级行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提升,其内涵是:公司以人为本,为员工搭建平台,提供机会,使员工实现其人生价值;员工尽心尽力,尽善尽美,与公司共同分担,共同成长。

三十而立,我相信,沿着我们既定的战略定位和路径,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有正视不足的勇气和力量,有开放和学习的精神,"世界级企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更相信,在向世界级企业目标奋斗的过程中,我们的全球化运营能力,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的组织能力,我们的员工职业生涯,必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系中集集团董事 总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3592.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企业转型升级 《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 推荐序二 转型升级需要信心,更》为网友逆着光悲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