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西安城市的变化,许多西安人用“承载力”来形容。 说起承载力,家住幸福路的市民田丽萍深有感慨地说,现在就算是下雨,出门也不用换胶鞋,因为不管走到哪,也很少会遇到大面积的积水。 说起承载力,家住电视塔附近的杨先生说,地铁的开通,上班被堵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基础设施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一个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这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西安正在努力跨越这个瓶颈。 在西安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上,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董军称,“西安将围绕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按照基础设施现代化、规划设计特色化、公共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不断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对于普普通通的百姓来说,与城市的承载力对等的就是舒适和便捷。 缓堵保畅更便捷 提起每天的上下班,家住太白小区的李先生心里有点“堵”,他说,“我在唐延路上班,每天早上8点左右很难打到车,即使坐上车,路上也堵的一塌糊涂。”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西安机动车递增幅度平均为20%。加之外地机动车在西安市每日流量达45万辆,全市每日机动车保有量接近200万辆。此外,全市挂牌电动两轮车达81万辆。 同时,2011年全年,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达17万起,日均发生交通事故近500起,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一座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 此外,除了迅速增加的机动车之外,越来越大的城市体量和相对集中分布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交通拥堵的另一个原因。 “随着城市骨架拉大、经济活动的增加导致市民出行时间增加和出行次数提高,这也是造成拥堵的一个主要原因。”在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高级工程师贾守镇看来,曲江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等开发区的建成,使城市区域面积不断扩大,市民居住与工作区域相对分离,引发了大量交通流,加重了道路负担,导致区域道路负荷度过高引发交通拥堵。

与此同时,停车位的严重不足,地面、地下停车状况忙闲不均,机动车随意占道等行为更形成了人为的通行障碍。 “交通拥堵问题是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已经把缓堵保畅列为重要的民生项目。”董军说。 缓堵保畅刻不容缓。“新增约700辆出租车,建设8000个公共停车泊位,主城区内客运站逐步迁出三环……”《西安市2012年度缓堵保畅工作安排》如是表示。同时从四大方面、43项具体措施入手综合施治,大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缓堵效果明显,2012年西安成为国家公交都市试点城市,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斌科表示,西安要合理优化现有公交网络和站点布局,扩大城市新区公交覆盖范围,逐步调整与地铁重复的线路,三年内要新开辟、调整公交线路45条,新增公交车2000辆,总营运车数达9000辆以上,公交出行分担率提高到45%,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17标台。 “2013年要继续实施缓堵保畅工程,”董军说,一方面要扎实推进工程缓堵,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管理缓堵,进一步创新交通管理手段,同时积极落实缓堵政策,以公交都市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市政设施建设更完善 家住健康东路的李大爷对门前的这条路记忆深刻。 “以前,路上的井盖经常会出现移位,过往的车辆通过经常会出现颠簸,下雨天路面积水也很多,不过,最近几年这条路明显好走了。”李大爷说。 据了解,西安在扩展城市骨架、修路架桥的同时,更加关注对现有道路的维护和保障,通过“井框盖响动治理”,全市共升降检查井6000余座,消除了车辆通行时所产生的噪音,实现了市政设施“便民、利民、为民”。 “人行道专项整治”、“道路无障碍设施改造”、“烂路面、烂道牙、烂井框”的“三烂”整治等让每一条老路如同新路一样光彩。 如今,你走在西安的街头,恐怕很难发现一处烂道牙,或是一个会高出路面、影响你行车速度的井盖。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市生活品质提高和城市文明的保证。 2013年西安市计划完成城建投资达到285亿以上、全面地铁建设,9月底开通运营一号线,基本完成二号线南端,加快建设三号线,力争开工建设四号线全段和六号线试验段。 而在交通枢纽建设方面,将加快实施绕城国道连接工程,开工建设西安大环线北段建设,全面推进城市供水老化管网改造等七个续建项目和西南郊水厂等四个项目,建成一污二期等三个污水处理厂,确保水质达到国标一级A标准。 此外,在城市积水点改造方面力度加强,实施二马路、自强路等雨水管道建设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城市防汛排涝能力,加强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城改带动区域跨域 “现在住上了回迁房,心里当然开心!”北张家园小区居民仲丽华喜不自胜。 去年10月西安北张家园小区居民领到了西安市城中村改造以来,办理的第一批470个房屋产权证。 西安新城区北张家园小区原名北张村,是一个脏、乱、差的城中村。2009年北张村启动城中村改造,7月完成了整村拆除工作,2011年8月村民安置楼提前5个月交付使用,2012年10月安置楼房产证办理完毕。北张村项目成为西安市首个完成房产证办理手续的城改项目。 据介绍,此次北张村安置回迁涉及233户共997人,安置面积4.62万平方米,为所有住户办理房屋产权证470个。 仲丽华说,家里共分了三套房,面积分别为85平方米、99平方米和107平方米。最大的这套儿子和她一起住,其余两套出租,每个月有2700元租金。 仲丽华说,“租金没少拿,条件却好多了。现在可以在家里洗澡,热水很方便,暖气、天然气啥都有。小区还有幼儿园和健身广场。” 西安市城改办主任贺登峰说,“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正处于推进规范管理和兑现回迁承诺的关键时期。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群众按期回迁和拿到合法的房屋产权证。” 贺登峰表示,各区改造项目安置回迁情况将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考评指标,加大分值,列入年度考核考评工作,对完成回迁安置工作的单位予以重奖,对没有完成任务的要实施责任追究。 按照规划,2013年小寨、土门、三桥、幸福林带、汉城湖景区、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和北客站周边区域为重点的七大城市片区开发建设。 同时将继续实施大明宫、朱宏路等区域综合改造工作,争取启动西安火车站改扩建项目,安排实施零星棚户去改造工作,年内启动8个棚户区改造,完成18各村整村拆除和18个村回迁安置。 董军称,城市综合改造按照新型城市化理念,不断完善区域综合功能,着力打造集商贸、文化、旅游、居住为一体的城市片区开发新亮点,带动主城区建设实施新跨域。 董军表示,2013年西安市要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切实加强城市设计,有效控制和引导城市空间环境建设,完善城市管理四级网络建设,强化落实区级政府管理权限和责任,有重点、分阶段推进和实施属地化管理。着力解决“看到管不到、管到看不到”的问题,努力在做美城市上取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