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改变世界 txt 《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 第2章 十年改变世界集装箱格局
麦伯良的另一个梦想就是进入日本市场,特别是日本的高端市场,这是代表世界最高标准的市场。麦伯良意识到只要能够进入这个市场,就意味着产品品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早在1987年麦伯良就开始了他的日本之行。1990年8月日本住友商社柳田到中集访问,他此行到中国来寻求集装箱生产合作伙伴。柳田是基于住友高层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造业转移和集装箱制造基地即将转移到中国的判断来中国的,他到中集之前已经拜访了几家国有集装箱制造企业,都不太满意。但就在柳田对当时的中国集装箱制造企业深感失望的时候,有人给他推荐了当时规模还很小的中集。通过与麦伯良的交谈,柳田在这里得到了对于集装箱发展机会的共识。虽然当时集装箱制造已经转移到韩国,日本企业已经逐渐退出集装箱制造领域,但其强大的技术基础和资本实力对中集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借助与住友的合作,中集在日本市场有了更多的涉足。日本虽然只是一个土地面积极其狭小的岛国,但其物流业十分发达,日本的公铁联运非常成熟而且集装箱标准独立于其他国家标准之外,公铁联运采用的是12呎集装箱系列,用于短期存储干货以及不需要保鲜的蔬菜、水果类、大米、白糖货物。结构上,两侧面或端部开门,无须卸车,可直接装卸货物;箱体中部下方设置锚结构,与日本铁路货运机车或是公路运输车辆上特有的锚座相配,通过锚和锚座的锁扣,可快速固定、卸下箱体;箱内四周衬有经过特殊处理的木衬板,达到日本卫生标准,要求非常高。麦伯良在了解了市场现状后,质量水平的差距激发起他的斗志,他随即萌发进军日本市场,与对手一比高下的想法。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制造给世界留下的"粗糙"与"落后"的印象在日本人的心中依然那样根深蒂固,日本JR(日本铁路货运)一直与日本本土的供应商和韩国供应商保持密切合作,而在选择中集时是抱着试探性的、小心谨慎的态度,甚至带着很深的成见和歧视。1998年,中集业务人员赴日本时意外地发现,对于日本、韩国、中国同时生产的JR产品,日本人采取三种不同的检验标准,对日本产品实施免检,对韩国产品实行抽检,对中集的产品却是逐台检验,而且有个特别的规矩,在中国验收合格不算数,设计图纸定了也不算数,要在日本当地验收合格,而且要在使用过程中满意才算数。当时中集对这种不公正的"待遇"提出质疑:"为什么日本的产品可以免检或抽检,而对我们必须一个一个去检?"日本人听了很生气,他说:"我们日本的产品是不会有问题的,韩国的产品也是可以的,你们就是不行,就是对你们不信任!"这种回答深深刺痛了中集人的自尊心,他们决定用产品质量来维护企业的尊严、民族的尊严。1999年,由于日本看到中集的诚恳和勇于承担责任、改正缺陷的精神,下了第二批500台JR箱订单,麦伯良决定由南通中集唐国才来担当此任。第一批产品是大连中集做的,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南通中集全力以赴,改变设计结构,重新策划生产。虽然这批JR箱有了很大进步,但还是出现了新的质量问题,第二批JR箱的生产并没有改变日本人对中国产品的印象。
唐国才亲自到日本处理,日本JR的总经理跟唐国才说:"以后JR箱都不会给你们CIMC做。"唐国才说:"对不起,我现在了解到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原来不了解你们的用途,JR箱的用途是什么呢?又装大米,又装白糖,如果上面有沙子漏下来是不得了的,如果下雨渗漏也是不得了的。我们原来不知道,现在知道你的用途了,知道你的要求了,我们会做好的。"可对方还是坚持不会再把订单给中集。当时唐国才也发觉到原有的JR箱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因为中集搞集装箱比较早,经营了十几年,唐国才已经很有经验,看到日本的JR集装箱的设计是平板箱顶。于是,他当时就提出他们的缺陷:"这个平板箱顶是不合理的,倒不如我另外给你设计。"唐国才拿出了一个波纹板箱顶方案,当场画了个图给他们看,并解释说:"用这种办法代替你这个顶板,我觉得你这个顶板很容易烂。"唐国才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触动",他接着说:"我免费做两个箱给你。"JR公司总经理终于被打动,中集就做了两个箱给他们,他们不但认同了中集,而且两个样箱的钱都给了中集,至此中集打入日本JR箱市场。以此为契机,中集专门组织了怎么做好集装箱的专项培训,从工人的培训以及整体的质量管理都严格要求,品质得到大幅提升。2000年,南通中集的质量达标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JR箱也做到第四批了,但日本客户对"中国制造"仍然是"另眼相看"。他们不相信中集在短时间内会有多大的改变,接收产品时仍然坚持百分之百检验。麦伯良在一次跟日本高层一些经济界朋友吃饭的时候,提出一个建议:请日本的检验专家把中日韩三家生产的JR箱的出产地都蒙起来,搞一个评比。日本人接受了他的建议,安排二十几个专家去做了一个测评。很多项目综合下来,结果三家得分分别是87分、86分、64分,分数下面的出产地都用红布挡着。在揭开红布前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几乎所有的日本专家都认为64分肯定是中国的,他们期待看到第一个字母是"C",只有麦伯良和唐国才心里清楚那个产品不是中集的。打开红布的一刹那,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中集的产品是86分,与日本的87分仅一分之差,64分的是韩国产品。表达"存在"是人的本性,从麦伯良开拓国际市场初期和Hekimian见面的心理活动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最初开拓国际市场的时候,国际市场的人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集,这是在麦伯良与我国香港、法国、日本、英国的客户交流中的强烈感受。此时中集的麦伯良也好、振华港机的管彤贤也好,他们去到国际市场上很难一下子让人认识他们个体的能力和人格,但他们必须用自己的能力和人格去改变国际市场对中国、中国人和中国企业的印象,通过他们的产品、服务来认识中国,认识中集、振华,认识麦伯良、管彤贤。显然,这不是一单生意可以完成的夙愿,需要有远大的构想和对每一个订单持之以恒地付诸实施。麦伯良说:"客户从不相信你、到认同你、到尊重你、到尊敬你、到追随你,是一件非常困难但也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中集这种开拓市场的精神一直传承下来,2011年的12月,我在中集旁边的海涛酒店吃快餐,旁边有几个年轻人正在聊天,其中一个人说:"尽管被客户一次一次拒绝,但我还是像初恋般对客户充满了热情。"我循声回头看到,说这句话的年轻人挂着中集的胸牌。
更多阅读
集装箱如何改变世界 《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 第2章 十年改变世界集装箱格局
1996年对大多数中国机械制造企业来说,国际市场仍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向往,中国制造业几乎还是"低端制造"的代名词,但中集这一年已经成为全球集装箱制造的冠军,并将目标指向世界高端客户。当韩国制造商还占据全球集装箱70%~80%
集装箱改变世界 epub 《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 第2章 十年改变世界集装箱格局
很难说是制造业推动了世界航海业,还是航海业成就了制造业。600多年前,郑和率领中国大明王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访各国,他们希望把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卖到更远的地方,使得1420年中国明朝拥有的全部船
集装箱改变世界 《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 第2章 十年改变世界集装箱格局
1973年9月,"渤海一号"杂货船从日本神户捎带小型集装箱驶抵天津港,天津港成为中国最早从事集装箱业务的港口;1977年12月,中国远洋丰城、盐城两轮试装20只20 TEU集装箱开赴日本;1978年中国第一个集装箱专用码头天津码头建成,当年9
集装箱改变世界读后感 《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 第2章 十年改变世界集装箱格局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可以用"荒芜"形容,这个时候到处都是空地,只要你能占一块地,差不多就可以规划一座"城"。但要将拥有的"土地"盖成"城市",需要的不仅是建材,还有规划、建筑的规则和执行力。我们看到先行一步的中集集团长成了
集装箱改变世界 《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 第2章 十年改变世界集装箱格局
中集几乎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股份制企业,当时国内对于股份制企业的理解其实还非常粗浅,股东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企业的利益,直到今天大股东与股份制公司的关系还有很多都没有厘清。今天看起来中集是一家独立经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