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弗朗索瓦·奥朗德击败尼古拉·萨科齐当选法国总统。2012年1月的主权评级下降被认为是奥朗德当选的一个重要推力,这同时意味着奥朗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奥朗德现在的境况与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当选时的境况颇为相似,两国都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而且两人都信奉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一样,奥朗德也在试图带领法国进行深度改革。
亲民还是亲商 法国是全球最具诱惑力的旅游胜地,不仅因为它的美食和美景,对于不少人而言,法国是一个梦想,涵盖了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理想;文化、文学以及思想的自由博弈;以及充满历史感却引领世界潮流的时尚风格。可以说厚重的历史感让法国充满了神奇的吸引力,法国人民也知道自己的魅力所在,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法国人民如此抗拒改变。 法国的另一个特征是私营部门的日子不好过。财富、利润和高收入均被课以重税,富人经常被置于敌对阵营,人们本能地仇视资本主义。所有的经营活动,从劳动力市场到药店和出租车各个行业都受到严密的监管,结果就是企业家的信心受到打击。自1987年CAC-40股票市场开市以来,就没有新公司进入了。企业的裁员行为可能导致无休止的法庭诉讼。一旦出现了劳动力市场改革的预兆,工会和相关者在第一时间采取的行动往往是上街游行,这种行为进一步增加了社会的反商情绪。亲民与亲商似乎是天平的两端。 候选人在大选前以亲民的姿态拉拢选票,而在当选之后,就会发现,没有企业的支持,很难实现选举前的豪言壮语。 2012年7月,标致雪铁龙宣布关闭位于Aulnaysous-Bois的工厂,并裁员3,000名工人。奥朗德曾言辞激烈地表示,“不能接受这个决定”。现在,木已成舟,工厂关闭了,奥朗德无可奈何。一位名为Samir Lasri的工人对媒体说,我现在后悔在选举的时候投了奥朗德一票。 奥朗德自26岁起就担任法国政府经济顾问,并且多年稳坐社会党头把交椅。他的对手萨科奇在其任期后段表现出多种“不合时宜的行为”,所以他当选并不算是冷门。总统大选尘埃落定,接下来的重点是怎样带领法国走出低迷。这个时候,企业家们就变得可爱多了。 亲商是法国的一个新动态,一部分原因是经济停滞,必须依靠企业才能走出困境;另一部分原因是企业的老总们给部长们施压。 法国部长级人物,特别是财政部长Pierre Moscovici和劳工部长Michel Sapin说得非常明确。Pierre Moscovici说“我们非常清楚,没有公司层面的执行,我们的经济将不会有何变化。” 2012年夏天,奥朗德花了3个小时访问一个高科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研发机构,该公司年销售额达109亿欧元。政策层面上,奥朗德政府给予企业更多便利。在2013年,政府将为企业简化5项行政手续,其中包括社会保险手续和企业不动产手续等,在未来5年内继续实施关于企业投资的5项税收措施。法国政府还将为资金周转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设立一项5亿欧元的基金,将采取措施鼓励中小企业雇佣年轻人。 亲商理念要多久才能植根到全国上下,就又是另一回事了。亲民与亲商难以兼得是法国改革不能忽视障碍。 法国劳动成本大,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6%,是欧盟第二高的国家。与欧盟其他国家相比,一直实行的亲民策略让法国在其劳动力市场上的改革步伐缓慢,比如对养老金、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改革迟迟未见动作。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期间,在荷兰、斯堪的纳维亚和英国均发生了非常激进的劳动力市场改革,在2000年之后,德国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劳动力市场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指出,法国现在的改革步伐落后于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和葡萄牙等国。 有一点不能忽视,奥朗德所在的左翼政党强调社会平等重于经济发展,所以推行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对他是一次严峻挑战。 劳动力市场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工会领袖的态度,而工会领袖们往往不愿意留下一个“合作和妥协”的名声。奥朗德给工会领导人和企业老板们下了最后通牒,要求他们在2013年到来之前完成劳动力市场改革的谈判。现在桌面上就放着一些办法,比如通过减少工时和工资来保住工作岗位,这是德国曾经用过的招数,在经济低迷时期这些方案也可以被采用。CFDT工会的新任领导人Laurent Berger也表示,可以接受更“温和柔软”的劳动力市场改革。 另外,奥朗德的决心有多大也很重要。现在他的决心还是坚定的,他承诺无论如何将通过改革劳动法,即使没有与工会和企业达成共识。 赤字阴影 为实现欧盟规定的预算赤字GDP占比低于3%的目标,奥朗德新政的重点领域之一,必然是走出预算赤字的阴影。 虽然最近一次的欧盟峰会上,2014年至2020年财政预算谈判以失败告终,但是法国政府发言人表示,为了准备此次欧盟峰会,奥朗德与有关各方进行了大量联系和接触。可见,奥朗德为实现竞选时承诺的重启欧洲财政紧缩谈判下了不少功夫。 奥朗德一再强调,他将继续坚持他的目标,到2013年把预算赤字降低到占国内生产总值3%的水平,争取在2017年达到平衡。9月下旬的预算只包括足够的增税和温和地削减开支。 最大的问题不是奥朗德将愚蠢地重蹈“奢侈”覆辙,而是他面对的不仅是预算赤字困局还有欧元区制度掣肘。1981年,法国也曾面临财政赤字的问题,当时的赤字达到GDP的22%。但是,1981年,法国经济呈增长态势,而法国仍然使用其自己的货币,也没有人能要求其必须将赤字降到某个数字以下。当下,法国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国债超过GDP的90%,预算赤字3%的上限是欧元区的根本制度。欧元危机不断,尽管法国仍能借到低成本的资金,市场观望情绪却可能突然转变,如果真的发生,法国的情况无法预计。 一方面大多数法国人享受着较高的生活水准。在过去的一年中,金融市场对法国很是宽容,在总统大选后,法国仍能够以极低的利率借到钱。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却止步不前,过去五年内法国经济曾两次达到衰退的边缘。一些大公司效仿标致雪铁龙,正计划关闭工厂。失业人口已超过300万,失业率超过10%,青年失业率接近25%,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巴黎近郊和其他大城市郊区,青年失业率还远远高于25%。 奥朗德计划用未来两年的时间实现自己的改革,带领法国走出困境,但是两年的时间并不宽裕。1981年时任法国总统的密特朗因为赤字过大遭到批评,他曾说过,必须给出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任务。 现在,奥朗德上任半年已过,各界对于他的变法仍持观望态度。所幸奥朗德还是坚持紧缩政策,新的财政预算公布法国2013年目标,将增加100亿欧元的居民个人税负,以及100亿欧元的企业税负,同时,还将压缩100亿欧元的公共财政开支,即实现增收节支总额300亿欧元的财政目标,从而将当年公共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压缩至欧盟要求的3%以内。法国现在面临加税和消减的双重冲击。 财政部长Pierre Moscovici公开表决心,无论多么困难,法国的承诺削减预算赤字至GDP 3%的目标,在2013年将得到尊重。 奥朗德在2012年9月发表全国电视演说,他表示,对年收入百万欧元以上的法国富人收税75%的政策不会变,这一政策至少要推行两年。他表示正在进行“痛苦的努力”。 竞争力短板 为何要一再强调劳动力市场改革?因为劳动力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本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劳动力市场改革不给力的一个明显后果是国家竞争力减弱。 在2012年1月,标准普尔将法国和奥地利的AAA评级下调至AA+。这是萨科奇政治生涯的一次重创,或许也因此奥朗德得以胜出。 开局不利,奥朗德从萨科奇手中接棒的时候,法国经济已经千疮百孔:公共支出占全国总产量的近57%,公共债务呈上升趋势,这个国家似乎要永久地挣扎在预算赤字中。 标致雪铁龙工厂的关闭其实反映出目前法国的两个现实状况,其一,法国的产业竞争力下降;其二,政府力量微弱。从好的一方面看,这次轰轰烈烈的裁员带给法国一次警示,该国的竞争力亟待提高,且政府应当有所作为。 一直以来,法国的综合国力在全球都排得上前几名。在2012年上半年,法国仍然维持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及第六大出口国的地位,该国也是接受的外国直接投资第四大的国家。法国有较多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财富”500强排名中,法国公司的数量多过英国公司,仅次于德国,在欧洲排名第二。法国有较高端的产品和服务,譬如时尚奢侈品、食品加工、制药等产业更为发达。法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特别是交通运输和能源方面,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有世界前列的大型装备制造和能源企业,例如阿尔斯通和阿尔法。虽然很多法国大学都表现平平,不如哈佛或牛津等知名,但法国也有法国综合理工学院和HEC商学院这样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与多数其他欧洲国家不同,法国有一个相对乐观的人口前景,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人口处于上升趋势。 在欧洲,法国和德国的竞争力曾一度持平。新世纪之后,法国的竞争力逐渐下降,被德国甩在后面。1999年,欧元区成立,欧元刚刚被采用,当时法国的劳动力成本低于德国,而且国家账户状态为盈余。现在,法国的劳动力成本远高于德国,其政府账户赤字庞大且不断上升。法国的工人成本从2000年至今上升了28%,而德国只上升了8%。人工成本的上升导致企业另觅他处,同时也拉低了法国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力。最近的一份世界竞争力排名报告中,德国名列第六,而法国名列21。 为提高国家竞争力,奥朗德当选后随即任命Arnaud Montebourg为工业革新部的部长。这位新部长曾在博客发表文章《 Stop the World》(停止世界);并且出版过畅销书《Deglobalization》(《去全球化》)。 国家竞争力与全球化的关系总是微妙的。对于全球化,奥朗德并没有极端地反对,他在与法国大哲学家艾德嘉·莫罕(Edgar Morin)对话时说,“凡带来合作、互利交换、文化发展和共同命运的全球化,我们都支持其继续发展;但是,在此同时,我们也要关照本土的价值,找回维系生命之所需的农业,维护民族生产的自主性。我们必须在“全球化”和“去全球化”的轮替或对立之外,找到属于我们的立场。” 奥朗德表示地很明确,就是既要通过全球化推广成熟产业,又要通过去全球化保护幼稚产业。无论是迫于外界压力,还是为了实现竞选承诺,亦或是为了法国的未来,他必须着力培育国家竞争力。在总统竞选初期,竞争力很少被候选人提及,现在奥朗德已经开始把竞争力放在议题之中,甚至是重中之重。 Arnaud Montebourg颇为推崇的《振兴法国工业竞争力》报告分析了法国经济总体状况以及法国不同行业的竞争力。根据报告内容,近年来法国工业不断萎缩,工业附加值从2000年的18%下降至2011年的12.5%,在欧元区17个国家中排名第15位,甚至比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还要低。法国在欧盟内部市场的出口市场份额从2000年的12.7%下降至2011年的9.3%,而同期德国则从21.4%上升至22.4%。在全球贸易中,法国从2002年占全球贸易的6.3%下降至3.3%。此外,法国工业就业人口在30年中减少了200万人。 《振兴法国工业竞争力》报告分析认为,相比德国,法国企业在研发、培训、创新、投资等方面存在差距,中小企业缺乏成长性。另外,法国工会组织强大,经常通过罢工方式解决劳资矛盾,僵化的用工制度令企业失去竞争力,导致法国大型跨国企业纷纷外迁。 如何提高法国的竞争力的确不是一道简单的考题。还好,至少有一些情况是令人鼓舞的,就是法国已经发现了问题。然而,发现问题是一回事,解决问题又是另一回事。奥朗德的五年任期才开始半年,但他的受欢迎程度已经在下降。奥朗德必须更坚定地改革,虽然改革伴随着阵痛,但总好过永久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