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四大发明的“造纸术”,历经了2000年的漫长发展过程技术层面得到不断革新,但始终未能解决其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根本性问题。随着对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精神倡导以及承载对中国纸历史文明遗产的发扬光大的使命,一场针对纸张技术革命经过近十载的酝酿,终于展现于世人面前。 9月27日上午,一场被誉为造纸产业革命的 “发明预应力原理造纸新技术暨产业化新模式”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本次专题新闻发布会的举办,被业内专家称为“开启中国造纸技术新的里程碑时代”。“预应力原理造纸专利技术”获得了国家与业界的高度认可,并获得包括“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国家火炬计划国家级产品等在内的多项大奖。
![蔡伦改进造纸术 新“造纸术”不再依赖砍树](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302387859161.jpeg)
该项技术发明人张玺钧先生说,“预应力原理造纸专利技术”是当今材料物理学、工程力学与环保学等多学科应用的复杂的科研成果技术结晶。其技术亮点在于,纸张强度与节约用料上得到充分强化。造纸时把纸浆抄造在预先施加拉应力而处于拉伸状态的经纬线上,依靠纸纤维的氢键结合力把经纬线固定在纸中,撤销拉应力后,经纬线收缩对质纤维产生压应力,将其能量储存在纸品中。纸的强度由纸中储存的外加能量和经纬线决定,纸浆纤维仅为填充辅助材料。充分发挥了预应力原理造纸,提高强度、节约材料、减轻定量的重大作用。 据国家环保部门人士介绍, “预应力原理造纸专利技术” 的特点用一句话概述就是:“造纸不再依赖砍树”。其原理是在纸中加的经纬线施加预应力及线决定纸的强度,纸浆为填充辅料,材质要求低、用量少,可用非木纤维和废纸替代木浆,加线生产品种更多、性能更好、用途更广的预应力经纬线纸从而实现造纸不砍树或少砍树。 此外,预应力原理造纸原料广泛,废纸循环利用,实现优化升级:棉、麻、玻纤等植物、天然纤维和化纤纱线,木及竹、芦苇、甘蔗渣等非木植物纤维和农作物秸秆草浆、废纸等均可使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纸品需求不断扩大,废纸资源也随纸的年生产量10%的速度同步增长。利用好这一日益增长的可再生资源,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 “预应力经纬纸张”以替代传统的牛皮纸、纸袋纸、布袋等传统纸类包装;并辐射至服装、居家用品等行业领域,产品在国内市场取得佳绩后,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地的海外市场也深受好评,开辟“预应力经纬线纸系列纸品”全新产业疆界。 国家发改委专家告诉笔者:“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召开,将中国的‘纸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展现在科学发展观下对于中国传统历史文明可持续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对外展示中国造纸技术的前沿技术市场化应用,藉此推动整体产业的高端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