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结束之际,随着德约科维奇夺得中国网球公开赛(下称“中网”)男子冠军后大跳《江南Style》“骑马舞”,2012年中网也在一片欢乐中落幕。 但在这个经济下滑的年景,首次收获赞助商“满额”的业绩,张军慧却不轻言赛事已“良性循环”。张是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下称“中网公司”)总经理、中网赛事总监。他所称的赞助商“满额”,是指自2004年创办以来,中网第一次形成了1家首席、2家钻石、8家白金的赞助商体系。 “截至目前,2012年的中网收入还未能最终确认,但相较以前赞助商收入占总体收入的85%以上,今年这一比例有望下降至75%~80%。”张军慧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中网目前的发展态势是良性的,但还称不上‘良性循环’。” 先天不足 中网官网介绍称,中网公司成立于2003年,为北京青年报社全资所属企业。2009年赛事全面升级后,创立于2004年的中网成为全球级别最高的八项(含四大满贯赛)顶级网球赛事之一。但因创立时间短、前期投入大,尤其是营运模式“先天不足”,中网一直未能实现盈亏平衡。
![中网:畸形的盈亏账本](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292972930498.jpeg)
四大满贯赛事之一的法网营收数据显示,其电视版权收入占比高达45%~50%,门票收入约30%,相对不稳定的赞助商收入占比排名仅居第三位。累计三项,法网年营收额约为2亿欧元,利润率约20%~25%。 但中网则与此完全不同。由于央视体育在国内体育赛事传播领域一家独大,中网的国内电视直播权由央视无偿获得,也因此,中网营收只能在赞助商和门票上下工夫。 按照张军慧提供的数据,2011年,中网营收首次过亿元,高达1.1亿元,这一收入额让中网跻身国内职业赛事收入榜前列。 但在1.1亿元中,约9000万元来自赞助商收入,门票收入不足2000万元,这让中网的营收结构明显“畸形”。“中国的市场就是这样,市场‘先天不足’、非良性的态势下,我们只能尽力稳固赞助商和门票收入。”张军慧说。 仍然亏损 也因为这种“先天不足”,尽管赞助商收入未受经济转型影响,一年更比一年高,但中网目前仅是“接近盈亏平衡”,依然亏损。 作为中网的唯一首席赞助商,北京奔驰于8月底与中网签订了3年合约。来自知情人的信息称,该合同金额近3000万元/年。以此价格,按照业内赛事冠名级别的惯例类推,中网2名钻石赞助商的年赞助费用约在1500万元;而8个名额的白金赞助商年费用约需五六百万元。 以上述价格估算,中网2012年的赞助商总收入已超过1亿元。这也符合张军慧关于中网2012年赞助商营收“基数很大、增幅不高”的描述。 同样,按照其赞助商收入整体占比下滑至75%~80%的比例推导,2012年中网总收入约为1.25亿~1.33亿元。进而不难算出,中网的门票收入略有增长,但增幅很小。 囿于广电系统的既有体制,能覆盖全国受众、进行体育赛事直播的只有央视体育频道,而赛事赞助商需要电视直播的曝光率,中网公司只能将免费版权拱手相送给央视。 幸运的是,受惠于企业对于高端赛事体育营销的需求,中网公司的赞助费用水涨船高。中网提供的数据称,2011年,赛事现场总观众数达到26.94万人次;国内转播超过328小时,国际转播超过2216小时,覆盖了全球175个国家和地区2.8亿户电视观众。 除了贷款年息外,中网的重要支出仅奖金一项。2012年,中网即需支出约4500万元人民币。 既然中网公司因前期投入过大导致贷款年息的财务费用过高,改变公司股东构成引入新战略投资者也属迈向盈亏平衡的“捷径”。“资本介入的事情,公司确实有考虑,前段时间还有实质接触。但最近忙于赛事组织,只能暂缓。”张军慧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