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学2.0,趋向个性化与协作化的企业学习



     “在互联网渗透一切的时代,企业学习也必须要充分适应环境,否则就会被淘汰。这意味着企业必须把“企业大学”定义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的平台,并充分运用最新的社交网络技术,使学习变得更加个性化、非结构化。”

  ——珍妮·梅斯特(Jeanne C. Meister)

  目前,许多企业都在筹建或拓展自己的企业大学。并且,其中那些有远见的企业正着眼于2020年职场特征来进行企业大学的建设。或许,2020年将出现五代人一起工作的场景。多世代员工将带来关于工作方式的新的想法、期望和需求,同样也给企业学习还有企业大学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全球人口结构的转型

  近年来,欧美国家都在面临人口结构的剧烈转型。在欧洲,人口老化加上生育率的低下,使得2000-2010年间的人口总数减少了1%,而这个趋势在未来40年间还将持续甚至不断恶化。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估计,未来40年内,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人口总数将下滑14%~25%不等。换句话说,在整体人口变迁的趋势下,未来我们将面临不断缩减和老化的劳动力。据估计,德国在2020年的劳动力总数会比2000年少20%,而退休人口会多出50%。

  亚洲国家的情况也和欧洲差不多,甚至更严重。日本、台湾、韩国、香港和中国大陆都面临人口替换率低下的问题。统计显示,大多数东亚国家在未来半个世纪都将面临严重的劳动人口锐减问题。日本早已过了其劳动人口的高峰期,2010年日本的劳动人口比2005年减少了300万人。而现在的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和15岁以下的儿童数量均等了。

  在劳动力不断减少的背景下,企业大学该如何应对?企业学习这项工作该如何适应不同世代的学习偏好与习惯,并提高学习效益?

  企业大学

  需要多世代员工吗?

  在过去的50年,美国以及世界各地建立了数以千计的企业大学。企业大学不但培训员工,还服务了客户、供应商甚至消费者。事实上,至2015年,全球的企业大学数量可能比全美国的公立和私立大学加起来(约4300所)还多。

  然而,随着企业大学数量的膨胀,一个关键问题出现了:这些企业大学是否都能达成企业的期望?又是否能符合不同世代员工的需求?

  未来职场公司(The Future Workplace)的“职场多世代员工”(Multiple Generations @ Work)调研组访问了1189位不同世代的企业员工,询问他们是否可能工作到70岁以后。结果,77%的婴儿潮世代(48~66岁)员工认为他们会工作到70岁,但令人惊讶的是,更年轻的X世代(36~47岁)中,有高达82%的人认为他们会一直工作到70岁以后。此外,调研组还询问了最年轻的员工族群偏好的学习方式,结果显示,有35%的年轻人偏好非正式学习,包含导师制、企业教练、移动学习等。

  “超链接”员工登场

  有一个时髦的新词可以用来描述这群高度活跃在社交网站上的员工:“超链接”(hyper connected)的一代。国际数据公司(IDC)针对17个国家的2400名员工进行了关于社交网站使用行为的调查,结果有16%的员工已经“超链接”于社交网站了,还有36%的人在未来两年内也会变成如此。

  IDC的调查数据还显示:

  ·各国的员工都有成为“超链接”员工的倾向,以中国、印度和德国的员工最突出。

  ·“超链接”的员工在工作和私人生活中都高度依赖手机等通信设备。

  ·他们在各个行业和工作类别都可以见到,并以IT业、研究开发(R&D)人员最为明显。

  ·他们分布于所有年龄层,其中,60%在35岁以下,而55岁以上的只占7%。

  ·他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网络——63%的“超链接”员工家里装有无线网络。相比之下,一般员工只有40%。

  ·他们热衷于科技新产品,例如亚马逊的Kindle、苹果iPhone以及其他智能移动设备。

  ·当需要离家24小时以上时,他们会优先想到携带笔记本电脑,然后才是皮夹或手机。

  对这些“超链接”员工,工作和私人联系间的疆界几乎已经不存在了。在所有受访者中,三分之二的人在工作和私人生活中都会使用短信和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软件,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不管雇主是否允许他们上班时使用社交网站,他们的工作和私人生活都离不开这些社交媒介。即使电脑被禁止连上社交网站,他们也能用智能手机连上。

  最近,越来越多的员工变成“超链接”一族,他们希望(甚至要求)在上班时也能使用自己平时惯用的社交媒介。一旦进入公司,并且开始学习、更新技能,“超链接”员工会希望也能通过社交媒介来学习、分享知识以及与他人互动,就如他们在网站上分享照片、寻找餐厅或者定位志同道合的好友一样。

  手机发展促进移动学习

  手机技术的成熟促进了移动学习发展。目前,全世界的手机数量已经超过50亿部(包含一人多机)。移动通信全球系统协会(Global System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Association)甚至预测,到2020年,全球手机数量将超过200亿。

  如今,高级手机拥有的运算能力已经不逊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好的个人电脑了,但同时,手机也成为许多科技创新的温床,例如GPS定位服务、视频分享,甚至内建特定功能的可抛弃式手机(disposable mobile phones)等。随着手机网络数据传输速度越来越快,甚至可以和大多数电脑的无线网卡匹敌,手机俨然成为了较理想的学习媒介。例如在中国,BBC已经推出了通过手机学英文的服务。

  不难想象,未来企业培训师完全可以向学员发放廉价的可抛弃式手机(也许只需1美元),内建所需的学习内容,并以在线互动平台作为补充,让学员能够就特定主题展开讨论、争辩以及知识分享。

  企业大学2.0的出现

  再创造还是无关紧要

  在互联网渗透一切的时代,企业学习也必须要充分适应环境,否则就会被淘汰。这意味着企业必须把“企业大学”定义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的平台,并充分运用最新的社交网络技术,使学习变得更加个性化、非结构化。图表1展示了一些可用来建构企业大学2.0的工具和技术。

 企业大学2.0,趋向个性化与协作化的企业学习
  正如“企业大学2.0”这一名称所暗示的,新的企业大学必须充分运用各种Web 2.0技术,涵盖常被公司防火墙阻挡在外的各类社交网站、博客、维基、播客、在线论坛以及视频分享等,它将学习和工作紧密结合。奥莱利媒体公司(O‘Reilly Media)CEO提姆·奥莱利(Tim O‘Reilly)提出的“Web 2.0”概念,就是指人们能发表作品和创造内容的新型网络。这种技术上的革命改变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也给企业大学带来巨大的转型压力——企业学习必须摆脱过去纯粹以课堂为主的教学形式,将自身转变成一个由学员组成的网络,学员在网络中自由地创造和分享知识,而不只是消费知识。

  可以说,企业大学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采用那些非正式的、开放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见图表2)。

  简而言之,企业大学2.0转型的目标,就是把组织学习从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式的生产线模式,转向谷歌式的搜寻与发现模式。企业大学2.0的基本特色可以描述如下:

  多渠道:以学员为中心,打造由传统的课堂教学、e-Learning、在线社区、社交网站、播客、维基、博客等平台共同构成的复合学习体系。

  弹性化:允许学员依照自己的需求,利用在线、课堂或者其他方式多次学习。

  动态性:让学员可以轻易地贡献所学、分享知识,积累知识库。

  投入性:利用互动式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员的注意力和兴趣,让他们渴望学习。

  个性化:学习与每个人的工作绩效密切相关,并且在需要之时能及时得到学习的机会。

  智能化:学员能在需要的时候,通过自动搜索和筛选系统获得“如我所需”的学习内容。

  负责性:学员可以掌握自己的学习轨迹和知识贡献,从而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

  企业大学2.0将是非常个性化和协作化的,并且满足各个世代员工的需求。在这种模式下,更多的学习将会通过与同事互动以及在职的方式完成。

  在企业大学2.0中,学习应该变得更“非结构化”、“自助服务化”,让学习者有机会探索自身的需求和偏好,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此外,学习将不再只是一系列一成不变的课程和讲师名单,而会变成一种持续性的、按需提供的资源。最终,学习会变成一种双向的过程,学员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通过论坛、聊天室、博客、维基以及播客等方式贡献自己的知识,让组织的学习资源不断壮大。同时,它将是每个学员可以自主搜寻、客制化的灵活体系:你可以根据你的角色、工作需求以及期望,决定自己的学习路径。

  企业大学2.0

  知识共享中心

  对诸如医疗信息技术这样复杂的产业而言,员工和客户培训至关重要。Cerner Corporation就是一家全球性的医疗信息技术企业,它为我们提供了新形态组织学习与发展的范例。知名组织学习专家罗伯特·坎贝尔(Robert Campbell)在Cerner Corporation的组织学习转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该公司的培训部门职能发展已很成熟并有一定的规模。过去,该部门只专注于内部员工培训,现在则扩展到同时为员工和客户提供学习与发展服务。Cerner的口号是:“我们今天学的东西,明天一定要用得上。”事实上,该公司的学习部门名称已经从“Cerner虚拟大学”(Cerner Virtual University)改为“Cerner知识中心”(Cerner Knowledge Works)。该部门成为整个公司知识创造和分享的中枢。部门职能的扩充,使相关人员不得不探索新工具和技术的运用,包括维基、博客等Web2.0技术。

  坎贝尔认为:“Cerner知识中心的工作重点,如今涵盖了企业战略、知识管理和储备,以及所有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Cerner知识中心的责任在于及时创造、维持和分享组织的智力资本,并增进公司员工、客户以及伙伴的绩效。”图表3显示了Cerner知识中心如何运用Web 2.0工具和技术,打造“企业大学2.0”。

  在企业大学2.0模式中,学习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培训模块、面对面讲授、绩效支持、数据存储与发布、导师制,以及来自公司在线协作网站UCern的辅助。简言之,Cerner知识中心变成了整个公司所有学习、知识分享、绩效改进、数据存储以及内容管理的中枢。Cerner知识中心的最终目标,是让智力资本在组织内部的流动更为快速、有效:在最恰当的时候、以最合适的方式,把智力资本提供给最需要的人。

  建构企业大学2.0

  企业大学的领导人必须能够利用培训设计、发展和实施来推动企业创新,并满足企业的战略目标。经济学家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一项针对世界五百强企业CEO的调查发现,CEO们认为组织各部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企业在未来2~3年成长的关键点。法国达索系统(Dassault Systemes)集团下属企业Enovia公司的CEO莱姆克(Joel Lemke)就认为:“削减成本固然重要,但如果你能够很好地管理组织创新,其带来的增长将数倍于单纯削减成本所能带来的结果。”

  五个问题

  对创建企业大学2.0而言,建立创新的思维模式极为重要。在《蓝海战略》(Blue Ocean Strategy)一书中,作者W.C.金(W.C. Kim)和R.莫博涅(R. Mauborgne)认为,想要拥有创新的思维模式,企业必须先问自己五个问题。从传统的企业大学向企业大学2.0转型,这五个问题同样也是很好的出发点:

  1.有哪些价值是之前从未贡献,却可以创造并贡献的?

  2.有哪些服务应该提升到超越产业标准?

  3.有哪些不需要的服务/价值应该被摒弃?

  4.有哪些服务/价值应该被再创造?

  5.我们该如何以新的目标来自我营销并说服他人?

  这些问题能够很好地帮助你明确升级到企业大学2.0所需的路径。这并不是一段容易的旅程,其中,关键步骤就是建立与企业领导者们的密切关系——他们能为学习课程的再创新提供建议。在学习发展的推动人员与掌管企业战略方向的高层管理者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是企业大学再建设的重要步骤。

  七条建议

  如果你想改造你的企业大学,充分发挥最新工具和技术的作用,你该如何开始呢?

  下面的七条建议,有助于为你的企业大学“升级”到2.0版:

  1.考察目前的学习项目,评估它们在未来是否依然符合企业战略需求。运用最新的网络工具和技术来提高年轻员工的参与热情。

  2.给所有企业学习部门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所有有用的社交网络技术。重点在于如何把传统的单线式培训模式,转型成互动式、参与式的学习环境,并尽量发挥社交媒介在创造和分享知识上的作用。让你的企业大学成为公司测试和利用新信息技术的先驱。

  3.针对上班时使用社交媒介,建立新的人力资源指导原则,让员工善用社交媒体来促进知识分享和生产力提升。

  4.建立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则,让员工熟悉建立企业大学2.0的路径。这包括将学习视为工作紧密联系的过程,并使学员同时成为智力资本的贡献者和消费者。

  5.重塑公司学习与发展部门的目标,使该部门成为21世纪组织发展的重要推手。

  6.与公司内部其他部门建立伙伴关系,如公关部、信息技术部、法务部门等,以此形成组织学习的共识。

  7.寻找机会与客户公司的学习与发展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运用内外部资源持续强化你的企业大学,进而改进整个公司的效能。

  当我们展望2013年乃至于更长远的未来时会发现,学习、工作、沟通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而学习越来越和我们的工作生活连结在一起,并且内嵌于我们日常不可或缺的一切装置——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乃至于汽车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256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异同学习感受之一

原文地址: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异同学习感受之一作者:guoyue1225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的相同点是以文化为主体的反映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特征方面的内容。不同点有二:意识校园一词更多的指的是一种空间维度内的区域,或者说是一种

《小时代2.0虚铜时代》图中的秘密解析 小时代之虚铜时代

小四曾说过这张图片可是《小时代2.0虚铜时代》的预告,则在里面暗藏了很多很多的玄机,各种细节暗示,都藏在了画面里面,大概透露的剧情有十几处。(但本人还是在这里说明下,关于这个图的解释我分别从不同的网站找到了不同的答案,是有很用心

声明:《企业大学2.0,趋向个性化与协作化的企业学习》为网友吴世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