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用人之道 国企治理与用人制度



     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是中国经济社会里一个纠缠不清、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即使在大多数巨型、大型国有企业已经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工作,而且在一些重要的环节如董事会建设、监督机制方面都有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推进(例如,央企董事会试点工作已经八年),但在最关键性的一环——高管选聘和人力资源管理上却一直徘徊不前,大量企业仍然沿用旧的干部选拔和管理制度。凭借行业垄断优势,中国的国有企业聚集着社会的精英人才。遗憾的是,这些人才很快就会被国有企业特有的文化磨平锐气,淹没、消失在人群中了,因此,有人甚至认为中国的国有企业不可能成长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

 国企用人之道 国企治理与用人制度
  伟大的公司需要伟大的董事会,但董事会里谁坐在圆桌边上才是最紧要的事情。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里怎么样才能发现人才、用好人才,怎样在决策层、管理层形成一套有效的用人制度,这绝非一部公司法、一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所能解决。公司治理的实质是制衡,通过权力制衡来获得利益相关主体(包括内部人)在价值分配、价值获取上的平衡。在理论上,国有企业的治理可以通过选聘外部董事、独立董事以及委员会制度,构建公司内部的制衡体系,实现利益平衡。但现实情况是,在现有的国有体系中,企业股东永远是一个虚无的产权所有者,这个致命弱点决定了在国有企业的制衡体系中,缺少了一角真正可以能够参与博弈的力量,从而支撑起一个竞争体系。因此,国有企业的治理构架其实是一个非均衡的竞争结构,演化的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一把手”下“同而不和”的企业文化,所有的下级都要迎合上级,领导说了算,具有独立意见、创造性的人才往往就被扼杀了,最后所有的成败都归于金字塔尖的那一个人。

  这几乎是所有国有企业的宿命,除非企业里碰巧拥有一个具有大智慧和高超领导哲学理念的领导人,这个“一把手”能够自觉用一种精神理念和价值观来塑造一种符合人才发展规律的企业文化,成就他人,推动企业的发展,而不是让自己成为某种专家,或者一头扎进的管理工具设计的酱缸中。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到“君子不器”,指的是真正有才德的君子是一种不囿于某种用场、专业技能或效用工具的人。孔子在《为政》篇里说这句话,其实是想提醒治国者在用人之时,不要被“器”所束缚。只有超越工具理性,才能超越国有企业固有权力架构下的制度惯性,“和而不同”的人才有可能会被启用,人才的潜力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

  公司的力量来自股东们形成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识,来自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后管理分工的出现,但归根到底来自充满竞争和创新意识的人。公司是人的组织。可以说,当前中国国企的治理困境不在于制度和理性,而是在于如何调动人的因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2141.html

更多阅读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天人宇宙观 佛学宇宙观

道分而为天地,天地分而为万物。万物之中,人为最灵,本与天地同体,然人所受于天地,有纯杂不同,故必见天之道,执天之行,则道在我矣。圣人作《易》,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古今以来的伟大圣哲,教

孙子兵法对生活的启示 示形之道——孙子兵法与企业文化

孙子兵法中有两个形篇:《军形篇》和《地形篇》,全文中也多次提到形字。形是孙子兵法谋势求胜的重要手段,也是孙子兵法掌握主动权主导权的重要保证。按照孙子兵法对形的应用,可以分为“识、适、使、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识形,也

孙子兵法 全胜之道——孙子兵法与企业文化

一部《孙子兵法》十三篇六千多字,可以用“以谋势求全胜”六个字来概括。谋势主要讲途径,全胜主要讲追求的目标。从孙子兵法中的善字,就可以看出其中分别。孙子兵法中的善有两种意思,一是擅长和善于,二是完美和高效。第一种意思就是指要

声明:《国企用人之道 国企治理与用人制度》为网友抱爱半遮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