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酒60年,流通渠道价值思辨》广州论坛启示录 七月,盛夏。 经济不景气,天公也不作美,持续不断的暴雨频频袭来,天空写满了阴霾。也是这个夏天,减产、减量、降价、降单等声音不时出现在白酒业,这让我们感到这个夏天一点也不灿烂。 在许多人看来,白酒是一个充满奇迹的行业: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不仅未给行业带来多少影响,相反,在之后的三年时间里,白酒产业连年翻番,景象繁荣。 数据显示,2011年,众多行业飞速下滑。如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去年销售增长仅为2.45%,创13年来新低,与之对应的是白酒行业41%的增长。 然而,进入2012年,持续高增长的白酒产业却“突遇寒流”:首先,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的疲软让整个经济呈现明显颓势,白酒消费动力骤然降低。同时,“三公消费”等政策拿“茅台”等高端名酒开刀,使得高端白酒“雪上加霜”,销售受阻。

阴霾突至,让上游生产厂家压力倍增,于是才有了减产、减量等声音的不断出现。影响不仅如此,渠道商同样感受到了切肤之痛,“高端白酒去年无论是价格还是销售都是高歌猛进,但是今年销量、价格的持续下滑,让我们明显感觉到现在整个市场正处于困难时期”。广州某经销商向本刊表示。 种种迹象表明,白酒产业在持续“高温”之后,已开始出现“降温”现象,专家担忧的“产销失衡”迹象已现端倪,“价格回落”已成现实。 面对这一现实,我们的厂商有着怎样的思考和应对?新一轮产业调整又将给白酒产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就在这盛夏7月,由《东方酒业》与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主办,广东粤强酒业协办的《中国名酒60年·流通渠道价值思辨》主题论坛在广州星河湾大酒店隆重开幕,论坛观点精彩纷呈。我们力求将论坛上专家之言,企业、经销商所思,通过媒体视角的解析,给更多的业内人士带来深层次的思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