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image1]][[/center]]
大力实施出口名牌战略,加快培育自主出口品牌,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国民经济素质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去年进出口规模跃居世界第四位,贸易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日渐巩固。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外贸增长的质量还不高,尤其缺乏自主出口品牌。目前我国自主品牌出口所占比例不到10%,能称得上名牌的更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出口是使用外方品牌的加工贸易和以贴牌为主的订单贸易。在国际贸易分工中,我们总体上还位于加工制造这一低增值环节,以品牌为标志的研发、设计、营销等高增值环节主要掌握在外方手里。这种大量出口低附加值商品的简单数量扩张模式,不利于增加国际交换收益,不利于外贸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不利于提升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正在更全面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开放水平和外贸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下,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外贸出口不但要有量的增长,更要有质的突破。一个品牌弱国,不可能是一个贸易强国。实施出口名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自主出口品牌,刻不容缓,势在必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企业经营机制日趋灵活,贸易环境持续改善,改革开放积累起来的政治社会稳定、经济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行业门类齐全等优势正在逐步显现。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贸准入、对外投资、出国展览的门槛大幅降低,并将加快放开,中国企业正全方位进军国际市场,对国际营销包括跨国经营的认识逐步加深,创立自主出口品牌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有品牌的感觉真好,没品牌的压力真大”成为许多出口企业的共识。经过长期发展,相当一部分进出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已打下了较好的资本、技术和管理基础,有实力进行品牌经营。可以说,加强自主出口品牌建设,条件具备,适逢其时,大有可为。 自主出口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近几年,在有关部门的努力和推动下,出口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较之于我国外贸增长势头和贸易大国地位,还远远不够。与国内市场相比,创出口品牌投入更大、风险更高、周期更长,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和高进入壁垒特点,单凭企业自身力量,时间不允许,效果难保证。因此,亟需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中介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从战略高度重视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促作用,加强部门配合,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工作协调机制。对有一定实力、有发展潜力、创牌意识强的企业推一把、扶一下。要合力营造一个培育、扶植、发展自主出口品牌的良好环境,使企业争相开拓自主出口品牌之路,打造一批中国的跨国企业和世界名牌,不断提高出口企业和商品的核心竞争力,让自主出口品牌真正成为促进外贸出口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让中国出口名牌更多更快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