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书店,是许多南京人的骄傲;孤陋如我,也早已闻名。今年三月,在老克的引领下,总算去了一趟。相较于台湾的诚品,先锋书店既不光鲜,也不亮丽,但是,其沉静、其质朴,都更像是与书本素面相见的真正所在。抬眼望去,里头多是年轻人;读书读得认真,很安静。我南京的友人老克、萧林以及罗羽,皆素心安静之人;他们与书店主人,也一向熟稔;那回,主人远行,我未能识见。 半年后,九月的中旬,因新书《人间随喜》,我又到了南京。十五日那天,周六下午,在先锋书店,就办了场活动;那晌,新朋旧友,齐聚一堂,倒也热闹。但是,因书店的主人出差北京,我仍然缘悭一面。这次,二度进了先锋,印象最深的,是那尊著名的塑像,“沉思者”。 活动完毕,友人萧林设宴款待;餐罢,我们一行七人,走往兰苑剧场,观赏省昆的演出。每逢周六,江苏省昆剧院皆有演出;据云,几乎也场场爆满。因此,早在几周前,罗羽便张罗着戏票;但不巧,临时他接获通知,须远赴泰国出差;于是,出国前,他慎重其事,特意请老克及萧林吃饭,“托付”戏票,又叮嘱了我在南京的讲座以及活动的种种事宜。

罗羽这番盛情,让我手持着薄薄戏票,一时间,竟有些沉甸甸。觑着戏票,看了戏码,头一折,是《山门》。这戏以前看过,但是,印象平平。盖鲁智深出家后,一日,百无聊赖,走至山门,诓了酒保,抢了酒喝。一净一丑,两人对手。不过,昆剧向来是“三小”的天下;小生、小旦、小丑,均有擅场。除此之外,好的老生,并不算多;出色的武生,其实少见;优秀的净角,更属凤毛麟角。事实上,即使阳刚亮烈如京戏,都已然慨叹,“千生万旦,一净难求”!更遑论,典雅宛转如昆曲,称得上角儿的花脸,可哪儿找?!中国的学问,一向“人能弘道”;中国的戏曲,更是“戏以人扬”;没有好的演员,这戏,又怎么看? 尤其,鲁智深这角色,不只要有嗓子,更要有工架。即使是京剧,花脸也都铜锤易觅、架子难寻,更何况昆剧?正因如此,这出《山门》,我本想是热闹热闹,暖个场,就等下一折戏呗!没想到,鲁智深大醉,酒保退场,好戏,竟才开始! 这时,但见台上的鲁智深,趁着酒兴,抬腿下腰,且跳且舞,大演十八罗汉。这场独角戏,可真了得!省昆这演员,名唤曹志威;他将罗汉的龙虎之姿,演得形神兼备;既爽然豁达,又干净利落,更是充满了谐趣。老实说,一开始,他演前两个罗汉,我并不以为意,没想多么精彩;直至第三个罗汉,我才恍然明白,眼睛一亮,挺直了腰,身体也自然前倾;接着,罗汉的造型,一个个新鲜别致,又都趣味盎然,真令人目不暇给;演到绝妙处,我不禁抚掌叫好。其中之最,是“读书罗汉”。 禅门中的罗汉,直截峻烈、大开大阖。他们的心胸气魄,并非幽居书斋的学者所能比拟;他们的格局气象,亦非咬文嚼字的读书之人所能企及。他们阅读的,是山河大地、人世风光,并不拘泥于书册。然而,他们一旦读书,便径捣黄龙,直探学问本源;他们读书,一向与历代响亮的人儿揽臂而游,一路有言笑。正因如此,台上这“读书罗汉”,手持书册,飒飒丰姿,真好精神也!我看他这么开豁、这等利索,忍不住又喊了个好;只觉得,读书果真是件赏心乐事,读书原该如此意兴扬扬! 可惜的是,当今时代,这种意兴扬扬的读书之人,终究少了。更多人读书,只见脸上布满了纠结与苦闷。读书人的躁郁,早成了这时代的痼疾。正因如此,几天之后,我在北京大学讲座,题目是《躁郁时代的读书人》;有听众自承,早先没读过我的书,也没听过我的名字,但是,单单冲着这讲题,他们就来了。 而后,不知怎地,我忽忽想起了先锋书店的那尊塑像。于是,我打了电话给回返南京的罗羽,和他聊起《山门》,谈及曹志威,更提到了“读书罗汉”。我说,下回若得机缘,不妨约请先锋的主人,也看看这出戏。如果,看了欢喜,届时,或许可以考虑:是否将“沉思者”的塑像,改换成“读书罗汉”?“沉思者”虽说动人,但毕竟,多少仍有愁苦之状,确实不如“读书罗汉”这等丰姿飒爽。若能如此,先锋书店就不只是素朴沉静,也不仅仅苦思求索,取而代之的,先锋书店将召唤读书人久违的气象万千,以及,中国读书人该有的精神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