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的速成术 “洋品牌”是这样诞生的



  ——伪“洋品牌”操盘人抖爆操作手法

  普马事件包袱里面抖出包袱,许多人心目中的“大型美资超市”居然是地道的本土企业,一时间各种议论纷纷扰扰。这不由得吸引我们去关注这样的问题:究竟有多少我们以为是“洋品牌”的企业其实有着正宗的“中国芯”呢?

  “国际名牌”的诞生到底有多难?曾一手炮制了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洋品牌”的×君,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现在到了商场都不敢买那些号称某某国际品牌的衣服了。”原因当然是因为在他看来对方的品牌推广方式相当“面熟”——相似的渠道、类似的手法、熟悉的宣传……一个个“国际名牌”就此诞生。

 “洋品牌”是这样诞生的
  成功的“洋品牌”绝对少不了一个“国际知名”的形象,×君制造第一个“法国名牌”时,在命名上参考了大量的法国历史及传说,品牌的名称本身就充满着浪漫的异国风情。品牌的名称确定后,首先到法国、英国、美国等七个经济大国跑了一圈,在每个国家都注册了该商标。

  “别以为在美国注册一个商标有多难。”——简单的网上注册,通过银行账号汇款,费用只需25美元,一般只花15个工作日便能完成——有了这七个国家的注册商标,便能正式打着国际名牌、跨国企业的幌子大做宣传了。

  “这些东西操作的手法都是大同小异的,关键在于操作者能否自圆其说。”——对于很多用类似手法制造,却总是让人觉得土里土气的品牌,×君笑指,要炮制出一个能成功扎根于消费者心内的“国际名牌”,关键有三个:一是借势,二是造势,三是要自圆其说。

  为了让品牌具有更深的文化底蕴,很多这样的假“洋品牌”都会为自己编造一套“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传说,而像×君那样,专门雇人编写了一本以其品牌出处为主题的小说,则是比较下功夫的“文化营销”了。

  另外,以“中外合资”的身份出现,除了能提高品牌的价值外,还能享受到一系列的政策和税收优惠,在招商上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在化妆品和服装、皮具等行业中,这种“洋品牌”的数量特别多。最近一个民营企业在法国和意大利注册了一个服装品牌,7月,招商一下子就突破了两千万元,这是一个新办的民营企业所难以做到的。

  而与在国外注册自己的品牌相反,有些操作者则是直接以一个尚未进入中国的真正的国际知名品牌译音为名称,在国内注册商标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宣传上“巧妙地”加以引导消费者,不难令消费者把其误认为真正的国际名牌。假如这个真正的国际名牌要进入中国,假“洋品牌”不仅不必害怕,可能还能从中再赚一把:要么是这个国际名牌放弃已被抢注的译名,重新起一个名字,重占市场;要么他就得把这个“冒牌”商标高价买下来,以维护其在中国的声誉与利益。

  这些手段高明的本土“操盘手”,正是打着法律法规的擦边球,在刀尖上舞蹈,也着实风光了一把。至于当地政府部门,既抓不到违法的证据,也乐见税收的增加,只怕谁也不会去跟企业较真。

 

“傍名牌”企业的部分名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16752.html

更多阅读

爱尚鲜花网:行业第一品牌是怎样炼成的

爱尚鲜花:这个行业第一品牌是怎样炼成的文/杨四春花老大昨天上午,我接到新疆阿克苏朋友购买鲜花的电话,朋友说其家人一行正在青岛旅游,正值宝贝女儿生日,想送一份生日礼物,但是无奈这位朋友此时正在四川南部县出差,我在重庆,问我有什么办

魔鬼原来是这样诞生:惊读《玛丽雪莱传》

利用期中假, 看了几本砖头书, 其中有玛丽·雪莱 (MaryShelly)的传记。 这位英国女作家的《科学怪人》(Frankenstein弗兰肯斯坦), 中学念英文的时候就看过简易读本。 玛丽的丈夫雪莱, 好友拜伦, 都是大学读文学时很熟悉的浪漫诗人。 但我一直

品牌营销策划是干嘛的 品牌是品牌,营销是营销

品牌和营销不是一回事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当务之急是做好营销,把品牌打出去。会不会有点迷糊?到底该做营销还是该做品牌呢?哪些工作是属于营销,哪些事情又是属于品牌,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品牌是战略,营销是战术品牌是对未来格局

企业底线 经营品牌是企业的底线

前段时间应朋友之邀,参加了一个中国茶企的座谈会,当时来了很多专家及媒体朋友,其中不乏中国著名咨询公司的大佬,当时企业似乎很希望我们能够给他提供一些经营建议,并很客气的向我们请教怎么做品牌,于是我们便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其间我说了

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 品牌是消费者的心里投影

     这个世界上专家最多的行业是什么?答案是品牌服务。  因为这个领域是一个经验与智慧、艺术与科学完美融合的高智力竞技场,这个领域每一个人都必须是专家,他们直接或间接掌握着地球上50%以上的显性商业资源,他们的想法甚至决

声明:《洋品牌的速成术 “洋品牌”是这样诞生的》为网友少年范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