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熊焰访谈
本刊记者 关悦/文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这一观念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所倡导,在《中国财富》7月号封面文章中,曾初步探讨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步骤和模式等问题。6月30日至7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大饭店召开的国际金融服务论坛大会上,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熊焰发表了题为《产权市场——金融服务的重要平台》的演讲。这次演讲让金融业界的人们“惊觉”:产权交易市场已经一改往日的低调作风,它们正从台下“闪亮登场”。毋容置疑,它们要充当资本市场中的重要角色。
北京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北京产权交易中心、中关村技术产权交易所重组合并设立的综合性产权交易机构,是国内较早成立的产权交易市场,是国务院国资委选定从事中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首批试点机构。截至6月30日,今年北交所已累计成交各类产权交易项目288项,实现交易金额484.97亿元(单向计算),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1.87%和318.55%。交易金额已经突破去年全年交易水平。其中,中央企业19项,交易金额13.61亿元;跨地区交易14项,交易金额19.02亿元;外资并购6项,交易金额21.71亿元。北交所正经历着初创期的蓬勃发展阶段。
7月9日,《中国财富》记者在北交所总裁熊焰先生宽敞而明亮的办公室里,对他进行了专访。
《中国财富》:您认为产权市场的发展具有必然性么?如果是,您的这种观点是基于怎样的客观现实?
熊焰:是的。应该说中国的多数企业是处在资金饥渴,特别是权益性资金短缺的状态下,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近十年、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非公企业。中国现在的间接融资(债务性融资)和直接融资(权益性融资)的比例严重不匹配,是9:1的比例。也就是说,90%是间接融资,只有10%是直接融资(权益性融资)。中国的资本市场基本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大量的企业是用短期的(银行的)钱做长期的事情。一旦资金链条断裂,受损失最大的是银行。一方面,中国的很多企业行为不规范,缺乏长远的战略构想;同时,很多企业过份的注重资本运作,而不是做好长线的经营,这也跟中国的这种资源配置的体系有关系。所以,从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发展、企业能够向着真正的符合经济规律的方向去良性发展来说,其中的一个根本解决之道,就是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
中国现在的情况是直接融资的平台、渠道太少,资本市场的层次太过单一。中国资本市场就是一层,实际上,中小企业板不是二板,最多就是“1.1板”,更准确地说,就是主板里面的一个板块,是主板的附属。中国的工商企业近千万家,而深沪股市截至5月底1324家(上市公司),这次又发了8家,也就是1332家。那么就是说,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企业没有直接融资的、非常顺畅的通道。这也就是大家为什么说产权市场应该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产权市场有可能弥补中国资本市场层次单一的缺陷。
《中国财富》:您认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层次应该如何划分?它应该是全国统一的还是区域性的?
熊焰:资本市场的分层也是按照特有的规律,即风险分级、交易成本、综合成本分级的原则来分层。层次最高、流动性最好的大股市的综合成本会高一些,但是它对上市企业的要求也最高。往下,多层次中比较低的层次的市场,交易成本就低多了,监管的成本也都下来了。但是相对来说,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也没那么强,因此,相对风险可能就大一些。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来提供服务。只有这样,中国企业长远发展的融资的问题才能够解决。因此,多层次、区域化是中国资本市场肯定要走的一条道路。
如果一个哈尔滨的投资人在信息披露极不充分的情况下去买海南的一个企业,结果不堪设想。但是如果一个北京的投资人购买中关村的企业的权益,就踏实多了,毕竟可以以比较低的成本了解到企业比较实际的情况。实际上这就是说,较低层次的资本市场不一定是全国性市场,它可以是区域性市场。
《中国财富》:您觉得比较合理的分布和规模是怎样的?我国大致应该有多少个区域性的资本市场(产权市场)呢?
熊焰:目前中国没有非常精准的统计,产权市场的数量大致是150到200家之间,大约有四十几家技术产权交易所,有一百四五十家产权交易中心。这些交易机构绝大多数是在各地方政府支持下的一种服务型平台。绝大多数又是事业单位的体制,所以它们的生与死、存活或者消亡不是简单的按照经济规律。如果中国的产权交易机构都是企业化的经济实体的话,那么我判断:一些太小的、交易量特别少的产权交易所就应该维持不下去了,那么产权交易所之间的并购就会出现。此外,产权交易市场应该是网状的结构,它们也应该是分层次的:应该有若干个全国性的中心市场(七个也好,三个、五个也好);然后在它们下面又会辐射若干个第二层省级市场;比较活跃的省级市场下面再有地级市场,大概是这样一种网状结构比较合适。至于最后会剩下几个,这是一个经济的自然选择过程。
《中国财富》:经济学家吴晓求曾经在接受《中国财富》的采访时,用期货市场的发展与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作比较,指出由于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有限,中国不应该搞区域性的产权市场。您对此有何看法?
熊焰:这两个市场不完全一样,期货是一种标准化的产品,标准化的产品就可以跨区域的购买,因此可以通过远端、网上就可以进行交易。产权市场实际上叫做“底层的资本市场”,它的标准化程度差得很远,或者说就不应该走到完全标准化的路上去,恰恰“不标准”就是产权市场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就像有大、中、小学一样,产权市场就是小学、中学,股票市场是大学。而产权市场的法律地位是地方政府赋予的,它的地域特征也很明显。所以我不认为中国的产权市场最后会只剩下两三家,这与产权市场的特点是不相符的,产权市场毕竟不是那种标准化程度很高的纯资本市场,它是一个“类资本市场”。
《中国财富》:您曾经在国际金融服务论坛的演讲中说过,产权市场的发展还有待制度的创新。那么现在北京产权市场的发展具体面临哪些制度方面的制约呢?
熊焰:中国的产权市场源自于中国的国有资产战略结构调整,源自于中国的市场环境不发育,发育程度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在这样的构架下,就出现了现在国家、特别是国资委以出资人的方式强制要求所有的国有资产必须入场。而任何强制性的制度都有非经济的因素在里面,因此这样一种市场建立的基础就表达了国有出资人的诉求,也就不是完全的市场化,这是自然的。这也可以说是中国产权市场在初创期相伴随的一个现象。我个人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财富》:现在的中小企业在北交所进行权益性融资的主要流程是怎样的?
熊焰:北交所的业务架构是“双轮驱动”的架构,一个“轮子”是国有资产,还有一个“轮子”就是非公的、非国有的,以中关村高科技企业为代表的企业。“双轮”就需要“双轨”,国企这个“轮子”运行的轨道实际上就是以“三号令”为代表。“三号令”及配套文件已经规范出国有资产的交易管理办法和监控体系,信息披露、交易撮合、成交见证,还包括强制性的审查等一整套要求。(见交易流程图)
另外一条线就是非公的、高科技企业,与之相应的另外一条轨道就更符合民营企业的要求,更符合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律,很多条条框框在这边就不适用。比如说是不是要求挂牌20天,如果是民营企业,挂出来有人买,认为价钱合适就可以成交了;比如说成交价格,国企那边是不得低于评估价值的90%,如果评估的是1000万,低于900万的时候就要暂停交易,重新申报,民营企业则是愿意卖多少就卖多少,评估与否也是自己的事。这些灵活的交易流程都更符合民营企业的要求。
《中国财富》:如果一家中关村的股份制民营企业在北交所进行股权融资,是不是没有任何制度上的障碍?
熊焰:是啊,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只要成立三年以上的股份制有限公司,它的股权就可以自由流动。中国实际有一个很大的误区,股份公司就等于要公募,就等于要去上市,这个等式实际上是不成立的。股份公司的数量要远远的大于要去公募的公司,公募的公司数量也远远大于上市的公司。股份公司是一种组织形式,它使得企业的权益比较容易流动,区别于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的股东如果要出让自己的权益,必须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并且其他股东还享有优先受让权。股份公司的特点是,股东在公司成立三年之后可以自由转让其权益,不必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股份公司是“资合”,有限责任公司是“人合”,所以说,股份公司的标准化程度和流动性比有限公司要强得多。
《中国财富》:那么民营企业的权益交易价格是如何确定的呢?
熊焰:价格的确定是完全市场化的。价高者得。市场就是一个发现价值的地方。北交所就是提供一个交易平台,一个“公告牌”,证实了过去一段时间的成交及成交价格。
最后,熊焰对《中国财富》记者说:“北京产权市场还处在建设初期,市场聚拢的资源越来越多,关注的人越来越多,交易的品种越来越多,对产品的处理、包装水平也越来越高。我们目前有200多个会员,分不同层次,有经纪会员、服务会员(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拍卖等)、信息会员等。今年9、10月份,我们的交易制度将正式推出。”这意味着,北京产权交易所将迈入历史性的发展阶段。
本文由《中国财富》合作提供,版权属于原出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