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广告久了,偶尔会碰到客户提出的这样一组困惑:究竟该要品牌还是要销量?言下之意,似乎品牌与销量水火不容,销量能解决温饱,而品牌则是只有富人家才能玩的游戏。更有甚者,有客户在遭受市场不利时,查找原因,竟也归咎于“品牌惹的祸”。
私下闲扯,我会反问:“真的是做品牌的过失吗?真的在做品牌吗?”当然,我也利用尽可能的机会,以浅显的方式,表达我之于品牌的见解,以寻求与客户建立更广泛的一致。
一次陪客户出差北京,的士司机征询我们乘车路线,问走二环还是三环。在地理不熟悉的情况下,看来客户对这个问题颇感为难,最后只能交代司机走“好走”的路。我逮住机会,由此聊起了品牌。
我说,为什么不能直接在二环与三环之间做出决策,显然由于不理解二环与三环所代表的意义,不是吗?如果清楚二环与三环的区别,赶时间的乘客会选择近且不堵车的路线,省钱的乘客一定选择抄近路,要求舒适的乘客希望路能平坦好走,有其他目的比如打算沿途看看风景的也会形成相应的判断。不同的乘客马上会针对各自需求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路线。
那么能否想象出自己品牌在市场上的现实状态?当你正与几个甚至更多的竞争者挤在一起,在不理解你的品牌所代表的意义时,顾客如何从中识别购买呢?顾客会含糊其辞的告诉导购人员“我要好用的那一种”吗?真的如此的话,你的品牌是那个公认的唯一“好用”的吗?如果顾客的决策标准呈现多样化,那么你恰好始终都是最适合的那个品牌吗?你的品牌还要靠运气走多久?
并顺势举出几个品牌为例,客户似有所悟。
回忆当时的情景,真的感谢客户大度,不怪我好为人师。
《品牌有戏》体现了我所掌握的关于品牌管理的思考方式与作业方法,通过品牌营销传播与传统皮影戏艺术的对照比较,提炼出由4个阶段组成的品牌管理流程,名为“RVSP品牌管理系统”,并由皮影戏艺术本身的特性入手,如地方流派之分,声光特技的渲染手法,深入民间的广泛群众性,与时俱进的鲜明时代特征等等,联系到品牌管理要点,突出品牌整体性及本土化的运作方向。
作者意在抛砖引玉,请同道不吝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