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儿《猫》:演绎中国式百老汇



   《猫》又来了。

  这不是它第一次来中国,但却是第一次用中文向观众表达。

  圣诞前夕,著名音乐剧《猫》中文版开始在北京世纪剧院上演。观众的反响非常热烈,甚至有不少外籍人士也走进剧院,去感受带有东方韵味的中国《猫》。

  自从1981年在伦敦首演成功近而转向美国后,《猫》成为了百老汇历史上最“长胜不衰”的剧目。该剧风靡世界30余年,以14种语言在20几个国家出演无数次,仅仅在伦敦的演出场次就达9000多次。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本土化改造后,这部音乐剧的经典之作中文版能否赢得中国观众的认可,《猫》能否在岁末丰富多元的演出市场中创造百老汇的票房传奇?成为公众瞩目的话题。

  “草根”的力量

  高质量的剧评对于引导观众观剧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往观众获得演出信息往往局限在地铁、楼宇等海报广告宣传,而新媒体时代,观众更愿意在观剧前通过社交媒体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2012年12月21日,“末日”如预期般并未降临,观众期待已久的音乐剧中文版《猫》则选择这一天,在北京世纪剧院拉开了帷幕。记者了解到,2011年2月,亚洲联创(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洲联创”)从英国Really Useful Group(真正好公司)购得该剧的版权,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在进行中文版的翻译排演,今年8月《猫》中文版首先在上海大剧院演出,随后《猫》的脚步走到了西安、重庆、武汉、广州,最后一站来到了北京。

  “《猫》中文版的第一个演出季,在全国共计上演162场次,其中上海和北京是两个最重要的市场。这一季的目标就是使该剧达到盈亏平衡点。”音乐剧《猫》制作人田元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最近几年,国内电影产业和演出市场都蓬勃发展,“但是跟中国电影产业二三百亿元的收入相比,演出市场的井喷季还迟迟没有到来。”文化产业专家胡月明说。一台舞台剧的成功运营,显然比一部电影要难得多。

  《猫》并非亚洲联创运营的首部中文版音乐剧,去年《妈妈咪呀》中文版的成功上演为《猫》带来了不少经验。田元告诉记者,亚洲联创运营《猫》并非按项目制的方式进行运营,而是在以打造产品的方式来运营。

  事实上,目前演出市场的运营,多数是以项目制的方式进行的,制片方拿到版权、档期和投资后组织演员排练、票务工作,待剧演完,这一项目便终结。而如果按照产品的方式去运营,制片方在产品打造和品牌塑造方面都要下很大的工夫。

  12月24日平安夜这天,都市白领刘国尧和爱人选择看音乐剧《猫》作为庆祝的方式,世纪剧院里座无虚席。“没想到比我期待得更好。”她告诉记者,看过中文版之后,更想看看英文原版。与以往舞台剧观看不同,《猫》中文版让观众更加“入戏”。

  记者看到,在观众持票入场后,工作人员会为观众免费画个“猫妆”,带妆看剧。“剧院里大人孩子,很多都化了猫妆,与舞台更加亲近。”刘国尧说。观看舞台剧最忌拍照,但是在自媒体时代,很多观众都有拍照发微博的喜好。为此,在中场休息阶段,剧组特意安排“猫咪们”走向观众席,让大家都有机会和“猫咪们”来上一两张合影。此外,现场还有猫的发饰、英文原版CD等衍生品销售。

  “与电影相比,看一场舞台剧的成本要高很多,《猫》的平均票价是380元,如果全家一起看,花费可能会高达千元。”田元说,除了向观众提供高品质的演出产品外,更重要的是向观众提供一揽子的服务,让观众感觉“物超所值”。现场画妆、与演员合影等仅仅是一部分,亚洲联创更多的借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方式,让观众们更好地理解该剧。

  刘国尧告诉记者,选择《猫》之前,她曾在豆瓣网上看了大量关于该剧的剧评。田元说,豆瓣网在影评、书评等领域已经形成了圈子,但是舞台剧领域刚刚起步,这次也是与豆瓣尝试合作。剧组首先在网站上发起免费观剧活动,吸引了很多“猫粉”们的热情,之后剧组仔细审核每个申请者以往的剧评,选择那些有一定水准的剧评者,组织他们观剧,写剧评。“剧评不一定非要写这部剧有多好,客观、中肯即可,哪怕谈到剧中不足,也为我们提供了改进的空间。”田元说。

  记者在豆瓣网看到,《猫》的高质量剧评已近百条,短评2000余条,而同期其他舞台剧的剧评不过十几条。“高质量的剧评对于引导观众观剧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往观众获得演出信息往往局限在地铁、楼宇等海报广告宣传,而新媒体时代,观众更愿意在观剧前通过社交媒体了解更多相关内容。传统媒体的探班,剧情揭秘等方式固然重要,但是草根评价在观众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某独立制片人说。

  中国式改造

  “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反复跟外方主创沟通,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猫》所表达的内容,中文版《猫》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吸引再创新,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该戏。”

  豆瓣网上,网友评价最多的就是《猫》的中国式改造,“京味儿”是音乐剧《猫》的一大亮点。事实上,中文版《猫》也并非只有一个版本,在不同地区上演,都注入了很多地方方言与地域元素。

  《猫》的故事发生在垃圾场上,北京舞台上,老北京兔儿爷、糖葫芦、鸟笼等元素都被三倍放大,接近生活。而语言上,“中国猫”的京味儿十足。

 京味儿《猫》:演绎中国式百老汇
  田元表示,一年多来,《猫》的中国式改造一直是制作方的重点,地域性的改造也根据观众不同的喜好进行,而《猫》音乐剧30多年来经久不衰,不同语言版本的翻译到位,表演到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陈思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并且在英国学习过很长一段时间,在伦敦和北京都看过英文版的《猫》,这次又第一时间选择看中文版《猫》,“两个版本对比着看,更深刻地看懂了该剧,中国式改造很到位。”

  《猫》选自艾略特的诗词,台词并非是日常生活化的,由于存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面的差异,如果简单地直译会让很多观众觉得中英文两个版本很割裂。“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反复跟外方主创人员沟通,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猫》所表达的内容,中文版《猫》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吸引再创新,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该戏。”田元说。

  戏中的贵族猫是个很有生活品质的角色,西方人对生活品质的理解与中方不同,导演让这只猫更具中国特色,在北京演,他吃全聚德的烤鸭、喝30年的茅台。在上海演,他则改吃本邦菜、小笼包。这只猫向观众告别,一句:“拜拜了您哪”,引得观众阵阵笑声。而他在上海则说上海话,在广东更是用粤语表达。忠实于原著并且与当地人文化生活找到联系是《猫》中国式改造的核心。

  舞台上,猫跳的都是芭蕾、踢踏、现代舞等,但是导演刘春表示,中文版的猫也引入了很多“中国风”,向观众们展示猫的中国功夫。此外,《猫》还玩起了跨界,与知名设计师祈刚、陈蓓合作,在服装和演员妆容上,重新打造中国猫,将《猫》剧的设计、魅力延伸到时尚领域。

  田元向记者透露,按“产品”模式进行营销,让《猫》北京的巡演初获成功。去年《妈妈咪呀》每进到一个城市,预售票情况并不理想,而《猫》还未来北京,前期的票早已一售而空。《猫》第一季演出上海站获得了票房与口碑双丰收,收获3500万元,广州站突破1200万元票房收入。借助产品营销模式,以及岁末舞台剧观剧热,初步测算《猫》能达到7500万元票房收入。由于剧场成本占到了运营成本近50%,该票房收入刚刚能达到盈亏平衡。

  胡月明认为,目前一线城市中国观众对于舞台剧的观看需求开始快速增长,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国内外优秀剧目上演,剧场成本过高是制约很多舞台剧发展的瓶颈,如果这部分成本有所降低,舞台剧将迎来小阳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1581.html

更多阅读

暗夜主宰者----中文版《猫》音乐剧观后感 音乐剧猫的观后感

话说《猫》这部音乐剧来自伦敦西区,已经是30年来的经典,现在又幻化为中文,漂洋过海来到重庆大剧院。《猫》这部音乐剧构思新奇,背景是夜晚的垃圾场,出自根据老妈的超级偶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略特的诗集----《老负鼠的猫经》。灯光渐

《无人区》:社会秩序之外的丛林生存法则

《无人区》:社会秩序之外的丛林生存法则马庆云/文如果说《疯狂的石头》是宁浩在现实社会的生存秩序中寻找人性特点并进行扭曲处理取得戏剧效果的话,那这部被封禁四年之久、历经数次修改的电影《无人区》则是导演力求在社会

教学设计欣赏《回忆》音乐剧《猫》选曲 如何欣赏音乐剧

教学内容:欣赏《回忆》音乐剧《猫》选曲课型:欣赏课执教人:任玲年级:八年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剧,体验感受音乐作品,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并予以关注。2.在反复聆听、感受、模唱的过程中,体会音乐作品的意境。3.学生

《屠场》:瞄准公众的心,却打中了人们的胃

删减版发于《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2012年5月号《屠场》:瞄准公众的心,却打中了人们的胃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俺最喜欢他了,因为有些匪气。 1那位据说早餐一口气吃12个鸡蛋都不当一回事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是怎么变成素食者的

《永垂不朽》:最奇特的一部经典电影

《永垂不朽》:最奇特的一部经典电影——张爱峰  最近一直在看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很多电影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历史题材的《辛德勒名单》《角斗士》《宾虚》《勇敢的心》确实给了很强的震撼,现实题材的《芝加哥》《公寓春光》《

声明:《京味儿《猫》:演绎中国式百老汇》为网友哎呦我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