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家访方式是其他家校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
![谈幼儿园家访重要性 家访——中职教育不可缺的重要环节](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273981315752.jpeg)
今年笔者去湖北长阳做 了一次家访,学生家住山顶,好不容易爬上去,上面往往只有二、三户人家,上门家访费时、费力。加上学校没有有效的家访制度,访和不访一个样,挫伤了教师积极性,传统的家访方式就这样被遗弃了。 此次家访属无奈之举,但让我明白了传统家访方式是其他家校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自2006年以来,长阳籍的学生很不听话,不听老师的教诲,我行我素,不说普通话,说家乡话,形成长阳小团体,爱酗酒,爱打群架,甚至带管制刀具,充老大,个别被拘留甚至被判刑。因此决定利用暑假到长阳家访,终于了解到长阳学生如此表现的根本原因——自卑而敏感。 在学生家里,坐一坐,聊一会,真诚的话语和亲切的眼神让家长和学生深受感动,解除了他们的心结。老师千里迢迢看望,让他们感到学校和老师是很看重他们的,这种效果胜过多少天的苦口婆心。老师也自觉担子更重了,不教育好学生成人,不给他们安排好工作,就对不起他们。 二、如何做到有效家访 家访的形式虽好,但没有一个学生愿意老师与家长联系,更别说家访了。如今的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再差的学生在家长眼里都是宝,过多的责怪使家长觉得没有面子。有的家长产生悲观情绪,丧失对子女的教育信心,甚至会放弃,听之任之;有些过激的家长在老师告完状后对子女轻则责骂,重则拳脚相加,学生在受到责罚后通常会怨恨老师,这就使家访起了负作用。只有进行有效的家访,要多付出一些心血,精心谋划,细心实施,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1、选好时机,充分准备。 老师尽量不要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家访,要在学生取得进步时家访,这样的家访才会让学生、家长建立信心,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使学生、家长不排斥,等学生有问题家方时他们也能接受。老师不要在学生问题积累得很多、很严重时才家访,应该在问题刚露出苗头时及时家访,及时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家访前做好准备,目的、效果,要打好腹稿,哪些要讲,哪些不讲,哪些重点讲,哪些简单讲,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 2、细心观察,注意策略 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家长的反应,老师不要从头说到尾,家长一言不发或者寡言少语,要做有心人,可以从学生家中的周围环境、房屋、家里的摆设、照片、甚至家长的动作、话语表情中获取能促发家长和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家长多开口,讲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取得共鸣,捕捉教育因素,起到事半功倍的家访效果。 其实,任何家长看自己的孩子,不管孩子有多少问题,家长总喜欢看到孩子闪光的一面。所以在与家长交流时,要多向家长介绍孩子的优点,要为家访创设良好的氛围。要让家长明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让他们有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让他们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潜能,走向职业生涯。 三、家访不能“一访了之”,要让家访为中职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业、职业规划。 家访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能“一访了之”,要及时巩固家访取得的成效,这就跟家访过程本身一样,需要教师开动脑筋,深入细致地做好每个教育环节。此次家访让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家访决不是应付差事,完成单纯的家访任务,而要在家访后进行思考,如何把家访中获得的信息用到今后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中。通过与家长的相互沟通,让家长对学校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有利于今后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得到家长的配合,也知道怎样把握学生的性格和情绪,给他们进行有效学业规划。仅仅只是做到这些是不够的,中职学生以及家长来中职的目的就是找一份好工作,但什么工作适合自己,什么工作有好的发展空间,学生和有些家长是不清楚的,相当多的中职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明确自身发展的需要;对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及自己与职业需要之间存在的差距认识不清。而作为老师通过家访可以知道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的环境,家长的要求,把这些进行总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确定他今后的发展方向;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业和职业的规划。 总之,家访是一门艺术。要真正实现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更好地沟通家长、学生、教师之间的情感,真正使得家访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有待于我们教师不断地研究、实践与总结。 参考文献: [1] 周霞. 用爱心沐浴学生的心田[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 2011,(03) [2] 张春梅. 浅议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 中学教学参考 , 2010,(03) [3] 李华.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J]. 价值工程 , 2010,(30) [4] 黎清漪. 我喜欢这样的家长[J]. 中华家教 , 2009,(01) [5] 陈小红. 家访如此,不亦乐乎[J].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 , 2009,(02) [6] 王志贵. 浅析家访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 新课程(教研) , 2011,(02) [7] 办特色学校 育特长人才 出东省莱州市高级职业学校[J]. 中国教育学刊 , 2005,(11) [8] 董元芳. 信息时代,传统家访仍不能丢[J]. 北京教育(普教版) , 2008,(09) [9] 孔卫平. 浅谈高校家访工作的开展[J]. 人力资源管理 , 2010,(03) [10] 傅春松. 换种方式去家访[J]. 班主任之友 ,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