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供求商认为酒楼“太黑”,进场费、促销费、开瓶费、店庆费等。费费重负似高山,却不负责销售。一些“被竞争对手买断封锁”的酒楼,上述费用一项不少,但交了也不能做宣传。
许多供应商认为酒楼“太可爱”,投放于商超系统的酒,没有强力的广告拉动与促销根本就无人问津,投放了巨额的广告与促销也极有可能拉不动;而放在酒楼就不同了:顾客选择余地小,又不能自带酒水——自带酒水,既没面子,又不能享受打折,实在是得不偿失——所以,轻松跳过了风险关而实现销售。
还有一些供应商也认为酒楼“太可爱”:收竞争对手的进费却不收我的,不许对手促销却允许我促销 帮我抬高了对手的准入门槛,帮我建造了一道挡住追赶者的防火墙“一个人的肥肉是另一个人的毒药”,怪不得肥肉或毒药,怪只怪没有深切理解自已的胃。
一、酒的营销学分类每个企业都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已的产品;其实,最不了解产品的是产品的发明者,其次是生产者,再其次是产品的经营者。
要想接受这一结论,是非常痛苦的:对于多数研发者、企业主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不接受这一结论就极有可能失败;“多数研发者、企业主不接受他们最不了解自己产品这一事实”,是每年新产品90%失败的原因之一。
产品的研发者,经营者“最不了解产品”的理由,是“当局者迷”,是“关心则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恋,自我中心、偏见。”
医生往往判断错自已的病,以至形成了“不给自已看病”的职业规范;少数高明的企业主也知道人性的死角,坚持“不给自已的产品定位”,始终依赖“外脑”,原因就在于此。
从生产者的角度,酒可按质量等级分类,可按香型分类,可按年份分类,可按主要原料分类,等等。
但是,消费者、酒楼经营者,实际上有不同的分法。
通过总结实际销售与消费活动中的人们所表现出的“评判体系”,我们“发明”了这样一种分类法;这种分类法的价值在于,你的产品属于哪类,你就必需适应哪类的规律;每类“酒”有运作规律几乎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你的酒应该是A类,却使用了B类的价格,或C类酒的人才,你就必亏无疑。
A类:用具
洒不是因为“有用”而存在的,在人类产生之前,不经人类劳动而发生的“自然酒”就已经出现了。
但是,人类确实是因为“用”而造酒的。为了“气味香芬”,为了“通和血脉、畅快肌肤,忧可以为喜,乐可以忘饥”,人们造酒、贩酒、饮酒。
B类:工具
“存在物”总是不断为自己的存在寻找新的理由。“酒”也为自己找到了“沟通工具”等支撑点,“酒肉朋友”成为俗语和成语。
C类:道具
帝王把“酒池肉林”所为财富与权势的标志物,李白把酒作为风流潇洒、才思敏捷、文人清高骄傲的“符号”;草莽龙蛇为接纳天下英豪而把酒作为“慷慨豪迈”的标志。
D类:玩具
酒是“艺术品”,是“文物”,是“赌具”,是观赏品。
以上4类酒,有着完全不同的市场规律。
从价格上说,同一个产品,当人们归之于不同类别时,人们的“心理价格”是完全不同的。
作为“用具”对待时,商品的价格最低;以“玩具”视之之时,商品的价格最高。
举一个比酒更直观的例子吧。一块砖,作为“用具”时,它是建材,无论是用之于修房屋还是用之于筑路,它的价格不会超过0.30元/块;当两军相遇,子弹打光,石头用完时,有人在两军阵中“拍卖”砖,“砖”作为决定两军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价格可以上升到10元/块。如果“砖”有象征意义,如,它是柏林墙上拆下的,或它上面绘有汉代先民生活的图像,那它的价格就可以上升到10000元/块以上了。
酒也是这样。同一原料,不同品牌的酒,生产成本(不是总成本)每斤至多相差几十元,但售价每斤可相差几万元,原因也在于此。
影响人们的“心理价格”的因素之一,是“可替代性”,或“差异化”。
作为用具买酒时,人们心中的“酒”是同质化的;作为玩具购买时“差异化”最强,“不可替代性”最强。
商品品质在销售中的权重也大不一样。作为用具销售时,“性价比”是最重要的“竞争点”,销售队伍的结构、素质也都围绕产品自身的销售力而展开;作为玩具销售时,“整体消费体验”才是最重要的竞争点,品牌形象的差异化,营销各要素的整合,成为最重要的竞争点;营销队伍不再以“销售部”为中心,而必须以“企划部”为枢纽。
越是善于经营“用具”酒的企业,越难以适应经营工具酒、玩具酒所需的变化;多少酒厂在产品升级换代之后几乎是自然而然地、必然地走向亏损,原因就在于不理解新开发的酒在分类学上属于新的门类,过去的经验、人才几乎全部转化成了工作的阻碍。
|!---page split---|
二、酒楼采购行为影响酒楼采购的第一因素是酒楼的“顾客战略”:以酒楼的资源而论,它将以什么方式满足哪部分的市场需求,从而需要供货商怎样的支持。
卖“用具”的快餐店、大排档,关心性价比,要求供应品价廉、物美、实惠,要求供应商的物流服务能力强。
卖“工具”的酒楼,注重特色。作为“工具”,最有竞争力的卖点是“特色”;“特色”能让请客者拥有一个不必进高档酒楼,不必多花钱却又同样达到目的的理由与借口。“特色”还为“沟通”等活动增加了谈资,满足了消费者的沟通需求。它对供应商的要求很有“特色”:1)消费者欢迎的酒必须不惜代价地备足,否则,顾客不仅当场次时减少消费量,下次也会减少光顾次数;2)不欢迎同质化商品,因为,同质化商品同酒楼现有商品是替代关系,不会刺激出新的客源,新需求,反而增加交易成本并影响同现有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即使能收到进场费等“补贴”,也未必能弥补有形与无形的损失之和;3)减少供应商的数量,在“核心供应商”基础上形成“战略供应伙伴”,以形成自己“差异化的采购结构”,从而固化其“特色”。
卖“道具”的酒楼则另有不同。针对“身份”而开的酒楼,关注“道具”酒。当年广东水井坊开张时把水井坊定位为“凭自身能力而创业者”的符号,从包装到人员,到卖场,无不贯穿着“白首成功者”的招牌;热心销售水井坊的酒楼正是“身份”定位的酒楼。相形之下,五粮液、茅台等竞争对手酒自然而然地与“老干部”、“传统”、“官场”甚至等概念发生了联想。某竞争对手正好组织了“志愿军老战士带某某液到朝鲜看望老战友”等公关活动,这些活动的“成功”开展,进一步强化了水井坊作为“白手起家者”、“平民成功者”等群体的“道具”的概念,接受到了竞争对手拱手相让的大片市场。所以,我们私下议论,水井坊的成功不仅仅是建立在自身努力的基础上,还建立在对手的“协助”基础上。
把“吃”当作“玩”来销售的酒楼,同把酒当做“玩具”来卖的酒厂,则是最高层次的整合了。与麦当劳、肯德基针对青少年的“娱乐营销”的成功相似,针对成熟男人的酒,一些新奇好玩但不贵重的小礼品在促销中也能表现出如斯威力,就反映了“玩具概念”的威力。
影响酒采购的第二个因素是酒厂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质量、价格、及时性、差异化、客户化五个层面。
供应商是否有能力同“用具酒楼”的供应者拼价格、比成本;是否有能力同“工具酒楼”的供应者比策划,不断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不断给出新的消费理由;是否有能力同“用具酒楼”的供应者比品牌规划,比营销策略等等,是胜负的关键。
这里的能力包括了“战略”、“组织”、“战术”三个层面。
就以组织为例吧。“用具”的销售形式,是酒厂或经销高的业务员与酒楼的采购实施人(采购部经理或大堂经理)接洽;而“工具”的销售模式中,更重要的则是供货商的企划部,与酒楼的客户部门(销售或公关部)发生联系,“业务员”几乎被“取缔”。
影响酒楼采购的第三因素是酒楼方的文化。酒楼的凝聚力如何,酒楼采购的建议者、决策者、实旋者、影响者等之间的关系如何,实施者的物资利益与“职业前途”各自的“权重”,都是影响性因素。
对酒楼采购行为的分析,是我们供应商制定顾客战略、组织战略、竞争策略等的前提和基础。
作者曾祥文,纬识管理顾问机构(广州)顾问、合伙人,中国营销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营销学会副秘书长;深圳《中国酒报》顾问,烟台长城葡萄酒、安徽沙河王酿酒等公司顾问,服务项目有招商、渠道规划、整合营销企划、营销管理、人力资源战略、生产流程、产品企划、广告企划、业务培训、战略企划等咨询工作。
曾先生与北京《中国酒杂志》及酒乡成都的专业策划公司博然策划公司合作,为酒企提供培训服务,课程有:《酒楼营销基本规律》;《经销商采购结构规划与核心竞争力塑造》;《渠道价值链》;《高档白酒成功关键因素》,《白酒企业由推销型转化为营销型的必要性、障碍与对策》等。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305601915,电子邮件:ZXW88263@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