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抢注 老药“保济丸”出口“名”难保
广东家喻户晓的“保济丸”只能用别名出口,因为香港药厂已将“保济丸”在世界各国注册成商标。“老字号正方古药的品牌保护问题应该尽快提上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好好研究了!”昨天,一直用古方生产“保济丸”的佛山一家药厂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奈地感叹。
据这名药厂负责人介绍,近日在出口“保济丸”时,有关部门不允许他们在包装上用“保济丸”做药名,只能写“原方保济丸”。同时在办出口的相关证件时要写上“外方要求名……”他说,佛山老字号正方古药不但在出口时遭遇难题,在国内也有同样的尴尬。自称“佛山始创,正宗经典”的佛山保济丸生产药厂冯了性药业负责人向媒体介绍了有关情况之后表示,将上书政府有关部门,呼吁佛山各方有意识地培养和保护传统名牌、老字号和知名商标。 药名体现“普济众生” 佛山这家中药厂负责人说,佛山李众胜堂保济丸,创始于清光绪末年(约1907年),至今有近100年历史,现在仍是家喻户晓的名药。保济丸的创制人李兆基,清光绪初年家居佛山名镇文明里,自号李耕寿堂。 关于保济丸的诞生,历史上有这样一段传说:有一天夜里,李兆基梦见吕祖赐以一条药方,让他依法制丸,普济众生。李梦醒后,还清楚记得方中之各味药名,于是依法炮制,制成泛泛小药丸,为了发扬其普济众生之精神,为该药丸命名“普济丸”。 读音接近演绎为“保济丸” 由于粤语读音“普”“保”接近,后来药名渐渐演绎为“保济丸”,一直沿用至今。 为了体现“普济众生”的精神,开始的时候,李家只是将“保济丸”免费赠送给人们服用。由于该药方对常见病如感冒、食滞、腹痛、肠胃不适等颇有疗效,很快赢得民众口碑,互为传诵,上门求药者日渐众多。后来李家将其生产场地迁移到祖庙大街设店经营,并改号为“李众胜堂”。 随着业务迅速发展,李家渐渐成为佛山药业富户之一。并在广州桨栏路开设“李众胜堂”分店。 省港两地同出“保济丸” 1919年李兆基逝世,由其养子李赐豪继承李众胜堂。1938年,佛山沦陷,李赐豪举家迁移香港,但佛山祖铺的营业一直经营直到建国后。李赐豪迁港后,在香港设厂经营“保济丸”。 而佛山、广州等地的公私合营药厂也继续生产正方古药“保济丸”。所以形成了几十年来省港两地“保济丸”都保持旺销的局面,而香港制造的“保济丸”商标仍用“佛山始创李众胜堂”,并印上李兆基头像作商标。 曾用“胃和丸”名称生产 上世纪50年代一段时间,佛山生产的“保济丸”尽管处方和工艺都保留不变,但只准用“胃和丸”的名称。 1988年,由现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的前身——原佛山市制药一厂和佛山有关部门向广东省卫生厅申请,重新将“佛山李众胜堂”创制的“保济丸”制造权划归佛山生产销售。 佛山商标局专家蔡先生说,“保济丸”是一种药品名称,其药方还载入了我国国家药典,内地保济丸想要恢复“正名”出口,可以尝试由生产企业联合向出口国申请取消其商标名称,恢复“保济丸”作为一种药品名称的本来面目,这样将来各生产保济丸的企业就可以以“XX牌保济丸”的名称来出口了。 应为名产品商标注册 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广东名药“保济丸”,因历史原因出现多地生产的局面,并被他人注册成商标,致使原创厂家产品出口要改为他名。从这一案例,人们可以看到,对著名产品的名称宣传保护的重要性,并应抓紧对那些现存的民间著名产品进行调查,指导、扶持企业进行商标注册,确保著名产品不再成为他人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