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家住北京通州的张先生从商标事务所一口气购买了5个闲置商标(已注册但未被企业使用的商标),总共花了48万元。张先生表示:“希望借买卖商标赚点儿钱,去年我投的一个商标赚了3万元,也希望通过此举保护一些民族知识产权。”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随着人们对无形资产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潜在价值日益显现。于是,一些“嗅觉”灵敏的北京人看中了这一商机,专门做起了商标买卖,一批“商标投资人”开始在北京涌现,成为一种新型职业。据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北京新增商标投资人上万名,其中一位投资人已拥有100多个闲置商标,成为京城最大的商标大户。
所谓“职业商标投资人”,就是以注册、买卖商标赢利为职业的人。他们把注册、买卖商标当成了一种投资方式,每天上网进行商标查询,互相讨论商标信息,碰到好的创意立刻申请注册。据金大商标事务所负责人介绍,该机构掌握的闲置商标中,有相当部分属于个人投资行为。由于法律允许个人注册商标,很多人把自己构思好的名称及时注册成商标,在有效期内等待时机“抛售”。
职业商标“炒家”王燕红女士透露,现在一个有价值的闲置商标交易价格一般为10万元左右,好一点的商标交易价格会更高,从20万到50万不等。许多人就是看准了这样的商机,才纷纷开始注册或者转让商标赚钱。
新修改的《商标法》对注册商标申请人的限制放宽了,只要不是恶意抢注商标,法律都是许可的。但是专家们普遍认为,由于商标属于无形资产,价值不好衡量,因而买卖商标存在难题。很多人看重的是已经知名的商标,但这需要注册人花费更大的资金去开发、培育市场。而且,尽管有些商标是很有名气了,也往往卖不出去,给商标投资人带来经济损失。前不久,江苏徐州“中华”、河南“诸葛亮”等知名商标的流拍就充分说明了商标投资的风险。
面对逐渐升温的“炒商标”热,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风险不容小视。对注册商标的个人来说,虽然花费不过2000元的注册费和商标的设计费。但某些投资人在注册时,抱着一种投机心理,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打“擦边球”,如何与名牌更相近,以获得更高的利润。而出大价钱买这些商标的企业,却极有可能在名牌企业前来打假的风暴中一败涂地。因而,对商标投资者和企业而言,选择买卖商标,必须谨慎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