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拥有的‘通化’商标正面临着泛化的危机”。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鹏近日很苦恼。
所谓品牌泛化,是指某一类产品在市场上取得出色业绩后,其原创品牌即成为其它同行仿效的对象。据了解,我国以行政地域命名的酒类产品品牌只有几家,如青岛啤酒、泸州老窖、通化葡萄酒等。作为一种特定的经济文化现象,以地域名称注册的商标,在给通化葡萄酒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其带来始料不及的影响。
作为中国驰名商标“通化”的商标持有人,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67年历史的老字号,它生产的通化牌葡萄酒曾荣获国内外各种奖50余项,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近年来,通化葡萄酒却受到了大量作坊式小厂的“围剿”。随着通化葡萄酒在全国范围的走红,大量小厂冒了出来。据当地工商部门统计,通化地区最多时竟有220家小酒厂。为了扩大销路,一些小酒厂在产品标志上投机取巧,从注册商标到产品外观设计、包装装潢,都仿冒得维妙维肖。
更有甚者,一些作坊式小厂昧着良心,猖狂造假。据通化公司技术人员介绍,山葡萄酒酿造过程比较复杂,在他们这里,所有原汁进厂后都要用橡木桶封存3年后才进行制酒,而不少小酒厂根本没有储存能力和发酵工艺,生产设备极其简陋,使用的是“三精一水”——酒精、糖精、葡萄香精,再拌上自来水,灌瓶后用木棒将木塞一砸就成了。由于其售价低廉,迎合了低端市场的需要。
杂牌猖狂,正牌遭殃。董事长王鹏告诉记者,通化葡萄酒2002年以前每年向国家缴纳税款达6000万元以上,而随着小酒厂的搅局,公司去年经营业绩明显下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分别比上年下降14%和17%。公司每年花在打假上的费用高达700万元,但仍收效甚微。
据了解,通化地区的几家作坊小厂一年前曾被中央电视台曝光,在这之后,通化市成立了专门机构,全面整顿葡萄酒行业,扶强治劣。迄今为止,通化市有关部门已查处、关闭了近百家粗制滥造的小酒厂,现在敢直接在商标上直接假冒侵权的不多了,但品牌模糊以及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仍然存在。
业内人士指出,要真正正本清源,行业管理机构和政府应联手出台严格的标准法规,完善葡萄酒标准体系,强化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市场,坚决取缔和打击仿冒伪劣企业,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