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25日,由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牵头召开了健力宝新闻发布会,会上健力宝执行总裁江达明正式对外宣布健力宝集团股东及董事会讨论的决定:张海不再担任董事长和总裁职务,由祝维沙担任总裁主持健力宝全面工作,魏小军任集团董事长,运营总裁是叶红汉,而张海将继续担任健力宝董事一职。按照健力宝公司章程规定,由控股方健力宝健康产业公司指派裕兴集团副总裁魏小军出任董事长,而外资股东CASA亚洲有限公司派出总裁,祝维沙正是CASA方派入健力宝的人选。
张海拿健力宝来做资本运作的载体,向与饮料主业无关的产业扩张,使得健力宝的运营资金变得非常紧张,更加上他在经营管理的经验和能力上的相对不足,使得健力宝的实体运作,也陷入困境。为了顺应健力宝的战略调整,并确保企业成功上市,张海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健力宝的内部人员透露,张海初始很想把事情做好,这个事情就是自己来做实业,比如销售、管理,但他确实不在行,所以选择现在退出管理层,这应该说是他的一种无奈,更是他的解脱。
究其张海突然退出管理层的原因,本人以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1、依托健力宝的资本运营,出现较大问题,带来资金链危机
张海认为“健力宝”本身就是资本运营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它有外部形象,也具备资金条件(实体企业),于是他就频繁地利用健力宝翘开资本市场的大门。而张海此举在业内被称为 “左右手策略”,即产业和投资相结合,每次出手的同时都会在当地建立一个发展饮料的“健康产业园”或给予在当地投资的承诺。健力宝集团目前的业务主要分为两块,健力宝的主营业务—健康产业和投资业务(涉及的行业面可能要宽些,这几次计划收购的上市公司就是属于这块)。
健力宝集团今年1月意收购华意压缩时曾在江西景德镇计划投资2亿元建立一个健康产业园,旨在打造“一个以江西为中心的区域性茶饮料生产基地”。而今年7月,健力宝集团计划收购湖北双环科技时又表示将在上市公司所在地城市投资3亿元建立一个年产10万吨的生产线,作为健力宝在华中地区饮料基地。
而收购西北化工的同时虽然因为土地没有现成的,没有当地建立“健康产业园”,但健力宝集团并没有放弃在西北发展饮料业的打算,明确提出要“利用甘肃当地资源,发展新兴果饮产业”的计划。
如此种种,张海复出后几次出手中,总是将“发展饮料产业”和“对外投资”结合在一起。
但是,张海并没有达到他预期、或者说是对外宣称的预期目标,意欲收购华意电器的项目,因中途杀出“程咬金”,最终健力宝无奈出局。
张海此轮收购的几家上市公司和饮料行业偏离甚远,除了上述三家上市公司外,健力宝集团还从事着为数不少的对外投资,其中包括在河南平顶山的宝丰酒以及广州的房地产等。
张海接手健力宝后,把其在凯地的系列资本运作也运用在健力宝身上,这样的资本扩张很多时候是毫无实际意义的(比如收购与健力宝主业毫无关联的西北化工等),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资金方面出现问题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张海极易把健力宝的实业资金挪到资本市场上去。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健力宝外包的空罐,因资金问题,得不到及时供应,造成生产受损,健力宝的一条生产线每分钟最大可生产2000罐,在饮料旺季到来前,会达到1800罐的负荷,但尴尬的是,却没有足够的罐来装,究其原因在于健力宝也在托欠上游厂商---制罐企业的钱,从而导致成品下线速度变缓。
|!---page split---|2、销售问题使得不善于实业运作、特别的销售工作的张海提前下课
张海将自己在饮料行业的目标细化为三个方面,“首先,我希望健力宝继续保持运动功能饮料和碳酸饮料的民族第一品牌,同时要跟进口的国际品牌竞争,在未来的两年内达到10%的市场占有率;第二,在果汁饮料、茶饮料这两个领域要晋升到前三名;第三,今年我们将会大力开展饮用水和矿泉水业务,推出健力宝品牌的饮用水。”
张海在携重金杀入饮料实业领域后,便大刀阔斧地开展了其扩张攻势。先是从2002年3月份开始组织新产品研发,到6月份就推出了近30个产品一齐上市,业界认为堪称神速。自张海走马上任以来,相继推出第五季、爆果汽等卖点产品,市场反应热烈。但销售业绩却不见起色,特别是在销售渠道上的问题是最典型的,饮料行业的规律是“得渠道者,得天下”,但健力宝却在面临经销商信任危机,多数经销商有明确意向准备放弃健力宝,另谋他路。在渠道方面的问题,集中在经销商订货与回款方面的缺陷,健力宝存在结款周期长,拖欠货款的情况。而随之带来的突出表现为地面铺货速度一度跟不上空中广告轰炸的步伐,未能给市场和竞争对手持续的压迫感,失去了迅速壮大主业和进一步扩大市场优势的良机。与此同时,饮料业同行却不断进逼,无论软饮料的娃哈哈,茶饮料的康师傅和统一,还是碳酸饮料的“两乐”,都开始进攻健力宝赖以成名的优势领域———功能饮料,今年市场上火爆的功能饮料有:乐百氏的脉动、娃哈哈的激活、养生堂的尖叫、康师傅的劲跑、统一的宝健、雀巢的“舒缓”、汇源的“他+她-”以及老牌功能饮料——三得利维体、佳得乐、怡冠等,而新推出的健力宝A8的踪影,却是很难觅到,也没有多少声音。
入主健力宝时,张海曾向外界描述他的计划:到2004年产值达到100亿。但现在的情况是,2003年健力宝集团的销售收入约为30亿元;张海离他的距离还有很远?销售问题使得不善于实业运作、特别是销售工作的张海不得不下课,这也是一个必然结果。
3、健力宝的战略调整,促使张海角色的转变
健力宝在遭遇资本市场上的失利后,重新规划战略方向及公司主营业务,将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饮料主要业务的发展,包括着力发展运动饮料、休闲饮料、茶饮料以及其他健康领域;今后的投资,也将围绕与主业关联度较高的领域进行。
不擅实业运作,特别是不熟悉饮料行业游戏规则的张海,在此时下课,也成为一个正常的结果,因为张海的角色也要得到相应转变。
4、健力宝准备上市对经营业绩提出了新的要求
张海应该说为健力宝带来了新生,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但这个新生多为资本所带来的结果,在市场销售方面,不能说有了明显的起色,或者说脱胎换骨的地步,相反,优质渠道资源正在不断流失。为了确保健力宝有一个使实实在在的业绩,也为了将健力宝送上证券市场,张海的适时退出,是一个不错的决定。这也应了一句名言“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张海将管理和销售重新归位给职业经理人,而自己得以脱身,全力以付地向证券市场冲刺。健力宝一直在寻找IPO(新股发行上市)或者海外上市,另外也不排除借壳上市。应该说健力宝上市的没有多大问题的,只要找到适当的方式和时间,张海有把握将健力宝推向证券市场。
由于证券市场的融资状况是直接跟企业经营业绩挂钩的,按照2003年30亿元左右的销售额计算,上市融资应该在10亿元以上。为了确保上市成果的最大化,张海必须要将健力宝经营状况拉到最佳状态。而正如前面所言,张海客观上又不具备这个经验和能力,需要依托在实业操作上有丰富经验的合作者来完成,祝维沙即是典型代表与最佳人选。
我相当看好健力宝,认为健力宝已经走上理性的发展道路。健力宝集团,包括张海本人已经预见到危险,及时的收缩了战略,重新回到饮料的主业上来。而张海也适时转变了角色,退出管理层。现在的步骤可以分解为:换帅、收缩战略、良性的资本操作。战略收缩表现为:重新规划战略方向及公司主营业务;良性的资本运作表现为:依靠健力宝主营业务——饮料的增长,来推动证券市场——上市的最大成果;而换帅,是战略转换的起点。先有换帅,再有之后的行动步骤。
可以这样说,我对现在的健力宝很有信心,甚至可以考虑去那里做个小兵,如果他们要的话。
原文各有部分内容发表于《中国经营报》2004年9月6日、《东方早报》2004年9月7日
本文未经作者许可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确有需要,请务必与作者联系。
高剑锋,联纵智达咨询师,兼任多家企业营销管理顾问,倡导战略性产品管理。欢迎与他探讨,联系电话(0)13764950966,MSN:[email protected],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