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企业三说之狼羊虫》
其实,看到三个排列在一起的《企业三说》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尤其是在书店被当做特别推荐的系列图书时,感觉也不明显,无非就是有关企业的一种特殊的说法,纯属个人的研究和观点,仅供参考而已。也就是在这种心情的驱动下,觉得可以不用严肃认真,一本正经地摆开读书的架势,不用事先做好特别的准备,预备纸笔,一付做记录的样子。开车的途中,临睡之前,将光盘放到CD播放机中,于悠闲的情绪下开始这趟有趣的《动物世界》旅程,这也是一次与企业竞争,市场发展密切相关的动物世界的旅行。当听到凄厉的狼嚎,嬴弱的羊叫,以及夜幕降临后充斥森林中虫鸣的时候,听觉系统立刻给大脑发出了信号,这种切入企业竞争的方式到是一种独特的,新颖的创意。原本期望在轻松的环境中听到入睡的企图是破灭了,思绪被带到了遥远的丛林,远古时代,甚至更加久远的世界,动物世界的拼杀,弱肉强食的画面不断地变换和闪烁,即有狼的凶残、冷酷的眼神,又有可怜的羊的求救的目光,还有昆虫复杂的复眼,不时刺激着头脑中的神经,让我回想起美国脑神经学家保罗·麦克林在1990年的研究成果。麦克林是美国马里兰州国家卫生研究院脑发展和行为实验室主任,他在1990年提出了一个三脑合一的理论。他指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人的大脑包括三个独立的部分,每个部分有不同的结构和化学构成成分,每个部分独立工作,三个部分整合在一个大脑中,称为三脑合一。
他的理论特别强调最早形成的那个部分,就是最古老,原始的部分,他称为爬行类脑,也叫爬虫联合体,相当于昆虫,如蚯蚓或者蟑螂,形成于5亿年前,随着不断的进化,构成了第二个部分,即边缘系统,在2-3亿年前,称为哺乳动物的脑皮层,随后才是最新的部分,形成于10万年前,标志着人类进入高级哺乳动物的行列,称为新脑皮层,负责思维,学习,解决问题和沟通等。在这个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新生部分替代原始部分的情况,却出现了共存的情况,尤其是爬虫类区域的存在决定着人类最原始的行为,潜意识行为,当这个部分主导其它两个部分时,该人的行为显示的是虫性;当脑皮层主导整体的时候,就是哺乳动物类型,以数量大的食草哺乳动物为代表,随后那些不擅长食草的动物开始进攻同属的哺乳动物,构成了食肉的哺乳动物类别,由于食肉的要求比食草要高,因此,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就更加有组织,有系统,并形成了三种类型的行为表现,从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
如此看来,华章经管推出的这企业三说好像暗合了麦克林的三脑合一的理论,将由人组成的企业分为三种特性来分析其利弊,优劣,短长,不仅有深刻的行为科学依据,还有非常实际的借鉴意义,比如,在听完后的第一个疑问就是,自己所在的企业是什么类型的呢?紧接着就是,那么我个人又是什么类型的呢?或者更多的疑问油然而出,海尔又是什么类型的呢?戴尔呢,海信呢,华为呢,联想呢?惠普呢,微软呢?或者长虹呢?太多的企业可以被划分为这三个类别中。不禁又会想起,中国在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时候,媒体好像热炒过一个话题,那就是狼来了。不仅把外国企业贴切地比喻为狼,而且这样比喻的出发点好像就是一种羊的心态,尤其是号称我们有实力与狼共舞的时候,更加是一种努力提高竞争力的羊的勇气和决心,果然,一个号称自己是土狼的企业开始要求并跃跃欲试地向狮子演变了,开始深入敌后了,开始在全球市场一决高下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瞧,又出来两个动物的比喻。
更加经典的引申就是企业中各种职位的人的比喻,作者明显带有嘲笑的口吻评述人力资源的虫性时,似乎听到了一种无奈的推崇,企业具备强烈的狼性是好事吗?是坏事吗?羊性必然要被淘汰吗,真的是历史必然结果吗?虫是最原始的自然生物,据说也是生命力最顽强的生物,即使人类被自己创造的核武器彻底毁灭以后,可以生存下来的一个生物,那就是蟑螂。北京人擅长玩弄语言文字,对中国语言文字操作的能力是高超的,居然创造了人虫的说法。人虫,就是芸芸众生,茫茫人海中那些以未经承认的方式而获得某种特殊权威,某个领域专家称号的人,统统称为虫,比如古玩虫,车虫,书虫,网虫,房虫,就是到了商业社会的氛围中,也创造了一个生意虫。虫实在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无利不图,无商不奸,他们圆滑,世故,老练,机智,周到,他们简直就是应该存活下来的那些蟑螂呀。在谈到企业中的市场营销人员时,一线的销售人员时,作者推崇开疆拓土的狼性意识,那种咄咄逼人,勇往直前的狼,凶狠的,残酷的,冷漠的狼。作者明显是有偏颇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说法实在是对羊性的恶毒的言语,将麦当劳的工作人员比如为五分加绵羊的劳动机器实在是对人的尊严的蔑视和不恭,可是,其立场和观点看起来又是符合逻辑的,可不是吗,如果企业可以向麦当劳那样规范员工的行为举止,那么企业的利润,股东的期望不就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回报吗,不是股东,资本的力量在决定着企业吗,他们满意了,天下就太平了,繁荣了,那可是以羊的勤恳和善良为前提的呀。
如此栩栩如生的借喻,对现实生活的描述,企业中生动的写照,都无法阻挡读者努力探求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我到底是什么属性?我所在的企业又是什么属性呢?不搞清楚这个答案,就更加无法入睡,因为,具体的属性似乎已经决定了未来的生存,以及到底还有多少生存能力,是否还来得及采取行动呢?
有声书是一个慢性药品,属于中药类,并不追求快速解决问题,只追求易懂,容易接受的结果。人类接受有组织的,系统的知识有两种基本方式,一个是视觉,一个是听觉。视觉就是读书,看报,看电视,看生活百态,看人间冷暖,看人世沧桑,总之是通过眼睛获得外界的信息和知识。第二个选择就是听觉,收音机曾经是我们获得新闻的一个重要途径,想当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还印刻在脑海中,虽然似乎年代久远,但是,随着汽车的普及,通过听力来获得信息再次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来源了,比如交通台的广告收入不断增加就足以说明通过听觉获得信息的人口在增加。企业管理图书在文字的阅读领域中已经占有了恰当的比例,但是,在声音的倾听领域,还被大量的快速信息,天气预报,娱乐节目充斥着,能否在轻松的时候也听听企业中的事情呢,这就是一个需求,一个正在稳步成长的市场,让有声书如星星之火,借助家用轿车的普及发展而燎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