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海贝商城 海尔是海,海尔也在海中



一、海尔是海:

最近,经常从报纸、网络等媒体看到很多对海尔提出质疑的文章,从我的感受看,大多数文章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是希望海尔成为世界级的品牌,能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海尔过去十八年的发展及对社会、民族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要初述海尔的贡献,我体会至少有以下六点:

1、海尔成功的经验,证明了国营企业不是不能搞好,关键要看是否选对了核心领导或领军人物;从另一方面也提醒政府职能部门:单纯靠政府职能部门这一个“婆婆”来“选秀”是不合理、不科学的,没有竞争机制的“选秀”,一次、几次都有可能无法选准企业的领导,是要付出很大“选秀”代价的,海尔的“赛马机制”更适合政府职能部门优选、使用、考核人才的借鉴。 2、海尔的部分优质产品不仅进入了千家万户的,而且还给既是海尔的消费者、又是其他企业的领导、干部、普通职员等带去了海尔比较先进的、适用的文化理念和管理思想等,荡涤、洗刷了部分人的心灵。

3、海尔的发展经历或暂时的成功经验引起全国众多专家、学者、企业家、消费者、企业管理干部等多层人士的关注并进行学习、研究,给我国企业管理界、经济理论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观摩、学习参照物或样本。

4、海尔容纳了三万多名的员工,为社会解决了相当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

5、全国大批人员踊跃到海尔学习、参观,促进了宾馆、餐饮、旅游、客运等产业的发展。

 海尔是海,海尔也在海中

6、因为海尔目前的规模,海尔的产品链为其他企业也提供了许多竞争、发展的机会。

海洋是人类的朋友,海洋赐予了人类丰富的资源、调节着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气候,如果从这个角度进行部分类比、并来评价海尔的话,海尔是海。

作为一个对社会有如此明显积极作用的企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点是很自然和正常的,加上我国企业界过去司空见惯的现象:很多曾经被冠以“优秀企业”、“红旗企业”称号的企业,到后来都奄奄一息、甚至破产倒闭,所剩“常青树”类型的“优秀企业”寥寥无几;因此,很多人士以“惯性思维”或“理性思维”对海尔怀有或产生各种各样的担忧、甚至是质疑也是正常的;相信海尔人不会把他人(包扩本人)可能不恰当、甚至不准确的议论、判断当作“杞人忧天”,当然,在目前各种议论中也不乏某些不健康的贬低或谩骂,对于这一点,我想海尔是海,能容得下各种事物,相信经过事实般的海浪冲洗、碰撞,事物的真伪自然能分明,正可谓“真金不怕火炼!”

二、海尔也在海中:

对于海尔来讲,海尔也是企业,而且是处于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目标越来越高、企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受社会关注和研究的程度越来越深的境况,很自然的,其规范性和有效创新性的经营、管理难度也将日趋增大。随着海尔的发展,可以预料:其管理难度要大大地大于十八年前的管理难度,明天海尔的管理难度要大于今天海尔的管理难度。从这个角度上讲:海尔不可能不遇到新问题,海尔不可能不在新形势下重现海尔的老问题;海尔也不可能不出现其他企业曾经出现或存在的问题,等等,形象地讲:海尔被众多可见和不可见的、千变万化的“问题”所包围,海尔不可避免地要在“问题海洋”中善于和勇于搏击,才能游向越来越高的目标的彼岸。

2001年8月1日,我曾经通过电子邮件向海尔提出了海尔在管理方面的四个细节性的问题,海尔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分别在本人发送邮件后的一小时内、两小时、四小时内给以了电话回复;海尔人“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让本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海尔是海”,名不虚传,这件事情是本人给其他企业人员进行“精细管理工程”、“企业文化创新建设技巧”、“品牌客户服务体系”等课程培训时必讲的案例。

最近,本人又想通过电子邮件与海尔人交流本人对海尔有关问题的认识或看法、建议(当然,本人认为是海尔的问题,或许海尔人认为不是问题),可是却在海尔的网站上再也找不到以前能找到的有关部门的电子邮件地址,换来的是如果想给海尔发送一封电子邮件、进行交流,必须先要注册(这是本人目前遇到的唯一案例),现在很多企业在与客户或公众建立交流和沟通方面,都提倡和实施“沟通零距离”的观念和做法,把有关部门、甚至领导的电子邮件地址都名列网上,以减少交流、沟通的环节,可现在,如果你要给海尔有关部门和人员发送电子邮件却需要注册,这无疑是比以前发送一封信要增加一段时间,人为增加了社会公众与海尔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的距离。在与社会沟通和交流方面,应该是尽可能的方便社会上的建议人、投诉人给海尔有关部门发送职务性的电子邮件,就像海尔2001年时的那样,对于这种变化,不知海尔是否是从集中管理建议类、投诉类邮件等角度来考虑的,如果是从这种角度考虑,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表明了两个问题:

(1)怀疑或不信任海尔自身有关部门和人员的独立工作能力以及与社会人士交流、沟通的能力;

(2)增加了沟通和交流方面的办事环节,降低了办事效率,与海尔的“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是不一致的,“反应”可能还会“迅速”的产生,但却可能是非正式、非正常的“反应”。

三、关于如何学习海尔成功经验的认识和建议:

在如何学习海尔成功经验的问题上,我的认识和建议如下:

(1)十八年前的海尔如果学习、运用海尔目前使用的OEC管理法和其他先进管理法,发展不到今天的海尔;学习海尔是要有条件的,不是谁都可以学到海尔经验的,首先要看企业的领导人是否具备相应的哲学素养;谁盲目学海尔,谁“死”,这里的“死”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而是大部分的企业人员如果受到某种其他诱惑、盲目去学习海尔,是不会达到其想象的或抱有的学习目的的,是不会达到预期期望的学习收效的。当然,企业如果举办“旅游+团队训练+技能观摩+企业文化建设”等“四合一”的活动,把海尔当作一个环境或载体,则是可取的。 (2)现在有一定比例的企业“跟风”、派员花相当的时间、财力等到海尔学习,是一些企业领导在管理思想不成熟的表现。正因为这些企业领导的不成熟,一部分培训机构抓住国内很多企业领导不具备善于学习的技能的特点、但又希望像张瑞敏一样成功的心理等因素,及时、成批地推出和组织冠以“海尔经验”、“海尔成功”等字样的培训班。个别自身管理混乱的管理咨询、培训类型的公司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却没有学习、运用到一点海尔的用人经验,受这样机构诱惑而参加海尔经验的学习或培训班,能会有好的收效吗?这也正是目前很多单位的人员去参观、学习了海尔以后,回到企业后根本不知从何学起,即使学了,也是两不像,海尔的没学会,自己的特点又丢了。

(3)在如何学习的问题上,海尔人是最有发言权和主动权的,我们学习海尔不应该是简单地模仿、学习、照搬海尔现行的管理方法,这些方法的产生和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我们学习海尔,是要学习海尔如何善于学习、借鉴、创造、提高,找到自身成功的道路和方法,不是去学现在写在各种学习、培训等有关海尔资料上的“鱼”,而应该是去学海尔猎取“鱼”(而且不一定就是海尔或其他培训机构现在所展示的“鱼”)的“渔”。

面对很多不善于学习的企业人员还在盲目、纷至沓来地到海尔学习,作为善于学习的海尔,我建议海尔有可能和有必要调整“欢迎和接待全国企业参观、学习海尔”的策略,推出“海尔回访全国参观者的活动”,并谢绝全国企业再盲从派人到海尔参观、学习。

以上仅为个人陋见,权当本人把海尔又作为一次案例来分析,如有不当,欢迎批评、指正。

(2003年2月27日完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14632.html

更多阅读

宝刀锋自磨砺来----廖振宇是如何成长的? 青春在磨砺中成长

宝刀锋自磨砺来----廖振宇是如何成长的?前不久某天一大清早,接到廖振宇发来的信息:“老师,新加坡国立大学给了我全额奖学金的offer,他们的商学院世界排名十位左右,世界综合排名大概二十多名,专业排名前十貌似,学习期间要去耶鲁和剑桥访问一

《金陵十三钗》故事原来是假的 原来你也在这里 故事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很早以前我在火车上读那种消遣的小报上看到过,当时感觉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当看电影一开始的时候,才知道原来《金陵十三钗》就是写这个,看完后感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日本鬼子真的很坏,美国人真好,中国妓女真伟大

声明:《海尔海贝商城 海尔是海,海尔也在海中》为网友申请微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