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攻势 韩国三星集团李健熙会长曾经说过:“三星电子的原则是:一个产品,如果不可能做第一,就干脆不做.”现在,他做到了。从最初半导体器件、薄膜液晶显示器,到手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三星电子有17种主导产品进入全球市场前五位,其中更有12种产品的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三星以其DRAM稳固的地位为依托,将产业范围扩展至LCD、信息通讯等领域,并逐步形成各产业相互促进、齐头并进的局面。
从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情况来看,三星也是速度惊人。其产品总销售额,从1998年的166.4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338.6亿美元,整整增长了一倍。而营业利润也由1998年的25.7亿美元增长到了2002年的60.3亿美元。增长速度超过100%。特别是在家电、半导体、移动电话等行业大萧条的2001年,三星电子依然大放异彩。其产品总销售额仍然达到了164.9亿美元,利润总额为17.3亿美元。而同期的日本综合性电子企业却纷纷亏损。其中,日立、松下电子公司分别亏损37亿美元和33亿美元,东芝、NEC、富士通等公司的亏损也在20亿美元左右。即使是全球电子行业的老大索尼公司也亏损了1个多亿美元。
在品牌提升方面,三星也是突飞猛进的增长。在2002年美国国际品牌集团和《商业周刊》的品牌价值排行榜上,三星电子以83亿美元,居世界100大品牌的第34位,比上年提升了8位、品牌增值30%。在世界100大品牌中,三星品牌价值的上升幅度是最大的。而其老对手索尼的名次却从第18位下降为21位。同样的,手机领域中的竞争企业诺基亚(第6位)和爱立信(第71位)的品牌价值受去年IT产业不景气影响,分别下降了14%和49%,与三星品牌形成了明显对比。2002年6月,美国《商业周刊》排定全球IT百强,三星电子也以绝对优势领先微软、Intel、IBM等,力拨头筹。
三星中国迷局? 随着中国巨大市场的开发,以及消费购买能力的不断提高,三星电子也开始不断的重视中国市场的这一块大蛋糕。3月份三星中国换帅,三星“三把手”、原三星电机总裁和三星副会长之一的李亨道出任三星中国的新会长,充分体现了三星电子对中国市场的重视;5月,苏州三星宣布增资4600万美元建立第二工厂,形成年产空调120万台、压缩机100万台的生产能力;6月份,三星宣布彩电和显示器事业部合二为一,成立电子影像显示器事业部。而三星中国总部总裁李亨道到中国来的使命,就是加速中国区的业务发展,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将三星的全球主战场自美国移至中国,并且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建成三星电子的第二个总部。但三星电子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除了手机和显示器以外,却和其在欧美市场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赛诺市场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2002年,在电冰箱行业中,苏州三星生产的电冰箱仅列行业第八,市场占有率为4.7%,远远比不上行业老大海尔的22%。洗衣机行业中,苏州三星的洗衣机列行业第十二,市场占有率为2.1%,海尔依然是行业老大,市场占有率为24.9%.微波炉行业则呈现出寡头垄断的局面。格兰仕一家就占到50.8%的市场份额,该行业前三名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令人吃惊90%左右。而三星的市场占有率仅有2%左右,位于市场第七的位置。在彩电方面,长虹以16.4%的市场份额位列榜首,而天津三星市场占有率仅为1.8%,位列行业的13位。
手机方面,2001年中国手机市场总销售量达4,900万支,主要并以GSM手机应用为主,2002年受惠于GSM/GPRS市场持续成长,及中国联通构建的CDMA系统于2002年初开始放号后,至2002年底前,用户数可达约400万户,将促使中国整年手机销售量可望达5,500万支,其中摩托罗拉及诺基亚两者便拿下近60%的市场占有率,三星电子在大陆手机总销售则约只有10%左右的占有率。而这部分的份额还要部分归功于三星水货的冲击。
唯一使三星位居中国行业第一的产品来自三星的显示器。三星显示器毫无疑问是整个三星电子的王牌产品。从1999年开始,三星在中国市场已经连续3年保持自有品牌显示器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第一名。1999年三星显示器以45万的年销量、20%的市场占有率位居中国自有品牌市场第一位。2000年11月三星显示器自有品牌销量突破100万台,成为显示器自有品牌销售史上唯一一家销量突破100万台的厂商,同年市场占有率为30.52%。2001年三星显示器达到了150万的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为29.98%。
面对如此的市场表现差异,我想可能也是三星以前对中国市场重视不够的原因吧. 此前的几年间,三星尽管对中国市场颇为看好,但充其量也只是将中国视为韩国的一个“后院工厂”,并没有将其当成真正的消费市场. 但据三星中国会长李亨道介绍,从2003年起,三星将重构中国发展策略,三星中国的角色将由最初以低价劳动力为基础的“制造基地”向以高端个性化产品为基础的品牌中心转变。此后,中国将成为三星“最重要的海外业务与品牌拓展市场”.
但是三星电子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高端定位,是否能导致三星电子产品在中国的一个大翻身,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三星电子产品要想在中国突进市场前三,其难度是相当大的. 到目前,三星在中国的一半销售额仍然来自洗衣机、电视机、冰箱和音响。由于大多数工厂都是与中国企业合资建立,要想增加传统家用电器的产量比较困难,而这些传统业务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电子制造商的激烈竞争。中国的家电市场也许是全世界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很多的家电跨国公司包括索尼、松下、伊莱克斯等公司在中国都曾经遭遇滑铁卢。它们最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也是以高端切入的。但是到了现在,在中国家电市场幸存下来的跨国公司无一例外的都没有坚持其所有产品都高端的原始目标。这主要要归功于中国本土家电企业对中国市场特点的把握,对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的适度估计。而不是一味的以高技术来吸引消费者。而家电市场的频频价格战也使得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更加理性。价格在目前中国家电市场仍然是一个不可或缺营销工具。
即使在三星最引为人注意的手机方面,尽管三星手机以其漂亮的外观设计赢得了很多中国消费者的心,但是对于三星手机的高价定位,很多人是看得起买不起。而正是由于三星手机的高价定位,导致了三星水货手机泛滥,据有人调查,市场上的水货三星手机多达九成。中国消费者目前所用的三星手机大多为价格便宜的水货。但是水货使三星能在短期间能抢占中国的一部分市场,但是对三星而言只能是弊大于利。第一,水货的质量一般都不能保证,尤其是那些改版水货,买了水货的消费者,会以为三星手机就是这个质量;第二,水货没有售后服务,消费者也会以为三星的售后服务质量低劣,维修点太少。三星水货只会对三星品牌带来冲击。但即使三星在中国建厂扩大产能,事实上也是无法消除水货的现象。
三星在中国显示器的成功就更能说明三星所有产品在中国都定位高端是比较危险的。三星显示器一直都是蝉联行业第一,但是三星显示器能够取得如此出众的成绩,主要三星进入国内市场的时间较早,本土化策略较为成功,性价比极为突出。三星采取了积极的价格策略,每一系列的产品都有高中低档供用户选择。而且三星具有完整“产品大家族”概念。显示器产销量世界第一的三星不但以质取胜,而且以量取胜。三星的产品线从普通CRT到纯平、液晶,从14、15、17到主要面对行业用户的19英寸以上的大屏幕显示器,应有尽有。而如果把三星显示器仍定位于高端的话,我相信三星显示器在中国的表现不会有如此突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