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涨价推动粤家电价格小幅上调
家庭设备用品价格已连续3个月上涨 本报讯 (记者 邓红辉 通讯员 田志峰) 广东省城调队价格调查资料显示,钢材、铜等原材料涨价已逐渐传导至市场消费领域,今年部分白色家电产品在成本不断增加的压力下,其市场消费价格正悄然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今年以来,全省家庭设备用品价格已连续3个月上涨,2、3、4月份环比价格指数分别上涨0.2%、0.1%和0.5%,其中4月份全省微波炉价格与上月同比上涨0.1%,空调器上涨0.3%,电冰箱上涨0.6%,热水器上涨0.7%,电风扇上涨1.5%,抽油烟机上涨1.8%. 成本增加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分析认为,目前消费市场空调、冰箱等白色家电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趋势,除了夏季来临、天气转热、需求增加的因素作用外,主要是受钢材、铜、塑料、压缩机等原材料价格不断大幅上涨的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导致产品价格上涨。据美的公司反映,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该公司生产的空调机其核心部件“压缩机”价格就上涨了12%,而且目前压缩机正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美的空调在旺季来临前将会上调8%左右。另据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起广东原材料价格开始走高,且涨势一直持续至今。其中2004年、2005年1-4月份全省全部原材料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0.6%和6.2%,钢材价格分别上涨17.2%和14.8%.可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给家电产品带来了很大的涨价压力,在价格传导机制有可能进一步理顺的情况下,家电市场涨价的迹象应该会越来越明显。 家电价格将陆续看涨 从韶关市场反馈的信息表明,近期该市空调等家电价格纷纷上涨,如格力小金豆大一匹空调4月份销售价格为1500元/台,5月份上涨到1700元/台,而去年5月份的价格是1399元/台;格兰仕光波正一匹空调4月份价格为1380元/台,5月份上涨到1580元/台。 市场预计,空调价格未来几个月仍会小幅上涨;而且在空调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冰箱、洗衣机价格也出现了上涨迹象。据经销商反映,随着夏季销售旺季的到来,最近许多厂家在定货会上纷纷表示从下个月起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价格将会陆续看涨,上调幅度可望达到8%—10%. ---------------------------------- 2005空调业步入"拐点"之年 从价格战转到品质战 南方都市报 2005空调业步入“拐点”之年 竞争焦点由价格转向价值,本报空调特刊剖析行业新格局 进入新的制冷年度以来,原材料不断涨价、终端出货起伏、市场表现复杂……如同暴风雨来临的前夜,经历了两年大规模行业品牌重组之后的中国空调产业,在2005冷冻年度又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由此,中国空调产业迎来新的“拐点”,价格上涨将引发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益冲突;新概念、新技术、新趋势的冲击,也必定会给中国空调产业带来新的震荡。 在空调市场酝酿新的竞争格局之时,本报将于6月3日隆重推出“2005年中国空调星战”策划报道特刊,以崭新、独特的视角,与读者共同审视新产业链格局背景下的中国空调业。 空调价格不降反涨 对于空调市场而言,价格永远是最敏感的神经。有资料显示,2005年以来,空调生产成本增加了约20%,各空调厂商已从价格大战转向价值大战。但随之,市场消费的理性也得到进一步的回归,不少消费者表示,以挂机为例,增长了不到200元,品质得到了保证。 随着夏天的到来,空调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记者了解到,与往年4月的价格大战相比,今年的空调不仅没有降价,反而开始涨价,涨幅约为8%-15%。各厂家、商家都不谋而合地把推广的重点从价格转移到了品质上。 前十品牌垄断七成市场 2004年的价格战最直接的作用之一就是清洗一大批小品牌,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历经几年的品牌清洗,空调业大品牌唱主角的发展态势逐渐稳定下来,一个良性竞争的品牌结构体系已经形成,2005年的空调市场将继续保持这种理性发展趋势。 有数据显示,2004年国内空调市场品牌淘汰率高达60%以上,海尔、格力、美的、志高等销售额排行前10位的空调品牌市场份额占七成以上,前25位的品牌市场占有率更高达97%。此外,2004年发生的美的收购华凌、格林科尔重组科龙和美菱等事件,也将中国空调制冷产业逐渐推向“寡头垄断”的新时代。 据了解,随着强势品牌对市场控制力的不断增强,优良的资本和过千万的生产规模使价格不再成为致命的竞争工具,空调企业的规模和品牌优势,很大程度上可以抵销原材料上涨、节能门槛提高等不利因素。 渠道向三四级市场拓展 此外,记者发现,三四级市场正成为2005冷冻年度空调企业的新战场,而撇开一直紧密合作的连锁零售终端,自投资金扶持社会渠道,成为众多空调企业的选择。 五一前夕,空调业领导品牌美的全面启动“乡镇空调普及革命”,宣称将投资1亿元在全国数万乡镇建起1万个经销商网络,全力攻占三四级市场;随后,新飞、海信、新科等空调品牌纷纷开始了自己的“下乡普及战略”,一场对三四级市场的空调品牌渗透行动由此展开。 在国内一二级空调市场增速大大减缓的行业背景下,开发拥有2800多个县城和5万多个乡镇的三四级市场,自然将成为各大空调品牌必然的战略选择。 “空调星战”特刊下月出炉 不可否认,2005空调产业将迎来“拐点”之年。今天的“拐点”,就是整个产业链条的全面升级,该次升级将成为空调企业的生存挑战。 由此,本报将于6月3日隆重推出“2005年中国空调星战”特刊,以《2005年空调市场消费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为基础,结合举报、投诉电话的内容,报道最为真实的中国空调产业信息,对目前空调市场的产品、品牌、消费热点进行揭示。特刊将设立2005“节能明星”、“健康明星”等独立奖项;同时,本刊通过设立投诉热线,对消费者投诉热点、空调制造销售黑幕以及欺诈行为给予曝光,并对短视的企业行为加以告诫。(本报记者 张浩) 2004空调四大方阵 1 海尔、美的、格力 内销1100万台 2 科龙、志高、海信、松下、奥克斯、春兰、LG 内销1000万台 3 TCL、长虹、新科、三菱、三星等10个品牌 内销500万台 4 其余数十品牌 内销50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