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欧洲文明 基督教与欧洲文化之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外开放也使得中国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在物质丰富的同时,精神变得匮乏了,生活的幸福指数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精神世界的贫乏使得法轮功轻易地占领了很大阵地,使得为富者不仁,为贫者不义,公众失去了共同道德的标准,法律法规难以保持其应有的严肃性。在度过了温饱期的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社会驱动力何在?发展的方向在哪里?是单纯的物质富裕经济水平提高还是社会更加和谐,物质精神同步丰富?显然是后者。但是,什么是精神的进步,如何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显然是一个太复杂的课题,不是“五讲四美”那么简单,也不是“三个代表”或者“精神文明”就可以解决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和思考,我踏上了欧洲之旅。

    欧洲之旅所到之处感受最多的是文化,它的浓厚的无处不在的文化色彩,让我们的北京显得那样的苍白,使我们的现代生活显得那样单薄,让我们对于久违的精神领域异常关注。让我们这些唯物论者最受冲击的是基督教文化,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基督教文化以及它的影响,不得不对于过去的模式化思维做出挑战。这些物质文明如此先进的国家,难道会信奉一个落后虚无的宗教吗?基督教如果没有它的合理性和魅力,那么多顶级的科学家为什么会信奉呢?又如何能够传承这么多年代,至今还有者极强的生命力?欧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有着什么样密不可分的联系呢?根据我对于基督教和欧洲文化的粗浅理解,对于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差异,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信用:

    欧美等西方社会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都是建立在基督教的基础上,是其社会的根基,也是其企业管理和社会法制的基础,也就是说,欧洲社会是建立在基督教的文化之上的,包括信用的基础也是与基督教有关。基督教内,没有高低贵贱,通称“兄弟”“姐妹”。上帝要求基督徒爱所有的人,包括罪人和伤害你的人和坏人。在欧洲,朋友是朋友,商业是商业。朋友信用,商业信用,陌生人的信用都是一样的地位,个人签字就是有效的公司文件。这是与其基督教的对于博爱的要求非常相关和一致的。不光要爱朋友,而且要爱陌生人,因为他们都是上帝的子女,朋友的信用不比陌生人的信用高。

    中国社会没有相应的信仰为基础,如果只照搬西方外在形式,只应用其表层的管理规则,是无法真正理解的,更无法有效运用。这就是西方的不少好东西一到中国就变形和失效的原因,也是很多中西方差异的根源所在。在中国,先做朋友,后做生意,往往公私不分,信用往往是基于朋友的,而不是商业的,更不是陌生人的。朋友信用比公司信用更有效,公司信用又比陌生人信用好,就是因为中国人远近亲疏的传统文化。

    2.自我导向:

    西方社会价值观中对于自我的重视与基督教有着历史渊源,而中国社会价值观中对于社会关系的重视也与儒家文化有着联系。欧洲社会看重自己的感觉,自己的价值的发挥,自我的感受,无论职业选择,还是社会舆论,更加看重自我。所以,多元化的人,多元化的职业选择,依据都是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快乐程度,不用顾忌别人如何看。这与基督教中,一个人没有权利评价别人,给别人定罪,只有上帝去判定每个人的行为,每个人只对于自己的行为负责有着直接关系。

    中国社会看重的是别人如何看,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别人的期望,社会的期望,长辈的期望等,所以,每个人都活得特别累,活得特别虚伪,活得特别虚荣,而很少在意自己的感受。

    3.家庭

    欧洲文化对于配偶的重视是基督教的倡导,而中国文化对于长辈的崇敬也是受到儒家的指引。基督教教徒除了上帝之外,第二个重视的就是配偶,女人是男人的肋骨,男人要把女人放在绝对重要的位置上。而中国古代文化,孝道是最为重视的,婆婆等长辈才是第一位的,而妇女是下等人,老婆可以娶多个,所以,妻子的地位比西方低。

    孩子在基督教中也没有中国的儒家“传宗接代”那么高的地位,是上帝赐给的礼物,还要还给上帝,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孩子在中国家庭中的重要性也是高于西方社会的。

    欧洲文化中讲究生活平衡,追求生活质量,对于财富的观点都是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告诫人们,工作是次于家庭的,工作是为了荣耀神。金钱只是上帝让你保管的,不属于你,只是让你使用的。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视钱财如粪土,但是,丢弃儒家文化后,又没有建立新的价值观,因此,混乱的社会现象就此出现,钱成为第一价值标准使得社会一片混乱。

    4.企业家

    欧洲文化中企业领导人由于有基督教作为人生追求的终级的信仰,才能把企业带到更高的境界,才能让世界级的企业持续发展。基督教信仰使得企业家精神更加容易发扬,世界五百强的企业领导人的源动力不是企业本身做大做强,是企业家精神,是信仰的力量。只有为信仰工作,为上帝工作,为人类工作,才有永恒的动力。而如果没有信仰,当财富足够多的时候,当权利足够大的时候,就容易失去动力,就容易陷入自我膨胀无法无天和奢华享受之中。

    中国的企业家更累,是因为没有信仰,没有崇拜的对象,也没有可以依托的地方,没有可以放下和交付的上帝。不知不觉中,以为自己是上帝,容易自我膨胀,想要主宰一切,控制一切。自我膨胀的时候,对于企业的发展,往往难以顺应客观规律,而是走到极端。一旦挫折,也容易压力过大,一切全靠自己,没有依托和放下的地方,容易精神压抑。日常繁忙之中,不会和上帝交流放松,而是把全部责任和压力全部放在自己身上,不能放下工作,去放松一下,即使放松也是人在外心未离开。

    合作创业时,欧洲的企业家可以保持合作到企业成功以及成功以后,这与基督教合作精神有所吻合。但是,中国企业家创业时可以同苦,有一点发展后,就分家,因此,企业做不大。

    5.法制尊严的基础和道德的补充

    在欧洲,信仰为法律制度的尊严提供了保证,使得法制法规的执行成本大大减少的同时,还维持了全民较高的道德水平,道德和法律法规相互补充,使得社会平稳和谐。所以,就算没有人看见,有上帝在看着你,心中敬畏上帝,你也不能去做不该做的事,你也要按照上帝的道德要求去约束自己。

    但是中国因为没有信仰,也就没有自我约束,更因为没有敬畏,也就没有对于法制规则的尊重。因此,无法无天的事情更容易发生,胆大包天的人也随处可见,自以为聪明的人到处都是,法律没有尊严,道德没有低限,社会是非不分。法制的无力和道德的混乱,使得社会次序管理难度很大,在执法中资源效率不高。

 基督教与欧洲文化之思考

    6.自然与环保

    在欧洲基督教发达的国家,基督教使人谦卑,使人敬畏,人们对于自然和环境有着天然的爱护。环保组织和爱护自然的组织更加受到大众的认可。

    相信人定胜天,相信物质决定论,是中国文革打破儒家文化后遗留下来的社会心理。不相信上帝主宰世界,也就缺乏对于自然的敬畏,缺乏对于人类渺小的认识,缺乏对于个人谦卑的认知。所以,破坏环境,破坏自然,破坏历史,缺乏反省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些都根源于把自我利益放在极度重要的位置,人类的短期利益满足大于对于环保公益,人类利益,社会利益的追求。

    信仰决定了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又进一步促进和帮助经济的进步。同时,经济进步也对于社会文化发生作用。因此,在中国,是需要有所信仰,需要精神领域的丰富和完善,特别是需要道德的提升的时候了。但是,它不应该是简单的口号,不应该是支离破碎的东西,而是禁得起检验的系统化的有说服力的东西,是与时代匹配,有生命力的信仰。相信这种信仰的建立,将有助于建立经济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道德和法制及信用环境,有助于正向消化经济发展的负面因素,有助于幸福指数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性。只有和谐的进步的幸福的社会才是一个国家追求的真正的目标。

  汤雪梅,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统计学硕士, 2001到2004年1月任零点调查公司总裁,现数字一百市场研究公司总经理。资深研究员,8年调查行业从业经验。接受美国乔治亚大学市场研究课程进修一年,系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注册咨询师。为清华大学EMBA、清华大学MBA、北京大学MBA、中国人民大学EMBA、香港中文大学MBA等提供过培训讲课。电话:010-82840973,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13104.html

更多阅读

礼仪之争与中西文化的最初冲突 中西文化冲突

所谓礼仪之争,开始时只是天主教内部关于天主教与中国传统关系展开的争论。根据《新天主教百科全书》给“中国礼仪之争”的定义可知,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士人祀孔,二是家人祭祖,三是中西文中关于基督教上帝的译名之争。一、耶稣会内的“

中华文化与鞑靼文化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与鞑靼文化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些人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内有无穷宝藏,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吸取文化给养。中华文化之光,像繁星一样充满天地。如中华文化中的孔子,充满人性和哲理,为万世道德典范;老子,指出天人合一

易经与中国文化演讲稿 --郭顺红 郭顺红

易经与中国文化(演讲稿)郭顺红2010年10月29日在本单位参加了一场《易经与中国文化》的演讲,下面是讲稿内容,愿与大家分享。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为中华文化的精粹,乃五经之首,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易经》的发展横贯数千年,至今仍深深影响

台湾学者薛仁明主讲《士与中国文化》 台湾学者看大陆

作者介绍:薛仁明,1968年生于台湾高雄县茄萣乡,祖籍福建漳州,台大历史系、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毕业。曾长期困惑于安身立命之道,十八岁时且因之休学半年。十九岁开始,有心于儒释道三家,关心的焦点,是文化之重建与生命之修行。

转载 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异同学习感受之一

原文地址: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异同学习感受之一作者:guoyue1225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的相同点是以文化为主体的反映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特征方面的内容。不同点有二:意识校园一词更多的指的是一种空间维度内的区域,或者说是一种

声明:《基督教与欧洲文明 基督教与欧洲文化之思考》为网友川长思鸟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