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农村经济发展出路之思考



    前  言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发展很快,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包括居住条件、受教育等方面都得到较大的提高与改善。但是近几年,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及农民收入发展与增长速度放缓,与快速的整体中国经济发展很不协调。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受到严重的影响。那么造成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过研究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国家对发展农村经济投入资金严重不足,与政府政绩考核指标有关

    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每年均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而农村经济的实际增长进度很慢。政府出于政策方面的考虑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工业、交通、能源、通讯等领域,而对农业的投入,包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新品种研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较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政策倾斜于工业等领域,还与投资体制及官员政绩考核有关。因为农业是一种投资周期长、风险性高、见效慢的产业,在农业领域投入过多,很难立即见效,GDP增长也不很明显,而我国前几年以GDP增长率作为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这就使得政府主要领导想尽办法把资金投入到能让GDP增长快的领域。

    二.农民增收的途径很少,提高农产品价格,治标不治本

    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是人多地少,仅仅根据土地做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经济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是不可能大幅度提高的。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放缓甚至负增长。有些人认为是农产品的价格低所造成,在这次“两会”上有些代表提出提高农产品价格,我认为这是治标,并不能治本。农产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因素决定的,而不是由政府部门决定。而且,即使农副产品价格再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不可能有大幅度提高。例如,我国大部分农村,每人平均一亩土地,若种植玉米和小麦(复种指数200%),每亩土地产玉米1600kg(很高水平),小麦400kg(很高水平),目前价格,玉米1.00元/kg,小麦1.20元/kg(均为近期涨价价格),每亩土地的毛收入为1080元,扣除农业税及各种农业生产资料投入400元,纯收入为680元,那么在现有价格上提高一倍(即玉米为2.00元/kg,小麦2.40元/kg),每亩土地的纯收入也仅为1360元。

 农村经济发展出路之思考

    此外,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农民进城务工,又受到诸多限制,特别是农民在城里务工,但是却拿不到工资,也大大地影响了农民进城务工的积极性。

    三.农民负担过重,是县乡村政府的工作人员过多引起

    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由来已久,政府也多次提出减轻农民负担,并实行费改税。而且温家宝总理提出在5年内取消农业税,这对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会起到重大积极的作用。

但我认为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很多农村及农民反映,费改税这个政策很好,但在执行过程中问题很多,农村乡镇及县一级政府仍然在多收取其他的一些费用,农民虽然知道这些费用可以不交,但农民毕竟是弱势群体,不交政府下达的任务是不行的。

    为什么县、乡各级政府要多受一些费,因为政府部门人员过多(除正式定编外,还有很多是临时人员),而政府财政只给正式定编人员拨款,其他人员的工资均由县、乡自行解决,那么他们只能靠从农民那里多收费来维持这些人员的工资(这是农民负担过重的最主要原因)。

    因此从体制上讲,要大量削减县、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及村里的工作人员,尤其乡、村根本没有必要留用那些工作人员。

    四.村土地承包体制不利于土地的生产力,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才能让农民真正从心里把自己定位为产业工人自1979年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土地联系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及农业产量有了较大的发展与提高,农村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二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体制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农民在思想上并没有认为这些土地(使用权)归其自己所有。虽然中央政系上讲土地承包30年不变,但毕竟30年以后还要变。这就不利于农民在思想上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及地力上的培养。其次,农民认为土地不归自己所有,因此也不愿意以法律的形式转让土地使用权。有些农民进城务工,没有时间及能力种植自己承包的土地,就委托给自己的亲戚或朋友暂种,而这些人,因为种植的土地是临时的,是不愿意在这些土地上投入更多的物力、人力、财力(也许第二年人家回来又重新种植这些土地)。因此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土地生产效率降低。有些农民进城务工,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产业工人(实际上已初步具备产业工人的资格),而认为自己还是农民,因为家中还有土地,还是农民身份。

    五.农村县、乡镇、村缺乏监督,农村政治体制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县、乡政府机构过于冗肿,人员过多,村一级组织除村民自治组织外,还有农村党支部,这些政府机构及组织人员均要享受工资。此外,缺乏对这些机构的有效监督。据中国经营报报道(2004年3月5日),一位大学生给温家宝总理写了一封信,信中反映,有一个乡镇几年内竟然欠债400多万元,这些债务主要是由投资失败、各种招待费用等造成的。这些债务的形成原因,其实本乡镇的工作人员均知道,但他们不敢向上级举报,这充分说明对县、乡政府的监督是多么的不足。

    以上是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初步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改革乡镇、村的政治体制,减轻农民负担其实农民的负担并非来自农业税,而是乡镇、村人员过多及其他花费过高,导致多收费造成的,撤并县、乡、村,减少工作人员及临时工作人员,这是减轻农民负担最有效的办法。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打破城乡界线的限制

    减轻农民负担,固然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措施,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水平。

    首先,政府要积极鼓励并欢迎农民进入大中城市务工,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他们的利益,并从思想观念上教育务工农民他们是产业工人,在全社会营造只要在城市工作就是城市居民的环境。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村人口必须从农村转移出来,而在过去提倡搞小城镇建设,或者把乡变成镇,从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这都是不太可行的,因为小城镇的就业机会有限,不可能吸纳过多的劳动力,因此,从目前情况看,必须让大中城市敞开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门,帮助农村解决“三农”问题。

    其次,从政策上鼓励擅长种植业的农民大量收购自愿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土地,扩大生产规模。在新疆棉花产区,当地农民承包百亩、几百亩甚至上千亩棉田,他后采用机械化生产,在摘棉花季节雇佣外省农民来采摘棉花。由于生产规模较大,承包土地的农民收入均比较高。专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的致富之路就在于规模化生产。

    第三,国家加大对农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如公路建设,农田基本设施建设等。我认为政府投入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最主要还是为农民创造增收的条件与环境。

    三.进一步完善目前土地承包责任制

    上面已谈到目前的土地承包责任制不利于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也不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必须从体制上进行改革,并通过法律的手段保护擅长种植业农民的合法权利及所拥有土地使用权力。同时也必须从法律的地位保护进城工作农民的合法权益,并称之为产业工人或城市居民,与其他在城市居住的人享有同等的权力,这样这些曾经的农民就勇于把土地使用权转让出售,从而加入到城市的生活中来。

    以上是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初步看法。总之,在所有的措施中以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改善他们的地位最为重要。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交流你的观点或看法,汤雪梅: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统计学硕士, 2001到2004年1月任零点调查公司总裁,现数字一百市场研究公司总经理。资深研究员,8年调查行业从业经验。接受美国乔治亚大学市场研究课程进修一年,系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注册咨询师。6年专业研究经验。在项目设计及调查技术、抽样控制、统计分析、品牌及企业竞争力、企业内部调查、网上调查等方面有较多研究。并且在金融、媒体、房地产市场研究领域、等方面有丰富的实践。为清华大学EMBA、清华大学MBA、北京大学MBA、中国人民大学EMBA、香港中文大学MBA等提供过培训讲课。合作著书“定性研究方法使用指南”“市场调查手册”等。中欧工商学院EMBA2002级。服务过中国工商银行,平安保险,中国人保,太平保险, IT经理世界,万通,SK中国,LG, 中国电信,海信等上百个客户.联系方式:010-82840973,[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12930.html

更多阅读

县域经济发展 产城融合是县域经济的突破口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指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县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 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可行性

     中央近几年重新审视“重城轻乡”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模式,十六大首次提出“县域经济”概念,并将“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的范畴。中国经济已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

声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农村经济发展出路之思考》为网友摸扎算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