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说,上帝死了!
可现在的人怎么就不听哲人的话,说什么顾客就是上帝!恐怕是顾客手中的钞票使浑身散发着铜臭的商家说出了这么富有意味而耐听的话。既然想要别人腰包里的票子,那么让别人做回上帝又如何?当你悠闲自在的逛着商超挑选商品的时候,稍不留神一抬头,无数的探头在紧紧地盯着;稍不注意出界,警报器响得烦人;那些肥头大耳的保安看了就想吐......我是上帝!我是上帝!难道上帝就是这样?这样被人无声无息的监控,这样在不相信中度过!难道这就是商家们理解的“上帝”?
一,上帝出现在商场
《圣经》:“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创造了天地万物,照自己的样子造了人,还说“那人独居不好”给他配上了偶,想得真是周到。只是这人(耶和华)有时糊涂,被诱惑违背天命而被逐伊甸。神对人这般地好,如何叫我们不想他!宗教是西方人的两根精神支柱之一(另一根是理性),上帝成了西方人的靠爱,人们把命运交给了它。人们对它是尊敬的虔诚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能力的增强,买方市场取代了卖方市场。商家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对市场进行了抢占。对市场的抢占就是对消费者的争取。为了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商家们不仅仅在产品自身上下了一番功夫,还把注意力放在了消费者身上。商家开始注意到自己的服务态度,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欲望,需求等)。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有眼见有文化的企业开始探索自己的营销之路。于是有人提出“顾客就是上帝”。对于商家来说,顾客不可能是上帝。但是顾客手中的钞票对商家,就象上帝对教徒一样,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因此商家不得不对顾客象对上帝一样对待。在不知不觉中,顾客就成了上帝。柜台式的商店摇身一变成了自由购物的超市,开始有人送货上门,开始有先使用后付款等做法,顾客在消费中得到了尊重。上帝真的出现在商场,商家对顾客象对待上帝一样!
上帝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中国并没有。但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开始接轨,那种“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这种商业信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二,我没有感觉到我是上帝
在现代商业,商家不论是在服务的方式上还是程度上,都有了颠覆性的转变,人们在消费中越来越感受到了被尊重被优待。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商超中购物,我们可以在家订购货物,我们可以享受合理的服务。服务员越来越谦虚,顾客的脾气越来越大。
顾客不是上帝,真的。顾客和商家之间,还存在着诸多矛盾。顾客为了得到商家手中的商品,就必须让出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商家为了得到利润,就必须出卖自己的产品。在这一交换过程之中,矛盾暴露了出来:顾客想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最多的产品,而商家想最大程度上获得利润。这一矛盾至始贯穿在全过程而不会消失。只是在商家之间的矛盾激化中,顾客和商家之间的矛盾退次到后面。
我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一件事,让人感受颇深。去年的一个冬天,我去买书。早上在王府井书店买了很多,但是所要的资料还没有买全,于是直接去了西单图书城。当我进去的时候,发现没有存书的地方。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把这些从王府井买来的书带进去,出来的时候如何向别人辩清这些书不是这里的。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看见了一个中年妇女挎了一个大包直奔进去,我也就不惑的跟了去。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我要的书,于是就提着那些从王买来的书走了出来,既然没有一个人拦我看小票!我感到震惊,这个书店是这样的相信它的读者!真的有些意外。后来才知道,对方的每一本书都必须扫描才能够带出去,否则门口的警报器会自动报警。但作为消费者,我想大家完全都能够接受这种以人为本,相互尊重的方式。
可是能够这样相信自己的消费者的又有多少呢?我们可以自由地提着篮子或推着小车在超市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上面安装了多少探头,又有多少服务员和保安在“监视”?我们不偷不抢,不用怕这些东西。话虽然这么说,可我们还是不自由不舒服。还假惺惺地说,我们是上帝,可还是对我们不放心,让人觉得虚伪让人觉得把自己当傻子看。
你说我是上帝,可我没有感觉到自己是上帝!哲人的预言似乎是真的!
三,让上帝在天堂
我们没有谁见过上帝,也许上帝并不存在!但我们人类不能没有信念,不可能抛去文化缔留在我们人类遗传中的因子。上帝是否存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还象相信上帝一样相信别人。商业是人类活动中的一部分,应该生长出自己的文化。“顾客就是上帝”就是一种在文化这棵大树下生长出来的商业文化。我们的商业要走得更远,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化来支撑。
1,对消费者的重估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这么说,现在绝大部分消费者是自觉的,那种不良的社会习惯只是一小撮。对消费者的种种不信任,是商家对消费者的错误估计所造成的。因此我们认为商家需要对消费者作出重新的估计和认识,采取更加信任的手段来获取更大的利润。如果
这种不信任与消费者的变化的错位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调整,那么将会极大的挫伤商业文化的发展而致
使整个商业的缓慢发展。
2,只见树木不见树林
在现代商业活动中,的确有许多消费者不遵守规则而贪图小便宜。但是我们应该看清的是,这只是小部分而不是很多。商家为了使小部分问题的解决,而使整个大环境的改变,实为不明智之举!因为任何一个真正的商家,他要赚的是绝大部分人的钱。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并不可取。
3,商家的社会义务
企业是社会的,它的整个活动都离不开社会。商家的利润来之社会,因此商家有着社会义务。在一个商场,当有消费者出现不轨现象时,商家肩负着教育的义务。西方有一种乐园,它们的树每年都经常被游玩者破坏,但是他们拒绝挂出“禁止折树”之类的牌子,而是选择了不断的栽种。因为他们认为消费者绝大部分是自觉的,不能因为小部分而挂上令他们讨厌的强制性语言。
4,一种新社会氛围的营造
社会发展到今天,商业界需要与社会一起营造一种新的社会氛围,使商业和社会完全融为一体。我们希望这是一个相互信任,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社会。在商业中,我们也完全需要这种氛围。
相信上帝,就可以进天堂;
相信顾客,就可以赚大钱!
可,谁真的相信了上帝?谁真正的相信了顾客?我们期待着上帝商业文化的落地开花!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