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是现今社会的一个奢谈,更高追求,则是一个天方夜谭。对于企业而言,在资本逐利、短期畸形业绩考核目标的倒逼之下,企业及企业家精神全线陷入低谷。一旦企业领导者走入追逐短期财务目标的偏狭小路,背弃企业基业长青的持久发展目标,企业对客户、合作伙伴、股东、社会的责任都将被弃之如敝履,而企业也将如同误食了兴奋剂的运动员,在短线冲刺之后全身乏力,积弱难返。 此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引进出版《更高追求:卓越领导者如何创造社会和经济双重价值》一书,不失为为中国企业家及大中型企业送上的一道清醒之剂。该书的作者团队均是来自世界顶级商学院及咨询机构的专家,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为企业和企业家找到破解企业业绩和社会价值的解决之道。他们在书中畅谈卓越企业的经济和社会理想,以生动的案例讲述企业卓越领导者如何在企业发展进入大败局的颓势之下力挽狂澜,重塑企业精神,以“更高追求”为自我及企业定位长远发展目标,带领企业探索全球化竞争、金融危机等严峻形势下的突围之路,用“头”、“手”、“心”实现企业业绩和社会价值的有机融合。 以宜家企业为例,其领导者代尔维格认识到宜家经过前期全球战略扩张后,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一些精神涣散、成本高企、机制僵化等“大企业病”,这是企业成长必须经历的阵痛,在认清问题、找到根源之后有必要再塑企业精神,突破发展潜限,适时转变发展战略,努力将宜家打造成为家具市场的领导者。
![资本的逐利性 跨越资本逐利的围墙](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270036792841.jpeg)
书中有两个颇为有趣的现象: 一是这些力挽危局的卓越CEO通常为在企业里成长起来的“土著”。中国企业在发展乏力期通常偏爱“空降兵”,将希望寄托在有着耀眼海外学历及业绩背景的资优人士,而不论“空降兵”是否适合企业发展理念、能否与本企业水土相符、提供的策略是否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等诸多问题,这种盲从和盲信往往使尚有突围希望的企业限入更深的困局,造成企业新旧班底文化意见碰撞、原有人才流失,甚至因决策失误造成企业资金流失血、关键客户流失等重大败笔。同时因对“空降兵”心存幻想,很多企业领导人不注重人才代际培养,在需要内部人才交接班的时候,才认识到企业内部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力的尴尬窘境。 另一是书中列举的36个卓越领导者和公司样本无一为中国企业。在世界“中国大国崛起”、“中国危胁论”呼声此起彼伏的今天,中国企业仍被看作是世界的搅局者,无一成为受世界尊重的卓越企业引领者,这一点颇值得中国企业反思。中国企业在外向型拓展的过程中,是否同时注重了企业内蕴的培养,是否形成了一套可滋养企业永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及人才培养系统?中国企业究竟是短期逐利者,还是可以成为拥有更高追求的未来世界经济引领者?中国企业在走向卓越的过程中能否创造 “中国模式”? 该书阐述的更高追求型领导的行为准则及案例包括形成战略认同感、树立追求卓越的共同决心、创建多元社区、“西苏式领导”、“集体领导”等多项内容。限于篇幅,每章的论述难免停留在以案说案的“知道”层面,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深度理念和纵横贯通的深度论述,未达到“论道”、“解道”的高度。该书因内容的多元、案例的丰富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延伸阅读及纵深思考的空间,希望该书既能成为帮助企业破解发展迷局的实用索引之书,也能成为帮助中国企业家进行深度醒思的指引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