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讲的品牌中国化有两层含义,一是当今的品牌管理者们要创建符合中国市场化的品牌管理体系,二是学习与借鉴国际品牌中国化的运营经验,为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化提供智慧支持。
在考察了品牌概念提出到风靡全球的历程之后,在审阅了品牌书籍各述己见之后,就会发现关于品牌管理的特点,即能够实践并有效执行的品牌工具,是掌握在全球几家著名广告公司手里,奥美有“360品牌管家”、萨奇有“全球品牌策略”、电通有“品牌传播”、达彼思有“品牌轮”、智威·汤逊有“整合品牌”、精信有“品牌性格”等品牌管理工具,犹如美国掌握着全世界的高新技术核心。当然,他们服务着世界500强的知名企业,才使得他们的品牌工具能够有效使用,有效放矢,借此形成广泛的影响力。由于各广告公司各自有着完整的理论与执行体系,且几乎是同一时期建设起来的理论,孰优孰劣,各有千秋。
学习国外的品牌管理要善于吸收与借鉴,如同学习马克思主义一样,在掌握了基本原理之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而产生质的飞跃的思想成果,绝对不能生吞活剥与全盘照收,毕竟国外品牌理论是建立在成熟市场经济机制里,有着广泛的品牌消费意识做支撑,且市场化竞争也非常深入,当生产要素各项指标都接近、质量几乎相同的时候,品牌是作为唯一的差异化手段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的最有效载具,尽管品牌形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品牌资产与世界级公民。
不可否认,现在很多人是知道品牌概念了,但作为品牌管理实践者的工作远远没有结束,因为在介绍与消化国外优秀品牌管理理论与理念的同时,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将品牌理论中国化,进而建设中国自己的品牌管理体系,如同学会马列主义原理后,创建了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这当中,对于国外优秀品牌理论与工具的引进、培植、开花、结果,可能需要时日,但作为有志于品牌管理的实践者来说,须以战略家的视野来看待该问题,不但将国外优秀品牌理论引进与消化,而且还要能提炼出中国化品牌管理理论主张,对进一步提高企业与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极为重要,因为我国在奔向小康的路上,需要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素质;想建设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一样需要有成熟的消费者,这是无可违逆的发展趋势,两者的关系如影随形。
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波澜中,看待品牌问题是不能仅局限于国内的,在建设中国自己的品牌管理体系的同时,要深刻洞察我们身边的国际品牌,无论是可口可乐Coca Cola、耐克NIKE、雅芳AVON等大众性消费品牌,还是宝马BWM、奥迪AUDI、凌志LEXUS等高档消费品牌,抑或是古奇Gucci、劳力士R0LEX、兰寇LANCOME等奢侈消费品牌,它们无意例外都有一个很中国化的名字,这是他们融入中国市场的策略形象体现,所以说做品牌从起名字开始,绝不是一句没有内涵和没有远见的空话。
据说当年Coca Cola来到中国,翻译时颇费周折,几经翻译都觉得不够满意,后来由大学者林语堂先生译为可口可乐,该名之译至今还是无人能够超越,这足以说明国际品牌地方化生存是多么的需要策略与智慧,更有甚者,近来肯德基在其形象广告中宣传说“立足中国,融入生活”,这也让我们的一些企业家明白,并非做品牌一定要弄个非常洋味的品牌名称,况且绝大多数中国品牌的只是在中国销售,即使销售到国外的多为OEM代工产品,贴的是国际品牌的商标。因此,只要不是崇洋媚外者,成熟理性的消费者是非常反感很洋味的中国品牌,当引起相当决策者们的注意与警戒。
中国目前已开始涌现出一批优秀品牌,如TCL、海尔、华为、联想等,他们走出了国门,寄托着许多中国人的希望,因为他们不但是在国外行销,而且还是中国第一批品牌国际化的先锋队。比起那些只埋头OEM赚点加工费的企业,前者无疑是更能赢得国人尊敬与自豪,而那些纯粹OEM代工的企业,依托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例如OEM代工出来的鞋子,原来成本只不过20元人民币左右,贴上耐克NIKE商标后却能在市场上卖到80—100美元,这就是国际品牌选择中国做“世界工厂”的成本理由,也是国际品牌蕴涵的高附加价值之所在。
所以说,中国的品牌管理者们任重而道远:重,是因为要在学习国外品牌融会贯通之后创建中国化的品牌管理体系,是品牌中国化不可或缺一环;远,是因为在中国品牌逐步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他们提供品牌管理的智慧与力量。
2005年10月31日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交流你的观点或看法,马宏宇,品牌全程管理创始人,某房地产顾问机构项目总监,博弈堂brandidea品牌策划总监,为多家企业进行品牌整合与再造,即将出版专著《品牌全程管理解决之道》。手机:13805713177,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