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龙遭遇危机已经不是第一次,可以说,自从顾雏军接盘之后,科龙就没怎么停止过危机,科龙一直象条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航行的大船,虽然在前行,却一路颠簸。
而今,科龙危机已经演化成格林柯尔系危机,所有和顾雏军有关联的企业概莫幸免。追究危机的起源,则是顾雏军本人,可以说,今天的危机,是顾雏军一手缔造的。
顾雏军走到今天,在理性人士看来,并不意外,甚至在预料之中。早在2004年初,就已经有人对顾雏军的今天做出过预言,不准确的是,危机比预言的来得还早。
那么,顾雏军危机的根结是什么?给我们的警示又是什么?
首先,顾雏军不是一个实业家,虽然他以实业家自居,或者发明家自居,但是,他玩的都是资本游戏。
本来,运作资本也没什么错,没有人敢说运作资本就是一个错误。问题在于,在中国,运作资本往往就是空手套白狼,德隆是,蓝田是,格林柯尔也是,这就是问题所在。
现在,我们有越来越多的理由认为,顾雏军小看了人们的智慧,当他疯狂收购的时候,人们实在看不出他疯狂收购的理由是什么,所以,伴随着顾雏军的质疑声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对此,如果顾雏军能给人们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一切疑云都将烟消云散,遗憾的是,聪明如顾雏军者,硬是吝于给人这个说法,他甚至不耐烦地说:“我的钱从哪里来和你有关系吗?”,“如果你家里起房子,老有人问你钱从哪里来的,你老婆是不是很火?”
为什么顾雏军对人们追问他钱的来路如此反感?我想原因只有一个:本来就说不清楚,或者说说不出口。应该说,顾雏军非常明白对钱来路的问题说不清楚意味着什么,但是,在权衡利弊之后,顾雏军还是选择了不说。我们有理由这样猜想,自科龙之后的收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已经说不清楚了,既然说不清楚,那就不说。问题是不说也行,你总得给自己找一个不说的理由,顾雏军的错误就在于,他拒绝给人们找出这个理由。所以,钱的问题说不清楚,从某种程度上说,等于顾雏军给自己卖下了炸弹。
现在,我们更有理由猜测,顾雏军自己已经意识到问题是如何地严重,基本上已经是无力回天。因为,以往格林柯尔遭遇危机,顾雏军总是跳出来说话,但是这一次,面对证监会调查、市场凋零、独董辞职、企业出售等等一系列不利消息,顾雏军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沉默。
如今,顾雏军终于走到了谢幕的边缘。无论科龙,还是顾雏军或格林柯尔,都是百病缠身。人们普遍认为奇迹出现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如果说顾雏军的出现对我们有什么积极意义的话,我想,那就是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游戏资本的人,最后是怎样被资本游戏的。
并购,本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TCL在并购,联想在并购,海尔也准备并购。无论这些并购最后的结果如何,至少我们看到的是企业踏踏实实在做事。但是,顾雏军不是这样,他对并购的结果并不看重,他看重的是并购能给他带来什么样的社会效应,能为他下一宗并购带来什么便利。
一个略显沉重的问题是,顾雏军的手段并不高明,甚至早有人预言这种玩法迟早要出事,为什么顾雏军还是照玩不误?在媒体不能行使其监督权利的情况下,有关国家职能部门的监管是不是滞后了?
说到这,我们不能不提在顾雏军的表演史上,一些经济学家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是哪些经济学家昧着良心说话,成为顾雏军欺骗世人的同路人,我建议媒体把这些人的名字列出来,让大家看看,有关部门要调查一下,看看这背后有没有不光彩的交易。
这让我想对中国经济学家的人格多说几句。一般来说,经济学家应该是忠于学术原则,坚持独立人格的一群人,但是,在当今中国,能够保持人格独立的人已经凤毛麟角,我们看到的往往是那些赶场式的伪经济学家,他们利用自己头上的光环,大赚腰包,经济学毫无建树,钱倒是赚了不少。在顾雏军风光的日子里,不是总有一个人在附和他,给他附会这样那样的理论依据吗,曾几何时,顾雏军俨然成了光彩照人的企业家。如今,顾雏军的辉煌终于黄鹤一去不复返,我不知道这些曾经昧良心说话,拿不干净钱的经济学家,是不是在心里发抖。如果他们依然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那只能说他们已经到了恬不知耻的地步。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