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浮城谜事》公映前娄烨公开与电影局的那场小小的“战争”有所耳闻,再到电影院里亲眼看到这部电影,不免会大吃一惊。这部显然的、内地银幕难得一见的伦理片,弥漫着闷哑、压抑、痛苦的没有裸露的性场面,时长不短的暴力流血场面,女大学生满脸血的镜头照样观念化地慢镜播出,甚至传说中遭到删改的铁锨打死拾荒者镜头也没有受到影响,最终竟得以以相当完整的面貌出现在全国大小城市的电影银幕上,尽管上映期只是短短的数日不等。 娄烨在那场风波之前曾说,原来与电影审查是可以对话的。他的这部重见天日之作,虽然有些许让导演自己不快之处,但其实也证实了这句话。这部公映电影并没有减少了其中的娄烨色彩。而从故事梗概上看狗血得一塌糊涂的都市多角关系故事,在一个风格化的导演的把持下,可以呈现出如此真实、残酷、成熟、令人惊艳的成色。相比起来,同样取材自网络故事、票房过亿、甚至还代表中国大陆“申奥”的陈凯歌作品《搜索》,看上去简直是隔靴搔痒、小儿科般缺乏才华。

同样是浩如烟海的网络故事,娄烨选择了一桩带着浓浓悬疑色彩的都市情欲故事。看上去似乎有性瘾倾向的男主角乔永照、曾经共同创业的大学同学与妻子陆洁、外面另一个家里的女人桑琪、一儿一女,穿插着更多的小四、小五、网友、一夜情……那个看似衣食无忧的幸福家庭,被一场原本看似偶然的车祸,浮出水面的越来越多的线索,打破了圆满的表象,这个时代虚空不安的城市中产阶层的内心,也被血淋淋地掏出,从头贯穿到尾的暴雨没能淋熄那些焦灼的内心,而让观众随着角色越来越惶恐。一个看似狗血的故事,没有用狗血的方式来表达,每个角色都如电影的灰冷色调般冷静而压抑得惊人,在危机面前都想尽策略来应付,活脱脱是热门宫斗剧的都市版。太太和小三没有上演从前那些熟烂的哭闹戏码,都以狠角色的面目出现,压抑之后需要爆发的怒火,被发泄在两桩谋杀中,满耳的暴雨声掩盖了罪行,也掩盖了绝望的嘶喊。 娄烨标志性的手摇镜头继续被津津乐道。拉斯·冯·提尔之后,越来越极端的长长的手摇镜头被更多用来彰显导演个人风格,同时也导致了传说中种种令观众呕吐的事迹。如今《浮城谜事》期间,据说也有为数不少的观众反胃事件。这也算是娄烨得以完整保留自己风格的一个侧面了。 男主角打死拾荒者的那13下铁锨起落,是娄烨企图达到电影的宣泄高潮—虽然从最终的效果来看,他未必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没有达到或许也是一种可能,这个故事以及它企图映射的都市,欲望满泻,梦魇不醒,怎么也找不到出口。电影看上去沉重而真实得让人觉得冷,但同时却并不让观众悲伤,在我看来,它警惕人的意义更多于惊吓人的意义—这难道也是它通过审查的原因? 此外,对比起始终让人觉得不那么真实的《搜索》来,《浮城谜事》对当下社会热点的映像也无疑更加直接,无论是没撞死就踹死、“我爸是尤强”,还是孤苦的母亲态度暧昧地收下女儿的性命换来的钱和房子,都来得全不经涂抹。同时,由于电影本身沉重的气场,这些映射又并不那么突兀和生硬。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仅有两处令人少有不满。电影最后,死去的女大学生蚊子的母亲在女儿死亡的高速公路边烧纸,长镜头开始向上摇,女孩的灵魂出现在她从山坡翻落的那张保护网上,并开始飘远,这场戏的写意不免有些刻意甚至老土。还有最后银幕上出现一行明显不是导演主动加上的字幕:“几个星期后,乔永照和桑琪接受了警方调查。”让人联想到大量合拍片在中国大陆上映的遭遇—例如《夺命金》最后被要求加上了字幕,乃至更远的《无间道》年代开始的修改版电影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