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印花税条例 香港印花税“限外”违市场规律



     10月27日梁振英政府延长前任留下的额外印花税,并且新推出买家印花税,即境外居民以及本地公司买楼需缴纳15%的买家印花税,令香港楼市一夜之间堕入冰窟,新楼成交大幅萎缩,二手楼市场几近瘫痪。新政后股市首个交易日地产股普跌,跌去五至六个百分点不等。

  此时推出买家印花税出乎市场预料,数月前梁振英抛出旨在压抑楼价的“梁十条”并无该项。可能楼价升得快,嫌“梁十条”远水不解近渴。两年前曾荫权推出额外印花税,以打击“炒家”的名义,对两年内买入又卖出的物业征收5%-15%的额外税,该政策一出台就招致众多批评。近两年楼价继续快速上涨,正说明征收额外印花税无效,也说明推动香港楼价上升的不是“炒家”。当时出台额外印花税政策系基于错误事实作出的判断,本来留给继任者一次很好的纠错机会,“梁十条”有不少项目比额外印花税更可取,谁知道错上加错。

 香港印花税条例 香港印花税“限外”违市场规律
  外人来香港买楼,相当于香港出口房屋,楼价越高,香港人赚得越多。我想不出香港除了房屋,还有什么更有吸引力的有形“产品”。至于说卖楼的钱被大地产商赚走了,那向卖方征税就是了。哪有向买家征税,打击买家热情的道理呢?不要高估内地人投资香港房地产的热情,近十年几乎随便投资内地什么地方的房产,收益都会超过香港。早年买了香港楼盘的内地人,大概后悔的居多。中原地产数据显示内地买家过去一年占香港一手楼成交额的26.7%,豪宅成交额的34.7%,考虑到两地人口基数的巨大差距,这个比例不算高,当中有不少是在港长期居留工作的内地人,或者内地在香港上市公司的高管。他们不但向香港政府缴税,而且增添香港社会活力和经济灵活性,没有理由亏待他们。

  内地人少来香港投资房产,不光是意愿问题,实在是管制太多。除非大陆金融改革,开闸放水,否则大势不会改变。站在大陆看香港楼价,低得离谱。现在香港住宅均价才每平米5.5万港元,深圳均价业已超过每平米2万人民币。再缩小范围到深圳河与深圳湾两岸,则北岸深圳这边已超过南岸的新界。这不是两地房屋真实价值差距的反映,两地股票市场比较起来更为直观,同一间上市公司,H股股价往往显著低于A股股价,鲜有例外。香港楼价和股价偏低,原因相同,就是大陆这边的政策将资金拦在境内。由于市盈率偏低,削弱了香港市场对大陆企业前来上市的吸引力,因此制约了香港金融市场的规模,使得香港近十年来未能充分分享大陆经济发展的成果,普通市民失落感越来越强烈。

  香港曾经以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为傲,自由经济的优势是适应力强。1949年新中国成立,失去经济腹地,迫使香港从转口贸易转型为工业城市,80年代之后又迅速恢复为转口贸易,待物流成本上升之后,又顺利转型以地产和金融为支柱,地产属于广义的金融业。全球一线城市如纽约、伦敦也都以金融业最为发达,但是它们有数百年的发展史。香港在短短半个多世纪里,完成多次转型,经济持续增长,而社会基本安定,堪称奇迹。在微观上意味着香港上了年纪的普通市民,在一生中不但频频跳槽,而且跨行业,跨了行业之后生产效率不减反升,收入提高,令人钦佩。香港政府在那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面没有过多干预,只是放任香港人打拼。

  香港回归之后,港人心态变了。越来越相信政府的力量。殊不知,在过于依赖政府之手状况下,香港社会易失当年应变能力,表现为人均收入增长乏力,落后于新加坡和澳门。有人批评政府排斥和划分境外买家,“纽约、伦敦楼价亦高,都不会设这些限制”。不加节制地效仿内地政策,疏离市场的香港将远离这个城市最宝贵的价值和竞争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1091.html

更多阅读

资深影评人列孚谈香港电影分流:成熟市场一定要有小众电影

     时代周报:你提到院线排片主要由票房决定,一些较小众的电影,看的人没有那么多,但是其实是有一个特定的市场,但院线没有兼顾到这些人。  列孚:对。这个目前在内地来说很难解决,市场上都是所谓的大片,没有形成一种小众电影的氛围,也

声明:《香港印花税条例 香港印花税“限外”违市场规律》为网友注定沧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