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人参生产大国,人参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5%左右,是我国目前出口量较大的中药材品种之一。
然而,在这一令国人引以为豪的数据光环背后,却隐藏着令人心酸的数据对比。近日,从“人参资源利用和发展学术研讨会”上获悉,我国对外出口主要以人参药材原料为主,人参深加工制品高端市场主要被日本、韩国和欧洲所占有。韩国高丽参目前的市场价格为168美元/公斤,而我国人参主产地——吉林人参的价格仅在15美元/公斤以上,韩国人参价格竟然高出了国产人参的10多倍。就红参而言,同样是1公斤红参,韩国货能卖到800多元,吉林人参才卖100多元。
在业内人士眼中,这个冰冷的数据却也透露了“一好一坏”两个信息:它既表明了国内人参产业现状仅能占据国际人参产业格局的低端,又显示了国内人参产业仍有巨大的产业优化升级空间。
我国参业的问题在于:国内企业规模小、力量分散,“散、乱、差”现象十分突出,未能形成品牌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经营效益不高。产业体系内各个环节无法形成有机联系,是一种介于自然经济与市场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市场经济的中间形态。人参深加工产品少且科技含量低,以人参为原料的药品、食品、饮料、化妆品品种少,产量少,特别是功能性系列保健品的开发远远不够,工艺落后,产品粗糙,宣传力度小,品牌意识差。整体上仍处于卖原料参阶段,缺少新产品和市场的深度开发,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人参标准不统一,检测机构政出多门。传统化种植质量得不到保证,优质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技术和规范化加工技术普及应用率低,农药残留超标,产品质量很难保证,影响了国产人参的声誉。
我国人参与高丽参的差别,主要在于标准和产品质量创新。因此,产业标准规范、科研技术攻关以及销售渠道维护将有望带动人参产业升级,扩大国产人参的市场份额。
在政府层面,建立统一的国家人参检测标准和人参栽培、饮片加工质量标准体系,杜绝多头管理将有利于我国人参及制成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企业层面,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有利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以及品牌企业和产品。同样,企业应当充当科研开发的实体,联合有关科研院所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在产品剂型、多用途开发利用等多方面进行深层研究,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人参产业整体实力。在销售管理上,除了注重日本、东南亚、中国香港特区及中国台湾等传统出口市场的渠道维护,研究、利用多种渠道进入美洲、欧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已成为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可行途径。
经过多次调研,吉林省民盟宣传部王宏伟认为,我国人参产业在国内外都有巨大的潜力可挖。随着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参用量出现了上升势头,给我国人参产业创造了机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近几年个人消费的人参用量较前几年增加了18%左右。人参消费正逐渐走出药店,走向商场、超市、食品店,走入普通消费者的家庭。消费使用上也从过去送礼用的高档礼品,发展成为日常保健品。
抛却国际出口市场不言,仅国内巨大的消费潜力开发上,国内企业就大有可为。在国内人参产业整体落后的现状下,任何科研创新先行者都有可能凭借人参的深加工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或产品使用用途创新上获得先行优势。在此背景的下,国内人参从业者的竞争或许更应该集中在引进资本、扩大规模、加大科研投入等环节。
先行者得天下。
金丰杰,《中国经营报》编辑、记者,一直从事医药产业的报道工作。2006年将负责“第一招商”版组医药保健品的招商、营销、策划、案例、企业与经销商关系等多方面的采访报道。目前已经有7年医药行业工作经历,从事医药产业报道的记者工作也达4年多,以报道医药保健品、医疗卫生、医疗器械见长,[email protected].sohu.net,MSN:[email protected]